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淑賢 許詠怡
指導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鏡中心 楊 輝
因父親患有結腸癌,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先生也開始重視起防病篩查來。去年,他做內鏡檢查發現結腸有一個直徑大約為0.8厘米的息肉,后來做了切除。近日,他做內鏡復查,發現結腸又長出了息肉,醫生馬上為他做了活檢鉗除。其實像李先生這樣的腸道息肉復發的例子并不少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鏡中心楊輝教授提醒,腸道息肉切除后并非就“萬事大吉”,一定要定期檢查。
有些人以為查出腸道息肉,切除后就“大功告成”,對定期腸鏡復查不在意。事實上,結腸息肉切除后并非“一勞永逸”,仍可能長出新的息肉來。一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研究發現,65%~75%的腸道息肉切除后又有了新生或復發的息肉,將其再次切除后可大大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建議查出結腸息肉的人群,即使已做過處理,也別忘記定期做腸鏡復查,以便復發時能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我國結腸腫瘤篩查目標人群為大于50歲人群。建議5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做一次結腸鏡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切斷結腸息肉癌變之路。
結腸鏡檢查是檢測結腸息肉和結腸癌較敏感、直接有效的一項檢查。在檢查中如果發現息肉,醫生會根據息肉的大小選擇切除方式,比如對較小的息肉可用活檢鉗直接鉗除;對比較大的息肉會考慮用電刀切除,或者建議患者住院,擇期做息肉切除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