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今年,30年宮齡的我竟然與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同歲,在這30載歲月里,我從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師成長為一名青少年宮主任。回望30年,許多美好的回憶深深地鎖進了我的記憶里,其中幾個不尋常的“第一次”總是讓我不經意地想起,因為它們連結成了我的事業生命線。
記得第一個“第一次”是在1988年元旦,本應該節后才報到去東山區少年宮上班做舞蹈老師的我,在節前收到宮主任的一個電話,要求我在元旦當天就報到上班,臨時安排在宮里新落成的知識寶宮工作,崗位是穿上米奇老師的服裝在知識寶宮大門吸引孩子進去游玩。啊!我腦子“轟”地一下:“弄錯了吧?”“沒錯,你記住要提前到,不能遲到!”
當我穿上那不太合身的服裝,戴著很重的頭具,無奈地走到鏡子前面照了照,抬眼一看,自己忍不住“噗”地笑了起來:挺可愛的呀!好玩!為了把這個角色扮演好,我把動畫片《米老鼠》一集集地看,仔細觀察、捕捉米老鼠的準確形象,希望自己的裝扮能讓更多小朋友喜歡。更巧的是,不久,我接到一個以老鼠為體裁的舞蹈創作任務。這下可讓我腦洞大開,扮演米老鼠的這段經歷,給了我豐富的創作靈感,作品從立意到形象、動作設計都極具特色和創意,誕生了兒童舞蹈精品《咪咪和吱吱》,這成了我舞蹈創作生涯中第一次獲得文化部大獎的機會。從此與少年宮結下深深情緣,一干就是30年!
懷著對少兒舞蹈事業的熱愛,我努力教學,潛心創作。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我常帶病堅持排練,甚至身懷六甲時也沒有停下來,打造了一批具有兒童情趣和特色,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兒童舞蹈作品,獲得了眾多獎項,一時間我宮的少兒舞蹈團名聲鶴起。難忘慶祝黨的“十六大”那年,我創作的百人大型舞蹈《太陽花》在國內第一次創下了少兒節目一個月演出20多場的記錄,這可是孩子演出的舞蹈節目呀,第一次讓孩子嘗到了當專業演員的感覺。
2006年,我開始擔任星海青少宮行政領導,作為宮主任的我雖然沒能像過去那樣全身心在一線教學,但是做教師出生的我怎么也割舍不下課堂和排練場。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仍抽空堅持教學和創作。五周年宮慶時第一次導演了四幕大型兒童劇《小雞要飛》,第一次在寒假為區內學生進行了六場公演,當時的轟動勁兒難以忘懷,在番禺區第一次掀起了追看兒童劇的熱潮。
隨著星海青少年宮辦學質量越來越好,大批的年輕教師成為名師,各個特色團隊優勢凸顯,成為亮麗品牌。在2016年十周年宮慶時,我第一次大膽地策劃了涵蓋藝術、科技、體育、多元文化在內的共十三個宮慶系列成果展活動,還第一次讓2000多名孩子登上慶典綜藝晚會的舞臺。另外,舞蹈、合唱、交響樂、兒童劇等星兒藝術團八臺專場演出場場精彩,全方位、系統地展示了星海青少年宮十年來的辦學成果,要知道這可是僅有20個編制人員的單位啊!同行們很想知道這個年輕的區級宮是靠什么魔力來撬動這么大的陣勢?有同行風趣地說這是獨有的“星宮現象”,奧秘很多呀!
很懷念這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忘不了第一次帶著大紅花在人民大會堂領取中國社會教育“銀杏獎”突出奉獻獎時眼眶里涌出的熱淚,忘不了第一次獲得廣東校外教育十大名師站在領獎臺的那份自豪和激動,更忘不了那些30年中默默在支持和幫助我成長的恩師、領導和同事!我珍惜在青少年宮結下的情緣,我愿一生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