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彩紅 李瑞平 吳芳 沈群英 曹美芳 俞輝紅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奉賢區2010—2015年水痘暴發疫情中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和免疫策略提供依據。
【方法】收集2010—2015年奉賢區所有報告的水痘暴發疫情及病例信息相關資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進行分析。
【結果】奉賢區2010—2015年共報告水痘暴發疫情47起,其中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起,臨床確診病例667例,年平均罹患率為088%;發病高峰在10—11月及4—5月;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10、16~20歲,以小學生和高中生為主;男女性別比為131∶1;病例中268例(占4018%)有水痘疫苗免疫史。
【結論】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病例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高峰,學校是高發集體機構,無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詳的學生為高發人群;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疫情是控制水痘疫情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水痘;暴發;水痘疫苗;流行病學特征
中圖分類號:R1818,R5115 文獻標志碼:A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670
引用格式:高彩紅,李瑞平,吳芳,等.上海市奉賢區2010—2015年水痘暴發疫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7):547551.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以發熱、皮膚黏膜出現斑疹、皰疹及結痂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水痘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和空氣飛沫傳播,其傳染性強,潛伏期長,全年皆可發病,以冬春季節多見。學校及托幼機構人口密度大,學生之間接觸頻繁,十分有利于水痘的傳播,極易引起暴發流行。有研究表明,水痘是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暴發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水痘尚不屬于法定管理的傳染病,我國2005年將水痘病例報告納入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鑒于水痘疫情對兒童健康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2],為了解上海市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的流行特征和處置情況,將水痘疫情控制在較低水平,對2010—2015年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進行了分析,為制定相應防控措施和免疫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收集上海市奉賢區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報告的水痘暴發疫情及病例相關資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料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獲得,所有疫情均經過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確認和結案。個案信息數據從系統中導出,同時通過報告表和以附件形式上傳的事件初次、進程結案報告收集獲得相關數據資料。
12方法
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判斷參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相關規定,即1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暴發疫情指同一集體機構或同一居住地在21 d內發生5例及以上水痘臨床診斷或確診病例。按照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指導手冊的定義,將突破病例定義為水痘疫苗免疫42 d后患水痘的病例。罹患率為事件病例數除以暴露人數;報告及時性指接到事件信息報告的時間與首發病例發病時間的間隔;疫情控制效果即疫情持續時間,指末例病例與首例病例發病時間的間隔。
13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使用Origin 75軟件作圖。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相關指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疫情概況
2010—2015年上海市奉賢區共報告水痘暴發疫情47起,其中一般級別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起;共涉及病例667例,暴露人數為76127人,平均罹患率為088%,無死亡病例。667例病例中268例有1劑次明確的水痘疫苗(VarV)接種史,占總病例數的4018%;突破病例中發病日期與水痘疫苗接種時間間隔最長為16年,最短為1年以內,平均間隔時間為(619±229)年。2010—2015年累計報告水痘病例5728例,暴發疫情病例數占病例總數的1164%,其中2010年暴發疫情病例數占總病例數比例最高,為1867%,2011年最低,為606%(表1)。
