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 鄧申偉
摘要:【目的】分析上海市甘泉社區居民2014—2016年大腸癌篩查情況,為今后大腸癌篩查提供基礎數據。
【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及便隱血檢測(FOBT)對甘泉社區6480名50~74歲居民進行大腸癌初篩,對初篩出的高危人群建議至定點醫院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
【結果】初篩出高危人群1751人,陽性率為2702%,其中708人進行了電子結腸鏡檢查,檢查率為4043%,檢查結果癌前病變171人,檢出率為2415%,大腸癌12人,檢出率為18519/10萬。
【結論】大腸癌篩查項目對于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有積極作用,在今后的篩查工作中要加大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宣教力度,提高電子結腸鏡檢查的順應性。
關鍵詞:大腸癌;篩查;社區
中圖分類號:R7353 文獻標志碼:A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475
引用格式:沈紅,鄧申偉.上海市甘泉社區大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7):588590.
隨著飲食結構的變化,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經高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1]。2011年上海市將“社區大腸癌篩查”列為重大公共衛生項目[2],2013年起上海市
[LL]全面開展社區大腸癌篩查項目,目的在于提升居民大腸癌的早期發現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現將上海市普陀區甘泉社區2014—2016年大腸癌篩查的情況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篩查對象為甘泉社區大腸癌篩查年份50~74歲的常住人口。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便隱血檢測(FOBT)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初篩,問卷調查和FOBT中有1項為陽性即判定為初篩陽性。問卷使用《上海市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危險度評估表》,符合以下1條或1條以上者判定為陽性:① 一級親屬有大腸癌病史。② 本人有癌癥史。③ 本人有腸息肉史。④ 同時具有以下2項或2項以上者:慢性腹瀉史、慢性便秘史、黏液和/或血便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近10年來有經歷過對精神造成較大創傷或痛苦的事件。FOBT采用膠體金法,參與篩查對象需要進行2次檢測,每次檢測間隔1周,糞便采樣應選取糞便上不同部分的6個點以便達到檢測的準確性。2次檢測結果中1次或1次以上為陽性即判定FOBT陽性。
初篩免費,建議初篩陽性者到指定醫院進一步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有無病理學活檢,有無住院小結等因素減免100~120元不等的費用。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JP2]2014—2016年共篩查了6480人,其中男性2426人,占3744%,女性4054人,占6256%;
50~54歲的613人,占946%,55~59歲的1618人,占2497%,60~64歲的1606人,占2478%,65~69歲的1937人,占2989%,70~74歲的706人,占1090%。
22問卷評估陽性分布情況
問卷評估陽性者1094人,陽性率為1688%,其中男性359人,陽性率為1480%,女性735人,陽性率為1813%。男性、女性問卷陽性率最高均為70~74歲組。各年齡組女性陽性率均高于男性(表1)。
23FOBT陽性分布情況
FOBT陽性者807人,陽性率為1245%,其中男性362人,陽性率為1492%,女性445人,陽性率為1098%。男性FOBT陽性率最高為65~69歲組,女性FOBT陽性率最高為70~74歲組。各年齡組男性陽性率均高于女性(表2)。
24FOBT陽性者危險因素分布情況
25腸鏡檢查情況
初篩陽性者中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共有708人,電子結腸鏡檢查率為4043%。檢出癌前病變171人,檢出率為2415%;檢出大腸癌12人,檢出率為18519/10萬,其中早期大腸癌7例,占5833%。
3討論
大腸癌早期診斷率僅為5%,而60%~70%的患者確診時已發展為大腸癌中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2]。大腸癌篩查是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可行方法[34],李德錄等[5]報道我國已開展腫瘤登記工作的城市中,上海市是大腸癌發病率居首位的城市。因此,在上海市進行社區大腸癌篩查工作對于降低大腸癌發病率以及提高大腸癌早期診斷率是十分必要的。
甘泉社區2014—2016年共篩查6480人,其中50~54、70~74歲年齡段篩查人數較少,可能與50~54歲人群尚未退休且認為沒有必要進行篩查,70~74歲居民生活不便有關。問卷評估陽性率為1688%,高于上海市某社區[6]及奉賢區[7]的結果。FOBT陽性率為1245%,高于上海市某社區[6]、奉賢區[7]及松江區石湖蕩鎮[8]的結果。初篩陽性者中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有708人,電子結腸鏡檢查率為4043%,順應性<50%,但高于上海市某社區[6]、松江區石湖蕩鎮[8],[JP2]大腸癌篩出率為18519/10萬,高于奉賢區[7]及松江區石湖蕩鎮[8],與上海市某社區[6]的結果相接近。
電子結腸鏡檢查順應性的提高是大腸癌早期發現的重要因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統計數據表明,美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過乙狀結腸鏡或全結腸鏡檢查的比例為54%~75%[4]。甘泉社區3年的篩查工作中,電子結腸鏡的檢查率不到50%,究其原因,可能與一部分初篩陽性人群擔心電子結腸鏡檢查會引起不適,FOBT陽性者通過自費再檢測FOBT為陰性,電子結腸鏡檢查費用較高等因素有關。在今后的篩查工作中,應加大電子結腸鏡檢查的宣教力度,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專門制定為低收入人群服務的電子結腸鏡檢查減免策略。
參考文獻
[1]大腸癌發病率升高[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2):222.
[2]鄭瑩,龔楊明.上海地區人群大腸癌篩查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腫瘤,2013,22(2):8689.
[3]US CANCER STATISTICS WORKING GROUP.United States Cancer Statistics(USCS):1999-2008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ebbased report[R].Atlanta: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CDC,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12.
[4]STOCK C,KNUDSEN A B,LANSDORPVOGELAAR I,et al.Colorectal cancer mortality prevented by use and attributable to nonuse of colonoscopy[J].Gastrointest Endosc,2011,73(7):435443.
[5]李德錄,吳春曉,鄭瑩,等.上海市2003—2007年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析[J].中國腫瘤,2011,20(6):413418.
[6]楊燕,楊琛,李小攀,等.上海市某社區2013—2015年大腸癌篩查及腸鏡檢查依從性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7,29(5):406408.
[7]羅衛平,張琳,張衛,等.上海市奉賢區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9):657660.
[8]吳元英,郁建國,唐雪芳,等.松江區石湖蕩鎮居民大腸癌篩查結果、鏡檢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18):33833386.
(收稿日期: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