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9月28日在京發布《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對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踐及其成效進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社會的認同和期待。
《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指出,2018年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有效推進,政治生態逐步得到凈化,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反腐敗斗爭形勢發生巨大轉變。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懲治力度不減,強震懾不變;改革不斷深化助源頭防腐;多種監督持續發力,及時糾錯;“三資”監管更加規范合理;干部監督約束更有力有效。
中國廉政研究中心課題組在調研中了解到,腐敗和不正之風在一些地方和單位仍時有發生,公眾對引發腐敗的深層次原因甚為擔憂,對一些頑風痼疾和身邊的腐敗尤為關注,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期盼甚多。主要表現為:扭曲的財富觀念令人擔憂;社會對腐敗的容忍度比較高;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要繼續深化;“四風”頑疾仍難根除;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仍然較多。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廉政研究中心課題組提出八條建議:一、將“清廉中國”列為國家戰略;二、積極培育健康的財富觀念;三、減弱或消除“腐敗亞文化”的影響;四、將腐敗違法犯罪行為納入誠信體系;五、建立并加強廉政學學科建設;六、建立監察官職業體;七、有針對性地繼續治理“四風”;八、繼續專項治理群眾身邊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