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蓓蓓
摘 要: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創造了條件,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音樂教師應積極探索新教法,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和創造。
關鍵詞:音樂;教學方法;青春舞曲
【思考問題】
如何通過初中音樂課堂體驗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深度融合?
【案例描述】
一、背景介紹
音樂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學科之一。修訂后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積極思考和勇于創新。要想讓學生擁有創新思維,教師必須先以創新意識引領學生,通過“表現”“創造”環節中的各項活動,并輔以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積極采用新技術、應用新軟件。人音版初中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天山之音》中第一課《青春舞曲》是深受廣大中學生和青年人喜愛的一首歌曲,在這節唱歌課中,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和學情,我開始了全新的教學設計,采取創編環節的優化以及garage band多音軌編輯錄制軟件應用等方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效果良好。
二、課堂實錄
1.教學目標
(1)結合信息技術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聆聽與合作意識。
(2)感知與體驗新疆音樂中典型的節奏型,加強對節拍與節奏的認識,將garage band——庫樂隊軟件引入到課程中創編伴奏環節,讓學生感知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創編。
(3)了解新疆音樂,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學過程
課前,我先讓學生提前準備自制樂器。上課后,我開門見山,省略瑣碎情景的鋪墊,直接引導學生聆聽、感受并演唱《青春舞曲》。
在快速熟悉歌曲之后,我提出:“孩子們,今天曹老師充當一回錄音師,你們來做歌手和樂隊,這節課,我們就把教室當錄音棚,制作我們自己的《新青春舞曲》。”
孩子們聽了紛紛討論起來,很感興趣,也很期待,同時也一臉迷茫。
“怎么制作呢?”
在孩子們滿心疑問的時候,我并沒有著急告訴他們如何制作,而是給他們看了兩段視頻片段:“咖啡杯打擊樂”創意視頻;一人多奏“輪胎協奏曲”。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此時,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手中打擊樂器的作用了,似乎也有了點靈感,開始琢磨起自己手中的小樂器,竊竊私語。我的一個問題把他們的注意力拉了回來。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之前講解過的有關節拍和節奏嗎?他們的關系是什么呢?他們又有什么不同?”
回顧了相關知識,為了加強學生對節拍和節奏的感知,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一個叫“發電報”的節奏練習:4大組,4個節奏電報。要求:最后一個人不僅能準確發出電報,將節奏按照節拍要求,有強弱地打出來,還能將電報在老師規定的速度下完成(使用電子節拍器)。
接著,我在黑板上再次呈現出了我們課前學習演唱的《青春舞曲》的曲譜,并列舉出了一些新疆音樂典型的節奏型“× × ×、 ×·×、× ×· × ×”等進行示范創編(兩小節為例),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每小節可以如何進行節奏的組合,模仿創編。
在明確了創編要求后,開始小組活動,同時,我走進每個小組聆聽他們的想法和創編的節奏,并適當地給予提示和建議。當各小組分別匯報自己的創編成果后,我開始運用“庫樂隊”軟件開始錄音了。
此時,我做出了錄制要求:“先錄制演唱,后錄制各小組的打擊樂,運用本小組創編的2小節節奏,反復敲擊。在錄制過程中,請大家保持安靜,認真聆聽。”
同學們自己邊唱邊打擊伴奏的《新青春舞曲》音頻在我手中控制的軟件中當場生成。公放時,同學們一個個瞪大眼睛豎起耳朵聽,一個個很有成就感的樣子,最后竟然自豪地為自己鼓起掌來。雖然此時下課鈴聲已響,但同學們要求還要再聽一遍。課后紛紛來問我之后是否還可用其他學過的歌曲錄制,那種熱情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嘗試頗有成效。
【反思與研究】
在這節課堂上,我重點關注了以下兩點:
1.以創編環節實踐活動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我對創編實踐活動環節進行了優化,并沒有讓學生僅憑經驗、感覺或想象來創編伴奏,而是通過欣賞創意視頻找靈感→節奏節拍知識回顧→發電報節奏練習→了解典型節奏型→參考創編→自行創編等步驟開展。“感知新疆典型的節奏型,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創造力。”是我開展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考慮到初中學生大都正值變聲期,我就嘗試在本首歌曲的演唱環節進行縮減,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練習、思考和實踐。在發電報節奏練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全都被調動起來,小組成員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必須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為以后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預熱和鋪墊。
2.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創編實踐活動環節的深度融合
我在本節課中使用garage band——庫樂隊軟件操作過程,以輔助和提升音樂實踐活動。此款軟件操作便捷,可以按需求調整速度與節拍,分音軌錄制多聲部,再自動合成,學生可通過專注聆聽節拍器的強弱和速度來保證演唱或演奏較好的音頻質量。這一過程強調了“聽”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用耳朵聆聽的習慣。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對音樂的投入感和參與度都有所增強,甚至還可鼓勵學生用iPad(蘋果平板電腦)進行自主探索。
參考文獻:
[1]王文婷.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2]曹洪娟.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問題探究[J].亞太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