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 張玉慧 甘景立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與腦干聽覺誘發電位(ABR)的相關性。
【方法】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進行治療的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根據入院時血清總膽紅素濃度分為A組(35例)、B組(30例)以及C組(15例),并進行ABR檢查。
【結果】A組患兒血清膽紅素為(137~171 μmol/L),ABR異常19例,異常率為5429%;B組患兒血清膽紅素為(172~205 μmol/L),ABR異常28例,異常率為9333%;C組患兒血清膽紅素為(206~257 μmol/L),ABR異常率為10000%。A組與B、C組的ABR異常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患兒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后3個月進行復查,A、B、C組的ABR異常恢復率分別為10000%、4000%及00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ABR與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濃度呈相關性,當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濃度達到171 μmol/L時,臨床治療就要給予足夠重視,避免發展成為永久性中樞神經損傷。
關鍵詞:新生兒;血清膽紅素;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72217 文獻標志碼:A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385
引用格式:徐楠,張玉慧,甘景立.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與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的相關性[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7):623625,630.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全名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多表現為黃疸,特別是當血清膽紅素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膽紅素會經過血腦屏障,進入新生兒的腦組織,該物質會產生一定的毒性作用[12]。黃疸是新生兒中較多發生的一類疾病,溶血性疾病、感染、圍生期原因、生理原因等都可能導致該病的出現,需盡快實施治療,否則會對小兒生長發育造成影響[35]。本研究選擇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在黃疸高峰期前以及黃疸消退后3個月為患兒開展腦干聽覺誘發電位(ABR)檢查,進一步分析血清膽紅素水平與ABR的相關性,為今后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衢州市婦幼保健院
接受治療并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胎齡為37~42周,出生體重2500~4000 g,就診日齡為2~28 d,平均就診日齡(86±41) d,黃疸出現時間為出生后2~22 d,平均(73±33) d。出生后1 min患兒Apgar評分>8分,出生5 min Apgar評分為10分。疾病情況:母乳性黃疸、臍炎、肝炎綜合征、頭顱血腫、合并新生兒膿皰病、生理性黃疸分別有30、10、14、15、6、5例。排除發生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低血糖、新生兒肺炎、先天性畸形、使用鎮靜藥物史者。全部患兒臨床呈現為黃疸以及原發病,無驚厥、顱內壓增高的情況出現。根據患兒入院時測定的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水平,分為A、B、C組,依次為35、30和15例。A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體重為(38±01)kg;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137~171 μmol/L。B組男、女性各15例,平均體重為(36±01)kg;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172~205 μmol/L;C組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體重為(35±01)kg;血清總膽紅素濃度為206~257 μmol/L。3組患兒性別構成和平均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LL]12方法
采用2000型誘發電位診斷儀,即TIP300型耳塞式耳機,為全部患兒開展ABR檢查,將電極固定于患兒頭頂正中,參考電極固定在患兒同側耳垂,地級固定于患兒前額,單耳將疏波短聲輸入,常規強波75 dB聽力級,波寬為01 ms,重復率為114/s,貸通濾波為150~300 Hz,疊加至2000次,解析時間為15~20 ms;對側耳主要通過35 dBnHL白嗓音掩蔽[68]。
13觀察指標
異常評價標準:缺少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波,波潛伏期(PL)以及波間潛伏期(IPL)呈現大于正常值的25 s,V域I波的波幅比值(AMPV/I)未超過05。3個月后復查[911]。
14統計學方法
ABR檢查結果分析采用χ2檢驗以及配對軼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第1次ABR檢查結果
