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文
摘要:在我國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愈加重視。現代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都是群眾所關心和關注的,其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以及文化導向等等都是當代人民精神文明發展的需求。本文就現代文化館的創新與發展進行探討,尋求符合當代人們精神需求和服務需求的現代文化館構建方案。
關鍵詞:現代文化館;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在極大物質富足的情況下,群眾文化生活出現了一定的短板,很多群眾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地大力發展現代文化館,但是其在群眾文化服務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雖然沒有影響到文化的整體發展,但是現代文化館的構建與創新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不斷變革,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更好地迎合新時代人民群眾的需求。
一、現代文化館所必須的功能
作為知識經濟下社會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組織機構,文化館要能夠承擔群眾文化服務的絕大部分工作并滿足相應的要求。無論是文化活動的組織還是文化資源的豐富度,都需要做到其它文化機構所不能夠取代。文化館的合理建設能夠推動社會文化資源的深度交流。無論是在黨的決策方針宣傳上,還是群眾文化的載入記錄,還是傳統文化的傳承繼承,都是文化館所不能夠落下的功課。
文化館作為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在宣傳公民道德規范,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上有著其它機構所不能跨越的官方性。文化館在文藝創作功能,文化培訓上都是遵循黨的基本指導方針,服從黨的領導而進行的。因此,現代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服務上有著很多必須的功能。
二、傳統文化館的缺陷
筆者通過多個地區,多個省市的比較發現,傳統文化館在多個方面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弊端。這些弊端是影響文化服務傳播共享的主要原因。
2.1傳播力度和資源共享力度上不足
目前,我國的群眾文化活動依舊是依靠文化館宣傳,文化館的利用率和豐富程度較低。很多地區的文化館建設甚至停留在原始階段。按照公共文化服務的需要,文化館需要能夠讓群眾共享文化資源。雖然,文化館擁有先進的設備和豐富的資源,但是相比較需要文化服務的人群而言,其擁有量遠遠不及其需求的千分之一。這就導致了人民群眾不能夠很好地享受公共文化資源。各地文化館建設硬件條件依舊欠缺,文化培訓人才也十分稀少。文化館的管理制度和更新要求都尚未明確。很多市出現了多個區都擁有自己的中心區域文化館,但是共享力度較低,資源浪費較高。不能夠很好地輻射給其余地區或者是同地區不同區域的人群。因此傳統文化館在傳播力度和資源共享力度上都是不足的。
2.2產業運營單一,僅僅依靠政府補貼
當前,文化館在運營制度上絕大部分僅僅是依靠政府補貼的,很多文化館的成本,資金和技術都是采用的最低下的,最節約資本的管理模式。甚至是文化館管理人員的成本都是追求最低化。這樣的運營方式會使得文化館對于公共財政支出要求較高。雖然很多文化館開始積極探索新的運營模式來提高收益,但也僅僅是單純的文化消費品收入,絕大部分都是公共資源共享服務。單純依靠政府力量求生存的現象較為嚴重。有些文化館的收費項目只有公共區域的服務項目,類似于游泳,吉他訓練這些課程收費。這種運營模式注定在市場經濟下沒有太長遠的發展。完全依賴于政府補貼的運營模式使得文化館缺乏工作主動性,很難滿足群眾需求。
2.3文化產品供給不足且單一
在國家大力推進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的浪潮下,各地文化館文化產品的供給水平不斷提升,但是受行政管理體制影響,供給不足且形式單一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是對供給的認識不全面,在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下,文化館的工作重心在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因此對文化受眾群體的切實需求認識不足,對受眾人群的分類不清楚,難以根據群眾需要提供文化產品,從而造成部分群體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問題。另一方面是供給機制不科學,長期以來,文化館在文化產品供給上是單向性的,供給的形式和內容都由文化館確定,其提供的演出、培訓等文化產品是否被群眾喜愛則不得而知,因為缺乏需求反饋機制,單一文化產品供給與群眾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了供給不足。
2.4文化創新力較低
現代文化館的創新力和創作力遠遠低于私有文化企業。無論是文化館的功課補習還是樂曲訓練,甚至是文化館的文獻摘錄都遠低于私有文化服務企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的需求進行專項消費,對于文化館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根據筆者調查,現在很多人對于文化館存在著一個特定誤區,認為文化館僅僅就是一個咨詢文化服務的地段。其實并不然,文化館在傳統文化繼承,文化發展等等方面都是相對重視的。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經濟形勢或者是運營模式,導致大量的優秀創作流入私有文化企業,這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問題之一。
