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榮
摘 要: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評價課堂效果的重要指標,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關系到學生的發展的好壞,初中階段,學生大多不再像小學階段那么愛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就算知道教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他們也鮮有舉手爭取發言的欲望。尤其是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隨著年級的升高呈現下降的趨勢。結合初中語文學科實踐,提出了提高后進生課堂參與度的策略。
關鍵詞:后進生;初中語文;課堂參與度
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評價課堂效果的重要指標,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高低關系到學生的自我發展,對于后進生而言,尤其如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靠參與度來體現的,學生參與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
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初中的學生大多不再像小學階段那么愛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就算知道教師提出的問題的答案,他們也鮮有舉手爭取發言的欲望。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會根據教材采用教師主講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這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進行個性化、有一定思維深度的互動,久而久之,后進生會望之生畏。他們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不積極思考、不回答問題,甚至講話、打盹;他們不記筆記,不參與活動,遇到困難選擇性地忽略,思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逐漸成為課堂上的觀眾。隨著年級的升高,以上表現愈加明顯。但是,后進生也是課堂的主人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是存在差異的人。教師要正視差異,做到面向全體,眼中既要有優等生,也要重視中、下水平的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要特別關愛。
這迫切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為后進生著想,設身處地地為他們制造條件,提供平臺,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積極探究,讓他們品嘗學習的樂趣,落實他們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增強他們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那么該如何在初中語文學科中提高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呢?
一、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一)提高自身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師已經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素養,適時地變換角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要提高后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實現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和轉變的辦法,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在自己的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初中語文學科或多或少有一些相對枯燥的知識,后進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厭煩,如果教師能運用幽默獨特的教學方式和情緒感染力,相信能有利于后進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參與度的提升。
(二)融洽師生關系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這是起碼的常識。在對后進生的教育中,只有尊重作底子,教師的愛才是合格的,不然我們就可能在愛的名義下干著傷害學生的事情而不自知。我們要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顆成為好人的心”(蘇霍姆林斯基語),我們要堅信后進生也想改變,想有出息,能夠成長的信念。如果教師也認為后進生的確沒法教,誰還會真心實意地去幫助他們呢?學生是敏感的,他們能夠觀察、感受,我們如果在心里對后進生分了等級,他們對你的看法和態度就會不一樣,對自己當下生活的感受和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就會變得不一樣。只有真正尊重并接納后進生,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特有的可貴之處,他們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日課堂教學中,才能提高后進生在課堂的參與度。
二、加強學法指導,激發內在動力
(一)培養自學能力
1.加強預習指導。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后進生進行個別輔導,了解他們在預習中的困難,及時給予個別指導,幫助他們解決。我們還可以指導后進生在預習過程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比如:讓他們把每段的中心句找出來,對自己有疑問、讀不懂的地方做一些記號,久而久之,這些做法就會促進后進生思考。他們的閱讀、概括能力也會得到逐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能放手不管,而要堅持檢查和督促,為后進生制作任務完成表格,全面監控他們預習完成情況,并定期進行小結表揚。
2.傳授質疑的方法。后進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愛動腦筋,但是質疑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因而,教師要關注后進生是否掌握了提問題的方法并及時進行指導。例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從文章題目、重點詞句、文章主旨、結構安排等有共享特征的一些方面對文本進行發問,從而促進后進生思考。讓他們知道拿到一篇課文,質疑的落腳點在哪些地方,這樣一定能促進后進生對教材有更充分的理解。
“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方法,就可以受用一輩子。”(呂叔湘語)對待后進生更應如此,當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對語文課堂上教師即將傳授的知識有自己的一些理解,那么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及時激勵評價
“心情苦悶和精神郁悶,都會對學生的全部腦力勞動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腦變得麻木起來。只有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才是滋養思想大河的生機勃勃的溪流。悶悶不樂、情緒苦悶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緒沖動和情緒色彩的皮下層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發智慧去從事勞動,而且還會束縛智慧的勞動。”(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啟示我們,要讓后進生學得更好,就需要給他們營造一個適度寬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在心情愉快的情形下,通過理智反應獲得成長和進步。教師充滿愛心、鼓勵的語言,對后進生來說是一味良藥,因為它包含著關愛和期待,這可以在他們的心里播下愛的種子,使他們鼓起勇氣,激發學習的熱情,對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理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于后進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該及時捕捉,并予以肯定和贊賞,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努力是有價值的。教師除了要給予后進生真誠的、積極歸因的鼓勵性評價,還要在評價中更多地關注后進生的變化,關注他們為成長和變化付出的努力,關注他們取得成功的態度和方法,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強化其學習動機。長此以往,當他們看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留下的點滴進步時,他們定會欣喜,從而良性循環,愈來愈自信。
三、運用多種策略,夯實主體地位
(一)監控參與過程
關注后進生學習的過程和方式是引導他們學會學習的關鍵。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對后進生聽課狀態的監控,尤其要避免出現個別同學看上去在聽課,但實際上是人在心不在的情況。例如,朗讀時,教師要看他們是否在動口好好說;寫作時,要注意看他們是否有真正認真地寫;小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活動中,要注意他們是否積極與其他同學分工配合,以便能夠及時用適當的方法提醒開小差的后進生。教師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對后進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記錄,及時反饋和敦促。當后進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了,思維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二)精心安排發言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權利和欲望,教師應該尊重這種權利,善待這種欲望。后進生也有展示的欲望,但往往心中的另外一個聲音將他們的這種想法抹滅,致使他們在展示自己方面不夠主動,這需要教師給后進生提供適合的平臺和機會。課堂提問我們要考慮后進生能否回答,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上課前讓他知道課堂上將要問他的某個問題,讓他有充分的時間思考。我們還可以靈活調配課堂結構,給學生多一些新鮮的感覺。比如根據課文內容,多設計一些情景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對演員的語言、神態、動作加以指導要求,這樣不但情趣盎然,還深入了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一些課上,我們還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辯論會、記者招待會、師生互換角色,或者一些游戲、比賽等,在這些環節里,為后進生量身打造一些角色,讓他們覺得課堂不枯燥了,參與的欲望自然就增強了。當后進生在課堂上的回答不清楚、不完整時,教師要有耐心,稍作等待,再給提示。后進生在課堂上的表達是一種實現,而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耐心傾聽便是一種關懷。任何一個后進生都是有潛力可挖掘的,教師應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有一點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要關注教學任務以外,還要關注后進生的行為表現,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使課堂教學真正地人性化起來,正如愛因斯坦曾說,教師應該“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負擔”,尋找、實踐、運用這些方法,讓后進生在課堂上過上相對快樂的生活,是我們的道義與責任。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充分關注后進生,讓他們通過培養,改變被動地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旁觀者的姿態,真正成為學習的探索者,他們的潛力就會得到發揮,課堂參與的信心也會得以樹立。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實現全體同學共同進步的目標就會成為現實,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陳大偉.幸福教育與理想課堂八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王燕.創新教育理念,有效轉化初中語文后進生經驗談[J].教育,2016(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