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俠
摘 要:參加柳泉“讀書峰會”,聽看別的老師的閱讀深受啟發,反思班級閱讀管理總結出:借“四有”保障學生課外閱讀質與量。首先要有書,其次要有時間,還要有方法,最后要有深度和廣度的引領。以此反思做了和沒做的,一以貫之,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
關鍵詞:“四有”;課外閱讀;一以貫之
時下,我正在做一個關于作文素材積累的小課題,在探尋如何帶學生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可想到哪兒抓到哪兒總覺得不得要領,所以很苦惱。走出去看看學學,正好柳泉舉辦“讀書峰會”,我作為分會場轄區學校老師應邀參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發現學習時把自己清空,虔誠地傾聽,這樣每每總有意料不及的收獲讓我欣喜。這次柳泉之行也是如此,它解開了最近困擾我的一些閱讀問題,讓我豁然開朗,思路明晰。
在柳泉峰會現場,峰會節目精彩紛呈,“師說閱讀中成長”“印象南通學習體驗”“教育情景劇”“單車行思”“誦讀經典”“一蓑煙雨任平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體會到閱讀者的快樂,閱讀竟然可以這樣美好。
特別要說的是給我解惑、為我釋疑的“印象南通”。大許實小的董會慧等四位老師的學習體驗給我的閱讀啟發,讓我的班級閱讀管理由霧里看花到清晰明了。借“四有”保障學生課外閱讀質與量,反思我們做了和沒做的以及需要做的,讓我有了抓手,思路明晰,我只要如此一以貫之即可。
一、保障有書
(1)教室里有書。我們六年級組和校圖書室協商,以班級為單位每班可一次性借閱70本圖書,并可以不定期更新。學期初各班組建圖書角每班約有300余本。十一月初學校新書推薦,同學們又陸續帶來一部分?,F在六年級各班現有圖書400余本。(2)書桌上有書。要求每人書桌上都有書,隨看隨拿。有時間就讀,沒時間看看書皮也是一種熏陶。熏陶久了,就會擠時間去看書了。(3)家里有書。開家長會時,我想要先談課外閱讀的好處,動員家長多給孩子買書,獎勵孩子書,當禮物送給孩子書。建立微信群,把好的書目分類推薦給家長,并設立最低標準,設立必買書單。經常在群里發布讀書的好處,鼓勵表揚在家里的衛生間、床頭、茶幾、餐桌上都放上書。書的選擇現階段以老師推薦為主,以后會逐漸引導學生篩選自主推薦,帶他們瀏覽網上書店、看書評。除了紙質書外,帶學生聽有聲書,看《朗讀者》節目?!靶腥f里路”也是“讀萬卷書”。(4)建議學校給學生發獎時獎勵書或雜志,我在班級中也如此,我購置下架的校園版雜志、少年博覽等用以獎勵。價格不高,但經濟實用,學生超級喜歡。
二、保證有時間
充足的時間是閱讀的保障。學校要求各班每天早上和中午兩個五分鐘古詩文誦讀,并在學校鈴聲中專門定鈴。上午8:00~8:05,下午1:50~1:55時總能聽到一個大姐姐甜美溫馨的提示:《國學》每日一讀時間到,全體起立,開始朗讀。接著校園里此起彼伏的讀詩聲就唱響了,這音符匯成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河,汩汩地流淌著,一直流向遠方,流向很久以后。
我們每周有一節閱讀課,我所帶的六年級班是住校班級,每天下午第四節小自習設定為閱讀課,這樣每周有五節閱讀課。我有一個要求“臉不能貼在桌子上”,除此之外可以選擇自己最適合、最舒適的閱讀姿勢。每每閱讀的鈴聲敲響之前,還生龍活虎上躥下跳的他們,鈴聲后都靜靜坐立,手捧書本,仿佛老僧入定一般。因為這些課固定下來,不能更改,學生自然會慢慢明白原來閱讀這么重要。慢慢的他們在心里對書本、對閱讀有了認知的接受,讀進去感受到書中的奇幻,看見里面鳥語花香自然就靜靜閱讀了。
三、有方法的激勵
記得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夏老師坐在教室的門口給教室里的我們讀《魯濱孫漂流記》,陽光灑在她的身上暖暖的。那情景到現在我都記憶猶新,我們的課堂,我們講授的知識可能很多年以后都被學生付諸腦后,那我們何不從長遠的角度感染他們。大聲讀書給學生聽,感染他們也能成長自己。
指導學生做“花樣”讀書筆記,這是取自劉秀老師的說法。我平常只重摘抄,認為多讀多積累就好。因受劉老師啟發,我想讀書筆記可以記每天的閱讀內容,記書名、頁數;讀書筆記可以畫,畫所見、所得、所想,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可以仿寫;可以寫所思……
在教室里繪竹子,這也得益于讀書峰會。班內有八個小組在后黑板和教室兩側,用八張1.5米長,0.8米寬的紙貼上,每組一張,每組成員每人一個竹根。每讀完一本書就添上一節竹子,竹節上寫上書名,學生一本一本書讀完,竹子也隨著一節一節升高。這是看得見的閱讀成長,我準備著手實踐。
做“花樣”批注。在讀書筆記上做“花樣”讀書筆記,在閱讀書本上做“花樣”批注,寫我讀懂了什么;寫我讀后的疑問,像沈括學習;寫我還想知道什么;寫我的感受;給文字繪個插圖……
現階段我在課堂上講,帶著他們做,慢慢摸索。
四、有深度和廣度的引導
擴展學生閱讀眼界的廣度和閱讀生命的深度,作為引領者要不斷地篩選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性格特點、性別特點的書、消息、資訊等,并嘗試從中展開一些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我在“少年得到”APP中找到一個好的欄目“地球電訊”。其中有一期介紹完汽車污染報告和非預期后果法則,又介紹了古生物腳印,最后談到讀書可以增長智慧,最近科學表明讀書還可以讓人更長壽。并闡釋了可能的原因,而且給聽者留下一個問題:你最近愛讀的書是什么呢?你覺得它好在哪里呢?我想聽的過程中學生會開闊視野,打開眼界,讓他們見多識廣,底蘊豐厚,而厚積才能薄發。自然素材積累質與量也在厚積。
這樣,有書讀,有時間做保障,有方法興趣的激發,還有深度和廣度的引領,這“四有”一以貫之可以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我堅定地看向遠方,相信學生有閱讀的引領可以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