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超

不少老人有養花的愛好,也有不少老人相信養花能怡情養心。正如古人云:“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報道顯示,諸如園藝或手工這樣的日常活動,有可能使60歲以上的人延長壽命30%。其實,早在300多年前英國就提出了園藝療法的概念。當下,園藝康養更是在美、日、韓等國悄然流行。
早在2004年,研究人員曾對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敬老院的老年人進行過一項實驗。研究者安排老人每兩周進行1次園藝活動,每次1小時,在上午9—10點進行,3個月為1個療程(實驗期正好為1個療程)。活動內容包括組合盆栽制作、盆花管理、插花、月季修剪等。實驗發現,園藝操作對增強老年人的心肌收縮能力作用顯著,能改善老年人的血管功能。經過6次園藝活動,處于臨界高血壓值的老年人比例從28%下降到24%。此外,兩次插花活動后,有86%的老人心情變得更好;兩次月季修剪后,有79%的老人心情變得更好。而心情對血壓也有影響。
韓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園藝學會期刊《園藝技術》上發表論文稱,栽種花草可顯著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研究人員發現,參加園藝活動的老年人,其力量、耐力、靈活性、認知能力有明顯改善,同時腰圍縮小,而對照組老人這些方面的指標則退步了。從事園藝活動有助于減輕壓力、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以及保護關節等,此結論是一項針對首爾某老年活動中心70歲以上老年女性為期7周的調查得出的。這些老人每周參加兩次、每次約50分鐘的園藝勞動。這些勞動包括規劃園子、松土、種植和移栽植物,還有日常管理,如澆水、施肥、除草等。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和堪薩斯州立大學等高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為期1年的考察發現,愛干園藝活兒的老年人骨骼密度、手的抓握力、腿和腰背肌肉力量都比較高,而且這些老人的思維更敏捷。研究者指出,挖坑、拔除雜草等活動看似簡單,卻要動用全身不同部位的很多組肌肉。
美國費城大學體位科學和治療專家寶拉·克拉梅爾表示,為了防止腰部和軀干受傷,參加園藝活動的老人,應該在決定開始松土和種植前的一到兩天,就預先活動肌肉,拉伸筋骨。
老年人千萬不要強迫自己趕進度。勞動時要經常變換姿勢,以免局部血流不暢;每勞動20~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勞動時要戴手套保護。
美國園藝療法協會介紹,園藝療法是對有必要在其身體以及精神方面進行改善的人們,利用植物栽培與園藝操作活動,從其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方面進行調整的一種方法。其治療對象包括高齡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