22流行病學特征
221時間分布水痘暴發疫情的病例發生時間呈雙峰分布,4個季度的病例數分別為140、171、22、370例;占總病例數的1559%、2564%、330%、5547%。其中11月份病例數最多,占總病例數的2729%(182/667);其次是12月份,共111例,占總病例數的1664%;7、8月份無病例報告(圖1)。
222空間分布奉賢區下轄8個鎮,2010—2015年均有水痘暴發疫情發生,其中南橋鎮疫情數最多,為22起,占總疫情數的4681%,涉及病例數315例,占總病例數的4725%。其次為青村鎮和奉城鎮,水痘暴發疫情均為6起(1277%),[JP2]涉及病例數分別為110例(1649%)、[JP]80例(1199%)。
奉賢區2010—2015年水痘暴發疫情主要發生在學校,共涉及46起疫情,占總疫情數的9787%,累計661例病例,占病例總數的9910%;其中小學疫情數最多,為28起,病例數382例。另有一起暴發疫情為其他集體機構,涉及6例病例。幼托機構罹患率最高,為258%,其次為小學,罹患率為123%,不同機構類型的罹患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0213,P<005)(表2)。
223人群分布2010—2015年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共涉及667例病例,其中學生病例占9820%(655/667),教師占090%(6/667),其他占090%(6/667)。所有病例中,男、女性病例數分別為378例(5667%)、289例(4333%),男女性別比為131∶1。暴發疫情水痘病例發病年齡為2~38歲,依據病例所在的機構(幼托機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其他),將病例進行年齡分組,分別為2~5、6~10、11~15、16~20、21~歲組。暴發疫情病例主要集中于6~10歲及16~20歲組,病例數分別為357例(占5352%)和159例(占2384%),見表3。
23疫情控制分析
47起水痘暴發疫情的報告時間平均為(1498±1224)d,最快在首例病例發生后2 d即報告,最長為44 d。疫情持續平均時間為(3721±2251)d, 最長達94 d(表4)。疫情報告及時性
2010—2015年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發病人數在5~33例,依據發病人數對暴發疫情的規模進行分類,病例數在5~9例的暴發疫情共14起,涉及病例數占總病例數的1499%;[JP2]病例數在20例及以上的疫情有9起,涉及病例數占總病例數的3283%(表5)。不同疫情規模的平均報告時間與疫情平均持續時間呈正相關(r=0921,P<005)。[JP]
3討論
水痘是一種良性自限性傳染病,幼托、學校等集體機構由于人群密集,易感人群數量多,傳播方式多樣、速度快,很容易引起水痘暴發或流行。2010—2015年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病例的時間分布特征呈雙峰分布,10—11月為發病高峰,4—5月為發病小高峰,這和黃淑瓊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秋冬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較多,水痘發病頻繁,與學生開學聚集和放假分散的規律一致[4],也可能與病毒本身耐冷不耐熱的生物學屬性有一定的相關性[5]。
上海市奉賢區水痘暴發疫情病例的性別分布呈現男多女少的現象,與卑偉慧等[6]的報告結果一致,這可能與男性社交活動較多,活動范圍和強度明顯大于女性,衛生習慣也相對較差等有關[7]。本研究中無論是暴發疫情數還是涉及的水痘病例總數,都是以小學居多,這與上海市其他區縣的研究結果一致[8]。小學生病例數較多可能與其平時不注意衛生,就餐、玩耍等相互接觸頻繁,相互傳播速度快等有關[9],此外,分析顯示小學生病例中VarV免疫史大多為無或不詳,對病毒的抵抗力不高。從發病年齡來看,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歲年齡組,這與姜銘波等[1]、卑偉慧等[10]的報告結果一致;此外,16~20歲組也有一定比例,原因可能是該年齡組人群平時學習生活緊張,抵抗力較差,且學生家長更關注子女的學業等方面,部分學生在水痘結痂未完全脫落,即仍處于傳染期便返校上課,使病例與易感人群密切接觸,增加疫情暴發風險[9]。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上海市自 1999 年起才在全市學齡前兒童中推薦開展VarV接種工作[11],奉賢區自2000年前后開始在轄區內開展VarV接種工作,因此該年齡組的人群是水痘免疫史的空白人群,也是感染水痘的易感人群。
2010—2015年水痘暴發疫情在轄區內8個鎮均有發生,中心城區南橋鎮疫情數和病例數最多,李瑞平等[12]的前期研究發現,近年來上海市奉賢區外來人口所占比例一直呈上升趨勢,在2015年達到最高,為5323%。外來人口的增加使中心城區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因VarV屬于第二類疫苗,需自費接種,價格相對較高,外來學生家庭防病意識相對較弱,對預防接種欠缺重視,故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增加了發生暴發疫情的風險[13]。從水痘暴發疫情的處置情況來看,疫情首發病例的報告及時性與其控制效果相關,報告越早,疫情持續時間越短,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將疫情報告時間進行分組分析的結果顯示,報告的及時性影響著疫情的發展,平均報告時間為505 d組其疫情平均持續時間為2595 d,平均報告時間為4500 d組其疫情平均持續時間為7350 d。進一步將疫情規模根據發病人數分組分析也顯示,疫情規模較小的平均報告時間較短,疫情持續時間也較短;疫情規模較大的平均報告時間較長,疫情持續時間也長,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因此,建議衛生部門和教育部門密切合作,加強學校傳染病監測和相關人員及時報告信息的意識,提高發現、報告水痘疾病的能力[1415]。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水痘病例中突破病例所占比例逐漸增高[16],本研究中,突破病例占總病例數的4018%,突破病例發病時間與接種水痘疫苗時間平均間隔為(619±229)年,這與黃美林等[17]報道的浙江省寧海縣突破病例平均間隔時間相似,提示兒童水痘突破病例集中在初種VarV后的4~8年。劉世科等[18]研究表明,兒童接種VarV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水痘抗體水平在第4年降到最低。唐田等[19]研究發現,接種2劑次VarV能降低水痘發病率,并有效控制水痘暴發疫情的發生。劉俊等[20]研究發現2劑次VarV接種策略具有很好的成本-經濟效益,不僅可以降低水痘的發病率,同時也可以減少幼托機構及學校等集體機構水痘暴發疫情,降低我國水痘的疾病負擔。
