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慶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擔當體現的是一種寶貴的政治品格。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新的時代條件下,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特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每名黨員干部切實擔當起應負的責任。
擔當鑄就忠誠。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政治品格,“不擔當,半點忠誠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索契接受專訪時,將自己的執政理念概括為: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擔當問題,從民族擔當、為民擔當到改革擔當,乃至面向國際的大國擔當,并通過身體力行,充分展現了敢于擔當的政治品格和人格風范,為全黨樹立了學習看齊的榜樣。縱觀我們黨97年的奮斗歷程,無數共產黨人用擔當詮釋“忠誠”二字。革命戰爭年代,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義擔當;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富強,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更需要這種前赴后繼、義無反顧的擔當精神、擔當力量與擔當氣魄。那些遇到困難“軟骨頭”、碰到責任“耍滑頭”、見到好處“忙伸頭”,見責就退、見硬就躲的干部既無一絲擔當,更無半點忠誠。離開擔當的忠誠是假忠誠,只有為黨和人民事業真擔當、勇負責,才是對黨和人民最大的忠誠。
擔當展現清廉。民意大于天,民心傷不起;發展大于天,事業誤不起。“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就是不講政治,就是腐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實質上是誤黨誤國誤民,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本質上與腐敗無異。《人民日報》曾刊發一組“論領導干部要奮發有為”的社論,第一篇的題目就為“不貪不占,豈能也不干”,充分體現了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對黨和國家的事業、人民的福祉的重要意義。相對而言,“腐敗”這一顯性的社會毒瘤更易清除,而“不擔當、不作為”這樣的官場“痼癖”更難根除,對人民群眾的傷害也更直接。現實生活中, 一些干部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擔責會不會受到責難,于是寧愿不干事也不肯履職盡責。這樣的干部表面上看是膽小怕事,說到底就是沒有擔當,就是一種變質。黨員干部真正為民擔當、為民負責、秉公辦事、公正用權,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自覺抵制各種腐敗現象,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展現共產黨人清正廉潔形象。
擔當促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民族要復興,事業要發展,沒有擔當就沒發展,沒有實干皆為空談。焦裕祿同志立下“苦戰三年驅走三害”的軍令狀是何等的擔當!“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又是何等的擔當!丹東鳳城大梨樹村老書記毛豐美,以30多年苦干實干巧干的擔當實踐,展示了一名好干部知難而進、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范,以30多年的默默擔當實踐,將“共產黨員”四個閃光的大字鐫刻在了大梨樹村村民乃至全國農民的心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跟我上!”“看我的!”這些凝心聚力、擲地有聲的話語,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敢于為國家振興吶喊發聲,也正是因為這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先士卒帶領人民打敗了侵略者和各種反動勢力,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當下,深化改革處于攻堅克難階段,面對蓬勃發展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偉業,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不擔當者當戒,不作為者當止。“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啃硬骨頭”需要難能可貴的擔當精神、擔當力量與擔當氣魄,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敢擔當、真擔當、善擔當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