三、信息化時代下現代文化館的創新發展建議
筆者通過調查和統計發現,以上幾種常見問題可以在信息化時代下做出改變,做出創新。讓現代文化館重回文化主流宣導地位。
3.1政府支持,統籌規劃數字化文化館建設
數字文化館建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還需要政府對其進行統籌規劃。避免出現多重浪費。文化館由于政府制約和人員編制要求,因此極其缺乏數字文化館建設設備和數字文化館建設人才。政府應當鼓勵增強文化館信息人才納入,加大數字文化館建設的資源投入。重視數字文化館建設意義。統籌區域數字文化館建設方向,分清主次關系和服從關系。避免出現資源浪費。設立數字文化館總館和分館,實現資源共享和資源互換。政府還需要帶頭使用數字文化館系統,宣傳數字文化館使用。讓數字文化館做到建有所用,建有所值。數字文化館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所以無論是技術還是硬件,都需要做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水準。作為一個區域甚至全國的服務型平臺,其文化資源數據和管理方針都需要經過反復的篩選和甄別。通過利用現有的即時通訊資源如微信,微博,qq,抖音等等,大力宣傳數字文化館使用途徑和使用方法。高標準建設數字文化館的管理系統,數字文化館的用戶信息系統,數字文化館的公共資源系統以及公共文化交流平臺。完善數字文化館的服務功能,真正的服務人民。
3.2構建以服務為主的文化館
文化館的最終目的依舊是為了服務于人民,依舊是為了更好地提升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因此,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記住以服務為核心構建數字文化館,把人們群眾的切實需要作為文化館建設的重心。無論是館內的構建,利民客戶端APP的構建,都需要在大多數人認可且能夠得到服務的基礎上進行構建。不搞會員制度,不搞噱頭。幾種力量拓展合理的運營方案,開設讓人們愿意買單的服務項目,類似于功課低價補習,由政府補貼,找專業教師進行暑假培訓等等,總結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技術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隨時隨地的調閱和瀏覽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信息。這樣才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依賴與文化館,才能夠使得文化館回歸文化主流引導地位。
3.3加強文化創新力
創新是文化館發展的源動力,要加強文化創新力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人才是文化館創新發展的核心因素,提高文化館建設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文化館管理人員的文化創新意識,鼓勵他們敢于突破傳統,為文化館開設有利于文化創新的實在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豐富文化資源,才能夠更好的增強文化館內部的文化創新力,才能夠逐漸滿足人們的文化創新需求。二是整合文化資源,打造文化精品。文化館應當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深度挖掘區域特色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精品,并利用“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增強社會影響力。三是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創建文化綜合體。文化館面向的是社會公眾,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必須對受眾群體進行細分,有針對性的提供各類演出、培訓活動,通過創新供給方式,打造文化綜合中心,以提升人們生活品質。
3.4推進多元化運營模式
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支持,在當前文化館發展的迫切需求下,僅僅依靠政府的經費支持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發展資金問題則必須改變傳統的文化館運營模式。一方面應當積極拓展外部融資渠道。在不改變當前文化館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可以與相關文化企業合作,爭取民間資金的支持,例如在舉辦文化活動時可以由企業冠名,拓展資金來源,減輕文化館的運營負擔。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化館內部資金創造潛力,借助自身在藝術資源方面的優勢,開發精品紀念冊、書籍或創辦文化知識講座等,通過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的方式來創造經濟收益,提升文化館經濟效益。
結束語
知識經濟時代使得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抓住好信息化時代下便捷的文化傳播途徑,做好現代文化館的創新與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淺談文化館建設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作用[J].李麗麗.才智.2017 (36)
[2]淺談數字文化館在民俗文化發展建設中的運用——以蓮都區數字文化館為例[J].吳鏡晶.大眾文藝.2018 (01)
[3]如何充分發揮文化館職能作用積極助推社區文化大發展[J].劉賽民.現代交際.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