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偉華
【摘 要】我國是一個長期處于發展過程中的國家,自從經歷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至今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和奮發圖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異常豐富,“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也應運而生,并且深入到人民的生活當中。它在當代文化發展的進程中展現出了獨特的社會影響力,不僅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位,而且還促 進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藝術建設的進程。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China has gone through forty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 and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been remarkably improved, and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is extremely rich. The "amateur chorus" and "singing movement" also come into being and penetrate into people's lives. It shows its unique social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promotes the people's taste of life, but also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socialist cultural and artist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關鍵詞】業余合唱團; 歌詠運動 ; 社會性價值
【Keywords】 amateur chorus; singing movement; social value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1-0082-02
1 引言
合唱具有參與度高、操作性強的特點,能夠兼顧內容和形式,同時觸動歌者和聽者的思想和感情。合唱兼具表演性和參與性,就參加者而言,門檻低、快感強,就組織過程而言,靈活輕松、可操作性強,贏得了群眾普遍的歡迎。合唱既可以是一種專精的表演藝術,比如專業團體如:中央樂團、中央歌舞團、武警男聲合唱團等。也可以是業余的興趣愛好,比如“業余合唱團”此種更加普遍常見,而且更折射出獨特的社會、政治意義。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出現更是增強了我國人民群眾生活的娛樂性,尤其是在重大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這些“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已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合唱運動,在演唱的專業性和藝術性的提升上也有了較為顯著的進步。而且很多的“業余合唱團”已接近和達到專業合唱團的水平,這些都將群眾娛樂生活中的社會性價值一一體現了出來。
2 “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作用
2.1 社會疾病治愈功能
合唱藝術的特色在于聲音的共性,其音域寬廣、音色豐富,極富藝術表現力。合唱藝術能夠體現國家民族的精神風貌與藝術素養,對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能夠起到間接治療老年人感覺遲鈍、心情低落等社會性亞健康疾病作用。這是因為業余合唱團演唱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優秀的合唱作品,對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鼓舞士氣、增強信心的作用。而且合唱這種藝術形式要求大家共同合作,凝心聚力,演唱時就會刺激人的情緒不斷高漲,將人身上的暮氣一掃而光,從而促進了人的身心健康,使人民群眾和時代發展更好地融合[1]。
2.2 提升城市藝術素質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文化、美育的需求在逐步地提升,而“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出現,為很多退休在家的人提供了一個能夠重新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平臺。一方面使得他們的心情變得越來越愉悅,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對于提升城市藝術素質具有關鍵性的作用[2]。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每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合唱比賽,歌詠活動。業余合唱團幾乎遍布了每一個社區、每一個企事業單位,而且每一年舉辦的合唱大賽,參賽的團隊很多,為業余合唱團提供了一個表演和展示的平臺,對提升民眾文化素質和城市的藝術性質帶來了相應的促進作用。
3 “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在歷史演變中的發展
對“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來說,其走過了以下幾個關鍵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學堂樂歌時代,處于群眾歌詠的孕育期,這一階段主要以音樂作為人民群眾的思想啟蒙,合唱藝術逐漸展露出了雛形;代表作品有:《中國男兒》、《祖國歌》、《出軍歌》等。第二個階段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救亡歌詠運動,這是音樂“為邦”功能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抗戰時期的歌詠運動,激勵起了全民族同仇敵愾的抗日決心與熱情;代表作品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救亡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等。第三個階段則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歌詠運動;代表作品有:《革命人》、《社會主義好》、《東風壓倒西風》、《歌唱總路線》等。第四個時期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政治運動歌詠運動;第五個時期則是現階段社會轉型時期的群眾歌詠運動,促進了業余合唱團的大量出現,也增強了人們娛樂生活的社會性價值。
4 “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在群眾娛樂活動中的社會性價值表現
4.1 人文價值的體現
我國著名的合唱藝術教育家吳玲芬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合唱是一個團隊創作音樂的藝術形式,它以其特有的生產過程在藝術創作的同時,也錘煉著歌唱的人群[3]。”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這種形式的群眾娛樂活動是一種人文價值的有效體現。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通過相互的合作、交流等,在合唱表演的過程中充分培養了彼此之間的“協同”和“協助”能力,并且借助藝術的表現形式和熏陶作用,促進了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另外一方面,由于合唱藝術本身是一種極具大眾參與性的集體藝術形式,本身的門檻低,能夠很容易在人民群眾中流傳開來,不僅僅能夠豐富人們對美的享受,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人民群眾自身的藝術修養。在我國早期的時候,合唱主要是“大齊唱”的方式,對于聲部的劃分幾乎沒有涉及,使得最后演奏出來的歌曲缺乏一定高度的整體性和豐富性,對于“人文” 的理解和追求也不足。但是,隨著近年來“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出現,合唱藝術得到了蓬勃有力的發展,有很多的專業人士也更愿意參與其中,把自身的專業性知識傳授給大家,使得整個合唱作品的創作在材料選取、技法應用和旋律控制等方面都體現出了一定的人文文化特征。
4.2 美育價值的體現
“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出現,有效改變了傳統簡單的合唱方式帶來的種種弊端。傳統的合唱比賽把藝術表現形式的重心放在聲音的整齊度和洪亮性上,對于美的感受尤為少。舉個例子來說,在國慶節這種舉國歡慶的節日慶祝過程中,往往是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祖國你好》這種類型的紅色革命歌曲,但是現階段隨著人們對美育價值的追求保持著一個不斷上升的趨勢,《小橋流水》、《天路》、《可惜不是你》等歌曲也開始逐漸出現在了“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排練名單中,大大提升了業余合唱團的專業性,對于合唱表演的觀賞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體現了美育價值,凸顯出合唱藝術對于普通人民群眾的“藝術熏陶”功能[4]。
4.3文化藝術建設價值的體現
雖然“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出現是在人民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之外的業余文化活動,但是絲毫不影響其對我國文化藝術建設事業的進步所作出的貢獻。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現今的文化娛樂產品已不能夠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黨中央提出了相應的“經濟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同時抓”的國家方針,旨在解決這種不平衡現象的出現。而“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的出現是從人們日常的娛樂生活中所衍生出來的,在表現形式上、內涵研究上、藝術文化種類的分析上,都與人民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系,而且相對來說比較接地氣。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合唱藝術的發展過程來說,即使這是一種舶來品,但是在進入到我國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以后,特殊的歷史環境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需求已經使得這種藝術形式呈現出了一定的群眾參與性。尤其是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以后,業余合唱團的出現更是將“業余合唱團”獨特的社會性價值體現了出來,并且深入到了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中,對于我國人們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打下一定的基礎,促進了人文價值、美育價值和藝術性價值的提升,有效保證了我國的“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可持續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霍嘉媛.業余合唱團對提高城市藝術素質的作用——以上海市業余合唱團為例[J].音樂時空,2015(19):60-61.
【2】劉媛媛.論“業余合唱團”和“歌詠運動”在群眾娛樂活動中的社會性價值[J].音樂創作,2014(02):146-147.
【3】胡淑琴.論群眾歌詠的社會教育功能[J].中國集體經濟,2009(03):192-194.
【4】顯諦.社會主義群眾歌詠運動能治八病[J].人民音樂,1958(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