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8年,各地繼續加碼產業轉型,為高質量發展助力加油。目前,山西、湖南、青海等地正在開展“轉型項目建設年”“產業項目建設年”“項目生成年”活動,一大批轉型項目開工建設。隨著全國兩會閉幕,2018發展目標更加明確。各地要更加重視和強化產業轉型和項目帶動,全力以赴抓好項目謀劃、招商引資、落地建設、環境優化等各項工作。“幸福是干出來的”,要擼起袖子,真正把轉型發展落到投資和項目上。
(一)圍繞轉型謀劃五類項目。把轉型項目建設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突出成長性原則、集聚性效應、有效性導向,著眼培育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著眼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謀劃傳統產業技改項目,著眼科技前沿、緊扣市場需求謀劃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著眼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謀劃基礎設施項目,著眼補齊短板謀劃民生社會事業項目。
(二)建立“五個一批”轉型升級項目儲備庫。緊盯國家政策導向,強化重大項目謀劃儲備。堅持項目在轉型升級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建立滾動的轉型升級項目推進機制,依托比較優勢,建立策劃生成一批、招商儲備一批、前期推進一批、開工建設一批、建成投產一批“五個一批”的轉型升級項目儲備庫,依托源源不斷的項目和有效投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篩選一批重點項目和企業開展試點示范,重視企業的技改和擴能投資,努力形成堅實的有效投資量。
(三)超前布局重大智能化示范應用。加強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協同創新,依托創新平臺和創新網絡形成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的新平臺,實現轉化一個技術、建設一個項目、成長一個產業。支持企業通過增資擴產、自主創新、提質增效等手段,推動一批智能裝備整機、關鍵零部件和系統集成應用等項目建設。建立創業創新項目庫,實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四)創新招商方式,實現優質精準招商。壓實市縣和開發區主體責任,創新模塊化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實現優質精準招商,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堅持領導帶頭招商、一線招商,抓好招商項目轉化率、簽約率、開工率、竣工率。開展企業精準幫扶,實行一企一組一策。圍繞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梳理缺失環節和薄弱環節,采取“建鏈、補鏈、強鏈”等措施,制定“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編制招商項目,著力引進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補齊產業鏈的關聯企業。推進產業鏈核心關鍵項目招商選資和落地建設,形成高端“三維”項目儲備、實施滾動推進的良性循環。
(五)立足高端制造引領,打造新型工業經濟。加速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進程,開工建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省級試點項目,加快形成“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全面啟動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和“萬企上云”工程。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和科技創新項目圍繞重點產業布局和擴展,推進重大產品創新。嚴格標準、動態調整,開工一批、建成投產一批產業項目。圍繞工業強基實施方案,實施高水平企業技術改造行動計劃,制定重點項目導向目錄,分行業、分批次謀劃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狠抓高質量工業投資,牢牢抓住筑平臺、優項目、育企業三個關鍵。同時,要把小微企業園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高水平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六)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全面啟動高端、高精尖產業布局,圍繞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推動工業互聯網項目開工建設。打造“標準化”“機器人+”“設計+”等產業鏈,帶動產品向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以大數據與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攻方向,推動高技術產業化、重點技術改造、重點創新平臺建設、重大科技專項、標準體系創建、創新百強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啟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
(七)以項目建設集聚發展新動能。加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開工建設一批新產業集聚區,推動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數字驅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是“獨角獸”爆發的主要領域,要積極推進“獨角獸”A股上市,同時構筑“獨角獸”企業誕生成長的綜合生態優勢,發展形成領域廣泛、動能強勁、特色鮮明的“獨角獸”企業群落。同時,大力實施“十百千萬計劃”,抓龍頭強骨干,培育產值千億元級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航母”、具有區域帶動力的發展平臺、具有行業牽引力的排頭兵企業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八)做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項目的開工建設。深挖大數據三大價值,壯大大數據三大業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從數字化、信息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圍繞智能化升級,開展“萬企融合”大行動,發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制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商務、智能能源,加快形成智能經濟形態。加快大數據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構建技術創新和轉移體系,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打造沒有圍墻的科研院所,推行技術榜單制,推廣“智力收割機”模式。
(九)建立健全項目推進機制。成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機制。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著力在流程重構、機制重塑上下功夫,實行統一清單告知、統一平臺辦理、統一流程再造、統一多圖聯審、統一收費管理的辦理模式,提高效能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完善并聯審批、職能部門負責、項目化管理、協調調度、省市縣三級聯動、監督考核等工作機制。
(十)強化高耗能項目和重點行業節能監管。圍繞工業生產源頭、過程和產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對高耗能投資項目實行嚴格的節能評估審查,抓好節能技術改造,加強鋼鐵、造紙、有色、水泥等重點用能行業能效對標管理,嚴格能效、物耗等準入門檻。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利用的、產生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
(十一)改革政府支持科技重大專項等技術創新項目的組織方式。對產業目標明確的項目由具備條件的企業牽頭組織實施,形成企業主導、政府推動、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實施的模式,重構科技成果研發、轉化的鏈條,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集聚創新資源的主體,以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組織項目攻關。
(十二)加大用地支持。對符合投資強度、容積率、綠地率等約束性指標的技術改造項目給予優先審批、并聯審批、及時供地。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已有的場地進行技術改造,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過增建生產性設施、拆除重建、加層等方式進行改擴建,新增建筑面積部分不再征收土地出讓金。
(十三)強化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新品種,開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融資“綠色通道”,推動金融機構簡化貸款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對重點工業項目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優先給予扶持。對符合產業定位的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填補產業鏈條的特色產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十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著力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引導社會資本在產業轉型項目建設中擔當主力。充分發揮政府投資撬動民間投資作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出一批民間資本可投資的項目,進一步釋放民間投資潛力。創新項目融資方式,繼續推出一批高質量PPP項目。以保護產權為重點,落實鼓勵民間投資各項政策,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