患兒血清膽紅素水平越高,ABR檢查的異常率就越高,且ABR異常情況越嚴重,A、B、C組ABR檢查異常率分別為5429%、9333%、10000%。A組無嚴重ABR異常患兒,B組有5例嚴重ABR異常患兒,C組有9例嚴重ABR異常患兒。血清膽紅素濃度與ABR異常呈現正相關(表1)。
22第2次ABR檢查結果
A組出現ABR異常的患兒在3個月復查時均恢復正常,恢復率為10000%;B組中有12例恢復正常,恢復率為4000%;C組仍有15例ABR異常,恢復率為000%(表2)。
3討論
黃疸全名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的一種常見疾病,特別在早期的新生兒中容易發生,主要包含病理性的黃疸與生理性的黃疸。膽紅素過度累積是臨床主要表現,因此會導致皮膚以及多種器官組織發生黃染,對于確診為黃疸的患兒,必須盡快實施治療,否則會對小兒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我國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較高,必須引起重視。有關研究表明,膽紅素有一定的神經毒性,一旦機體內含量過多就會引起細胞代謝出現紊亂的現象,從而神經損害以及功能障礙等情況也會出現,如果患兒出現膽紅素腦病增加后遺癥的發生,直接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
新生兒血腦屏障還處于發育未成熟狀態,當血清膽紅素達到了一定水平,游離膽紅素會經過血腦屏障進入新生兒的腦脊液。根據國內有關報道,腦脊液膽紅素濃度與幼兒的病因以及黃疸高峰期日齡無聯系。日齡不足7日或者是超過7日腦脊液膽紅素升高較為明顯[12]。游離膽紅素以及神經細胞突觸膜結合之后,突觸膜中的Na+、K+、
ATP酶活力就會降低,腦神經元無法順利建立細胞內外離子梯度,細胞膜靜電位就會降低,從而使得神經元對于神經沖動的反應就會降低,延長神經傳導;與此同時,細胞中ATP累積,而糖酵解以及三羧酸循環未得到釋放,就會使得臨床ABR異常、神經行為異常或者是表現為智商低下。因此,對新生兒出生7 d內出現黃疸應足夠重視。本次研究中A組在3個月復查中顯示,ABR異常患兒全部恢復正常,表明膽紅素神經毒性具備可逆性;B組在3個月復查中顯示恢復率為4000%,C組恢復率為000%,提示神經毒性具有永久性[1315],其機制可能與UGT1A1介導的TLR2信號通路有關。
針對黃疸患兒,當其血清膽紅素濃度大于171 μmol/L時,就要給予足夠重視,積極地采取藥物治療,以減少膽紅素的生成,增加攝取,加快代謝,降低膽紅素水平。
[BP(]比如,作為中樞性抑制藥物的苯巴比妥,其功效主要包括有:鎮靜、抗癲癇、催眠以及抗驚厥等。但是因為該藥物對肝酶具有一定的誘導作用,因此在上世紀60年代就將其應用于黃疸的治療之中。苯巴比妥能夠增加肝細胞微粒體,并且將葡萄糖醛酸轉換成為酶,有效的增強了肝細胞膜和蛋白的同通透性,有效提升肝細胞的攝取能力,加快膽紅素的排泄和代謝。[BP)]或者是采取藍光治療,即藍光照射,使患兒機體中未發生結合的血膽紅素在合適波長(420~480 mm)的光波照射下,形成水溶性異構體,并經尿液、膽汁等排出體外,降低血膽紅素,進而促進黃疸消退。
高膽紅素血癥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開展ABR檢查可為黃疸患兒預后提供治療依據。尤其是當血清膽紅素濃度大于171 μmol/L時,ABR檢查有異常就要給予早期干預治療,降低后遺癥發生率,確保新生兒健康。
參考文獻
[1]凌秀明,唐海燕,凌日宣,等.不同濃度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對比分析[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15,22(4):199202.
[2]顧珩,沈艷輝,紀麗麗,等.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膽紅素水平與聽力損失相關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2):160163.
[3]舒桂華,陳利婷,呂媛,等.振幅整合腦電圖在預測足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早期腦損傷及預后中的價值[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5):650655.
[4]劉冬麗,侯書楊,余鳳娟,等.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測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4):109110.
[5]馬菲,張蕾.不同檢測指標在預測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膽紅素腦損傷的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3):3942.
[6]李先紅,張健,查萍,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腦脊液膽紅素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測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14,35(4):414416.
[7]武才勝,劉繼瓊,胡小強,等.血清總膽紅素與白蛋白比值對新生兒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影響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8):29472949.
[8][JP2]王淑芳.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聯合多普勒超聲對高齡眩暈患者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9):7477.
[9]許樂宜,陳麗,費智敏,等.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顱腦損傷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6,21(12):744746.
[10]侯德紅,彭久君.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