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娣
摘 要:針對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研究,將從情感教育的意義入手,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深入的實踐探究,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選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過查找相關文獻和案例,提供理論基礎。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新課改;情感教育;初中語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人們不再只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越發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就使得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逐漸得到顯現。作為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并沒有得到徹底貫徹,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方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落實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情感教育的意義
初中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基本擁有了獨立的意識,但容易受他人影響,進而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格外重要,其對初中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如下:第一,情感教育能夠豐富初中生的情感世界。通過情感教育使學生加深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自控能力,使情感世界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第二,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增強判斷能力,繼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第三,情感教育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如今網絡世界的繁雜容易使初中生迷失自我,進行情感教育能夠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抵御虛擬世界的誘惑。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巧用多媒體技術,加深情感體驗
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適用于普通的語文教學中,而對于情感教育來說,教師“說”書本上的知識并不足以讓學生體會作者描述的情感,學生只有對課本中描述的事件或景色感同身受,才能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巧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中的事件、景色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展示在多媒體上,并通過語言描述,使學生漸漸進入作者的內心,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與感情[1]。例如,《濟南的冬天》一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濟南冬天的場景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圖片和視頻真實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加深學生對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理解。
(二)設置懸念,營造情感體驗氛圍
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課堂總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對語文課堂提不起興趣是教師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在進行語文情感教育時,教師應當先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學習氛圍的方式主要為設置懸念。例如《小石潭記》一文,教師便可以設置層層懸念,在講述“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尤清冽。”后,便可以設置疑問“小石潭水是怎樣的清冽呢?”學生便會據此疑問產生討論,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三)重視文章細節,加強情感領悟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如若教師不加以指導,學生便容易分不清重點與難點,忽略掉文章中的情感細節。因此,在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文章的細節,合理規劃文章結構,主次分明,突出重點與難點,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幫助學生自主分析人物特點和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孔乙己》一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是時代背景下的社會不公與人心險惡,但通讀全文學生可能無法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這時就要利用對比分析對字句進行細節講解,加強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
(四)結合現實生活,深化情感理解與體驗
語文與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要格外重視這一點,將語文課本里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更深一步的理解[2]。例如《我的母親》《背影》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一個講述的是不辭辛勞的母愛,一個講述的是沉默的父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文中的情節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的媽媽是不是每天也起得很早,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啊?”“你們的爸爸是不是也不愛說話,但是你喜歡的東西都買給你啊?”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會回想起父母的好,從而加深對文章的情感理解與體驗。
總之,為了使情感教育的應用水平得到提高,本文將新課改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作為主要研究內容,在闡述情感教育意義的基礎上,對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重視文章細節、結合現實生活等應用策略做出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情感教育能夠豐富初中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凈化初中生的心靈。在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研究,進而確保情感教育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李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問題設計研究[D].勃海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