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佳
摘要: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的提升,推動了人們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的改變。在此背景下,旅游作為一種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為主的體驗性產品,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隨著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產業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提升旅游產品體驗性,實現游客的吸引與留住成為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關注的重點。本文從體驗性旅游的相關概述出發,以象山漁村為研究對象,結合象山漁村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條件,對其提出開發設計,以期推動象山漁村旅游行業的優化發展。
關鍵詞:象山漁村;體驗性旅游;旅游產品
引言:
旅游產業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出型產業,在改善人們生活狀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地方以及國家社會形象等方面存在積極影響。伴隨著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旅游產品精細化、精致化發展成為社會與時代提出的客觀要求。而旅游產品要想實現精細化與精致化發展,應從滿足游客體驗性角度出發,基于體驗增強游客認知,促進游客在旅游活動中參與度的提升。以實現區域旅游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競爭力?;诖?,本文試圖以象山漁村為研究對象,進行體驗性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
一、體驗性旅游的認知
體驗性旅游(experiential tourism)是體驗式消費行為的一種,是一種以旅游體驗場景為基礎,以實踐性較強的多樣化旅游活動為載體,具有豐富區域特色的旅游產品[1]。通常情況下,游客通過參與體驗性旅游活動,不僅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滿足,也能夠得到心靈上的升華,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的參與度。象山漁村旅游產業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長效,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仍存在旅游產品單一問題,多數旅游項目以觀光旅游為主,為靜態旅游,產品互動性、娛樂性、體驗性不足。對此,為促進象山漁村旅游產業的優化發展,有必要加強體驗性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提升象山漁村旅游影響力與知名度,增強旅游產業生命力。
二、象山漁村體驗性旅游產品的開發
在進行象山漁村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之前,需對象山漁村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條件具有充分的掌握與了解,以便提升產品開發設計的準確性、科學性與可行性,實現旅游產品現狀問題的有效改善。
在對象山漁村旅游產業進行綜合分析中了解到,象山漁村具有豐富的體驗性旅游開發條件。
首先,象山漁村具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從象山縣所處地理位置可知,象山地處長三角南緣,寧波市域東南,北靠象山港,南靠三門灣,海域遼闊,海洋資源豐富,擁有島礁超過600個,其中面積超過500平方米的超過410個,以我國少有的集“山、海、島”為一體的旅游勝地[2]。
其次,象山漁村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象山漁村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孕育著燦爛的“塔山文明”。與此同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民間工藝文化等。如有“一座活著的古漁鎮”之稱的“明清古漁鎮”,殷夫故居、柯受良紀念館、象山影視城、象山漁鼓民間文化、徐福東渡傳說、象山竹根雕等等。
此外,象山漁村旅游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據寧波旅游局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象山漁村就擁有旅游(星級)飯店超過18家,旅游直接從業人數超過6800人,實現了多條高速公路連網,實現了浙江省內“小時交通圈”。
面對象山漁村優越的旅游產品開發條件,結合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需求,可進行如下設計:
(1)開發生態文化體驗性旅游產品。例如,依托象山所具有的生態旅游資源,開展“山、海、島、崖、灘、物、景”一體化體驗式旅游服務,讓游客身處“每立方厘米147000各大氣負氧離子”空氣環境中,欣賞“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的景色,感受象山自然魅力,實現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滿足。與此同時,可帶領游客進入漁家,在漁民的帶領下,參與捕魚、烹魚的全過程,感受象山漁村的“漁家風情”,享受象山特有的海鮮美食文化;帶領游客參與到“開漁節”、“國際海鉤節”、“祭海祈福”等體驗旅游產品,使游客能夠在不同時期,感受象山漁村不同特色。
(2)開發建筑文化體驗性旅游產品。例如,帶領游客走一走、看一看明清古漁鎮,真身體驗并了解“城在山上,山在城中,城港相連,城海相望”的美麗;帶領游客。象山在千年發展過程中,人才輩出,有著名修士、有科舉榜首、有抗倭英雄、有仁者志士。在帶領游客參觀象山一景一物時,可講這些人物及其故事講述給游客,使其在聽與見中,感知象山所具有的文化底蘊,給予游客良好的教育學習體驗機會。
(3)開發民俗民風體驗旅游產品。象山在發展過程中,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民風。對此,在進行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可將旅游開發與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帶來游客參加“中國開漁節”時,安排游客扮作“漁民”形象,跟隨當地民眾參與到節日活動的各環節中,成為節日活動表演的一份子,實現在游中樂,在樂中游的效果[3]。與此同時,通過組織開展“漁文化體驗之旅”或“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之旅”項目,鼓勵游客參與到漁鼓、龍燈等的制作活動中,參與到漁歌號子演唱活動中,參與到象山竹根雕以及象山剪紙創作中。此外,通過參觀象山農場,化身為“新時代勞動人民”,體會“蔬菜種植”、“水產養殖”、“作物豐收”、“農閑娛樂”等活動存在的樂趣,使其從快節奏的生活中解脫出來,放慢腳步,感受生活點滴。
結論:
總而言之,體驗性旅游產品開發已經成為新時期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象山漁村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旅游基礎與政策扶持。對此,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應根據象山漁村實際情況,進行特色體驗性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旅游保障措施,以豐富旅游層次,充實旅游內容,促進象山漁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競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翩.慢旅游視角下鄉村旅游的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 (07):59.
[2]李澤鋒.基于游客認知視角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象山縣為例[J].經濟論壇,2017 (04):119-123.
[3]勵東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與海洋漁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 基于象山縣東門漁村漁文化特色禮堂建設的調研[J].寧波通訊,2016 (2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