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人:營口市委黨校副教育長 鄭永豐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這個初心和使命要求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做到“講奉獻、有作為”。
“講奉獻、有作為”是立黨之基,是每名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黨章中對黨員義務作出明確規定:“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這就是說——共產黨員要有作為。黨章還規定:“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貢獻。”這就是說——共產黨員要講貢獻。
“講奉獻、有作為”要著力解決在部分黨員領導干部中存在的為官不為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吏,一系列“組合拳”讓一些干部感覺到當官沒有以前那么“容易”了,當官越來越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畏難情緒、觀望情緒等不健康的政治生態滋生了。為官不為的表現可以簡單概括為五種類型:一是“打盹型”,精神萎靡不振,遇事裝聾作啞;二是“木偶型”,工作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就像木偶一樣;三是“太極型”,有問題左躲右閃,遇矛盾上推下卸,就跟打太極一樣;四是“比劃型”,用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五是“說唱型”,動口不動手,務虛不務實。因此,強調共產黨員“講奉獻、有作為”的同時,必須解決一些領導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
“講奉獻,有作為”要有擔當精神。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復出工作的鄧小平表示:“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
擔當的首要是履職盡責。履職盡責是黨對領導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領導干部擔當精神的基本體現。在其位就要謀其政,任其職就要盡其責。《人民日報》曾刊登一篇題為“事業·職業·副業”的文章,文中指出,“如今干部的工作態度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把工作當成事業,另一種是把工作當作職業,還有一種是把工作當成副業”。三種不同的工作態度,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態。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把工作當成事業,通過努力工作實現為國分憂、為民謀利的理想抱負。每名黨員干部都必須強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意識,敬畏責任,忠誠履職,踏踏實實做實事,兢兢業業干工作,把本職工作做好。
擔當的重點是敢于擔責。敢于擔責,就是積極主動承擔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尤其是急難險重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當前改革發展穩定遇到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全黨同志要有所作為、有所進步,就要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難,自覺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是黨員就要講奉獻、有作為,就要事不避難、勇于擔責,凡是對黨的事業、對人民群眾有利的事,看準了就要大膽去做、奮勇向前,以舍我其誰的氣魄敢于碰硬、敢作敢為,方能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