綜上所述,為有效地降低水痘的發病,減少水痘暴發疫情的發生,降低社會負擔,建議調整目前的水痘疫苗免疫策略,將2劑次水痘免疫程序納入常規免疫。
參考文獻
[1]姜銘波,陸瑾,王婧,等.上海市黃浦區2005—2013年水痘疫情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9):474475.
[2]徐文國,卞琛,韓長磊.2006—2011年常州市水痘暴發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3,14(4):304305.
[3]黃淑瓊,蔡晶,楊雯雯.湖北省2010—2015年學校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6,37(11):17331735.
[4]潘興強,馬瑞,方挺,等.寧波市2010—2014年水痘暴發疫情及其突破病例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6,17(7):514517.
[5]吳殫,王鳳雙,馮冉,等.北京市順義區2007—2008年學校水痘暴發疫情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1):123124.
[6]卑偉慧,高潔,胡宏,等.2011—2014年上海市靜安區水痘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6,32(8):10761078.
[7]呂莉.2006—2013年沈陽市水痘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4,30(20):29622964.
[8]沈金花,朱祺,陳文花,等.2013—2014年上海市松江區水痘暴發疫情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5):919921.
[9]張倩,費潔,鐘培松.上海市嘉定區2010—2013年水痘流行病學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12):657659.
[10]卑偉慧,沈冰,徐翠偉,等.上海市靜安區2013—2016年聚集性水痘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8,19(1):58.
[11]吳強松,劉敏,鄔安琪,等.一起初中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疫苗保護效果評價[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6,32(3):289293.
[12]李瑞平,高彩紅,易可華,等.上海市奉賢區2005—2015年麻疹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討[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6,22(6):637641.
[13]丁王靜,肖紹坦,蔡鳳珠.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小學校水痘爆發疫情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1,23(11):542,544.
[14]陶黎納,胡家瑜,張繼光.上海市2001—2002年水痘爆發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04,16(1):1314.
[15]潘黎,鐘培松,費潔.一起學校水痘爆發疫情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11):600601.
[16]DUBEY A P,FARIDI M M A,MITRA M,et al.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Bio PoxTM,a live varicella vaccine(Oka strain) in Indian children:a comparative multicentric,randomized phase Ⅱ/Ⅲ clinical trial[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7,13(9):20322037.
[17]黃美林,劉世科,王帆,等.浙江省寧海縣2011—2015年水痘突破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6,28(7):482483.
[18]劉世科,胡丹標,黃美林,等.2006—2012年浙江省寧海縣水痘流行特征[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4):189191.
[19]唐田,黃勝天,姜曉飛.北京市豐臺區水痘疫苗兩劑接種程序實施前后水痘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1):4650.
[20]劉俊,肖紹坦,費怡,等.兒童兩劑水痘疫苗接種的研究進展[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8):473477.
(收稿日期:2018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