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涵
摘要:本文對相似安全心理學進行簡單介紹,并對相似安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同時也對相似安全心理學的應用領域提出幾點建議,如將相似安全心理學應用于事故預防領域中,將事故發生所造成風險降至最低;將相似安全心理學應用于安全意識、安全認知領域中,可有效強化人員安全心理,也可于一定程度上調動人員工作、生活積極性,望借此擴展相似安全心理學于人類活動中的實際應用范圍。
關鍵詞:相似安全心理學;安全科學;相似學
據相關數據顯示,80%-90%的事故產生均與人為因素具有密切聯系,而人為因素又同人類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在事故預防過程中,除考慮機械設備、環境適應性外,還應將人類心理因素安全性作為考慮重點。近年來,安全心理學基礎研究已逐漸成為多數學者關注的重點。
一、相似安全心理學概述
相似安全心理學為安全科學原理同應用心理學理論并將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結合,對人類心理活動規律、特征進行分析,同時對人類行為進行預測、調控及解釋,將事故產生數量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消除事故發生作為目標的一項學科。相似即為客觀事物與相同事物、相異事物間達到平衡或妥協至平衡的一種事物狀態。相似安全心理學將對人類行為進行預測、調控及解釋作為出發點,圍繞行為外顯、心理內隱二者間所產生關系進行研究,并對人類于生產過程中、生活過程中、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心理現象開展相似分析,研究人類于對待、克服非安全因素的心理規律及人類心理規律于生產實踐中的實際應用,進而提升人類安全意識、安全認知的一項學科。安全科學方法論為安全心理學指導思想,相似學、安全心理學、安全科學及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為開展相似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學科,而相似思想、相似表達為研究此門學科的重要途徑。相似心理學為可從責任人與受害人性格、動機、意志、能力、情緒等相關角度開展分析、研究人類心理因素間、風險狀況同心理因素間、行為表現同心里變化間存在的相似規律、特征。相似安全心理學除需研究心理學于安全領域存在的基礎理論問題外,還應于生活、生產中開展相似安全心理學的實際應用,研究對象為組成心理因素的情緒、動機、性格等,研究目標為對人類行為進行調控、預測及解釋,借此提升人類安全意識、安全認知,也可于一定程度上調動人于生產、生活中的積極性。
二、相似安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及應用分析
(一)相似安全心理學理論基礎
相似安全心理學為心理學、安全科學及相似學三門學科間相互交叉習慣形成的一項學科,相似安全心理學理論基礎同安全科學聯系密切,但也具有自身特點及內涵。首先,相似安全心理學可為事故預防提供新形式,開展相似分析時,不僅應對人于特定背景下的情緒、動機、感知、性格及其它心理構成因素予以系統性分析,也需對人類于安全認知發展規律進行探索,相關研究人員可借助演繹分析法并結合心理學、相似學及安全科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相似安全心理學理論構成需眾多學科予以支持,如組織行為學、環境心理學、人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安全教育學、人類工效學等相關學科。從另一角度而言,相似安全心理學理論應為上述學科相融合、滲透、綜合所構成。相似安全心理學采取唯物辯證思想對人類心理因素進行分析,而相似則體現事物間相異、相同間存在的辯證統一關系。相似安全心理學借助相似思想對人類安全心理規律、相似特征予以比較、分析及歸納,從唯物、辯證角度出發,著眼于群體、行業、個體間的相似心理特點、心理因素。
(二)相似安全心理學應用分析
相似安全心理學通過人類心理相似特征、規律對人類行為進行指導,以此實現事故預防、減輕事故嚴重程度的目標,結合相似安全心理學所涉及學科、屬性,可將相似安全心理學應用于以下領域:首先為事故預防領域。傳統事故預防、控制的重要思想為使人適應機械環境及使機械環境適應人這兩種主要思想,但上述兩種思想均過于依賴被動安全控制技術,并未將人的主觀能動性予以充分調動,此種環境下,使人始終處于“要我安全”狀態,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工礦企業現代化、自動化程度也隨之升高,人們由傳統模式中復雜及工作流程逐漸簡便化、智能化,導致人類失誤風險加大。相似安全心理學將自身特性引進相似學,將“要我安全”逐漸轉化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其次為人類安全意識及安全認知領域。開展安全檢查時,應對人員工作場所所存在的危險進行評估、預測、決策,部分接受良好安全意識教育或安全意識較高的員工可對危險因素進行辨別,事故發生前或事故發生初期階段,心理素質較高的工作人員會借助口信、上報及勸告等形式,將事故發生危險降至最低。對人類外顯行為表現、內隱心理活動二者間規律進行研究,將人的應急能力予以充分發揮,同時也可于一定程度上減少、消除因不安全心理所造成的事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相似安全心理學將對人類行為的調控、預測、解釋作為出發點,將人類心理內隱、行為外顯二者間聯系進行研究。因相似安全心理學涉及學科較多,因此相似安全心理學理論所支持的學科涉及范圍較廣。此外,將相似安全心理學應用于人類生活、生產、社會發展中,不僅可對人類安全形成一定保障,同時也可調動人們生活、生產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康良國,吳超,黃銳.相似安全心理學的基礎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7,27 (04):19-24.
[2]張文強,吳超.安全心理學基礎原理及其體系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7,17 (01):210-214.
[3]趙丹.安全心理學案例教學研究[J].時代教育,2016 (17):17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