■ 鐘永旺 李慧龍
靈丘縣以抓黨建為主線,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和人才智力支撐作用,努力用高質量黨建工作促進鄉村振興工作。
建強組織,筑牢戰斗堡壘。一是壯大集體經濟。按照“村村都有經營性集體經濟收入”的目標,通過產業帶動型、資源開發型等模式,實現集體經濟提質增量,25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8%。二是強化服務保障??h財政配套基層運轉經費921萬元,保障基層組織有效運轉。投入86萬元對31個危舊狹小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修繕。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正常增長機制,村“兩委”主干年均報酬達到15000元。三是整頓后進組織。常態化抓好軟弱渙散村集中整頓,采取考核定對象、會診定病因、聯動促整改“三步療法”,近3年累計整頓82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
配強隊伍,激活內生動力。一是把過硬的干部選上來。突出干部標準,聚焦鄉村發展,堅持以事擇人、以事選人,以村級兩委換屆為契機,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帶富本領過硬、作風品行過硬的人員選進村兩委班子。依托黨校陣地,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有機農業等方面,抓好“領頭雁”培訓,今年縣鄉兩級共培訓農村黨員干部3500人次,基層干部履職能力和服務鄉村振興的本領大大提高。二是把優秀的后備干部儲存起來。將村級后備干部選拔列入年度工作目標,每個行政村從大中專畢業生、個體工商戶、致富能人中選拔后備干部,建立了526人的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三是把黨員的責任擔起來。試點開展“共產黨員戶”掛牌活動,切實讓廣大農村黨員把身份亮出來,榮譽感提上來,責任心強起來,目前武靈鎮試點的45個行政村、13個社區已經掛牌1725戶。廣泛開展“黨群一家親、幫扶心連心”活動,真正凝聚基層一線力量,提升整體戰斗力。
樹強典型,帶動全面發展。一是示范創建促規范建設。每個鄉鎮選取兩個基礎工作比較好的村,從“軟件”“硬件”兩個方面高標準創建黨建示范點,抓常抓細“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等六項制度,全面推進陣地建設標準化、組織設置科學化、黨員管理精細化、組織生活常態化。二是村企聯建促經濟發展。創新“黨建+”模式,由紅石塄鄉上、下車河村黨支部和車河有機農業公司黨支部聯合建立黨總支,有效整合村企資源,采取“支部+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對兩村27平方公里進行整體改造,實現農民股民化、農村景區化、農業產業化。三是結對共建促工作提升。開展跨領域黨組織結對共建,縣直單位與幫扶村聯合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公益性社會組織入社區開展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義診等志愿服務,非公經濟組織參與結對村產業發展,組織“紅歌會”“毽球比賽”“農民運動會”,通過黨建工作聯創、公益事業聯辦、文體活動聯誼、脫貧攻堅聯動,達到不同領域黨組織優勢互補、工作互動。
育強人才,提供智力支撐。一是回歸工程引人才。縣鄉村三級聯動,各村摸底登記,鄉鎮了解意向,縣人才辦建立臺賬,共吸引91名在外本土人才返鄉創業。開展優秀人才評選活動,61名各行業人才被命名“縣委聯系的第三屆優秀人才”,并享受相關待遇。建立基礎人才數據庫,實行統籌管理,其中登記入庫農村鄉土人才122人。二是孵化工程育人才。依托平型關智庫、中國農大靈丘教授工作站,借才育才,采取短期指導、課題合作、掛職服務等方式,支持有機農業、文化旅游、生產營銷等方面的專家開展技術服務,培養種養產業能手、農業經濟人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三是站點工程用人才。建立縣級“人才工作站”1個,鄉鎮“人才服務點”12個,重點園區、產業、企業“專家工作站”3個,以推進脫貧攻堅為主線,服務三農“大篷車下鄉”活動為平臺,積極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深入基層,通過現場技術指導、巡回義診、示范教學、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幫助基層解決各類實際困難,目前舉辦種養殖技術培訓班25期,發放實用技術手冊2300多份,宣傳資料3萬多份,進行義診32次,受益群眾達33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