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滕客

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于光遠,以98歲高齡離世。他之所以長壽,與其良好的心態分不開。于光遠不但學問精深,而且很喜歡玩。他笑稱自己的長壽是從“玩”中而來,是個“大玩學家”。
于光遠曾發明過一門獨特的“喜喜”哲學,對此,他這樣解釋:前一個“喜”是動詞,后一個“喜”是名詞,意思是只記住有趣的事,從不回憶那些苦事,更不會無端發愁。因為,人到這個世界上走一趟不容易,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總是糾結于那些苦事和傷心事,而忘記了能給你帶來快樂的奇事和趣事,生活也就失去了本來的色彩。所以,不論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或者什么病痛,都要想得開,自找快樂,不要自尋煩惱。
每當有朋友來訪,都少不了給于光遠帶來世界各地形色各異的玩具。于老稱,這是“不失赤子之心”。他對玩很有研究,他把玩看作“人的根本需要”。于老甚至開玩笑說:“人之初,性本玩。”人一生下來就喜歡“玩”,它不只是孩子的專利,老年人也有“玩”的理由??v觀一個人的不同年齡段,其實,最有時間“玩”的是兒童和老人。一旦退休,老年人不只是卸任“社會大舞臺”的主角,連在家庭這一“社會小舞臺”也僅為“跑龍套”而已。既然如此,何不痛痛快快地瀟灑“玩”一把?
于光遠常說自己“人老心不老”,有一顆年輕的、不服老的心。過去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于老看來還要加一個“玩到老”。他認為應該“研究玩的學術、掌握玩的技術、發展玩的藝術”。他84歲玩電腦,86歲建自己的網站,90歲開博客。
20世紀90年代初,于光遠因癌癥和肝炎幾度住院,無法從事經濟學研究,他轉而寫起了散文、隨筆,各地報刊幾乎經常能看得到他的作品。他的秘書說,于老曾向作家池莉討教小說寫作技巧,池莉笑稱:“您別寫了,再寫我們就沒飯吃了?!?/p>
于光遠飲酒,但“沒什么酒量,也從不過量。醉了,身體會不舒服,喝醉過的人證實了我這種說法”。于老飲茶,且很有品位,中國茶葉博物館就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他建議而建立在杭州的。生活中他喜歡音樂、詩歌,飲食上他喜歡甜食和粥類。然后由著自己的喜好來飲食,食在開心,健康就好。而進入老年后,他非常喜歡吃菜泥類的食物。所謂菜泥,就是將蔬菜等原料制成泥狀,于老認為,這是一種適合老年人的食品。
于光遠多次說過,心理健康對養生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具備抵御外界侵襲的能力。當然,誰也不可能不做錯事?!拔医o自己立了個規矩,做了不太好的事,只能后悔半小時。事情過去,后悔一下,從中吸取教訓,以后就不再多想。這樣做,從心理學角度講是有益健康的?!?/p>

誠信是人心靈純凈的明燈,既能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 漫畫/陳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