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相榮 李敏
【摘 要】應用型本科會計課程課內實驗是鏈接實訓和實習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一環節是否夯實直接影響應用型本科會計及相關專業學生對既定經濟業務的職業判斷和處置能力。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技術技能或操作技能。然而,由于各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實施程度不同,課內實驗普遍存在誤區,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和效果。所以,必須按相關部門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不斷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內實驗;誤區;改進思路
中圖分類號: F230-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0-010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46
【Abstract】The in-class experimentation of the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clas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that bridges training and internship practical education. Whether it is solid directly impacts the students occupational judgement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established economic business who are from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accounting and relevant majors, which is the so-called technique or operation skill. However, due to the inconsistent of education idea and implementation extent among the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schools, there are prevailing misunderstandings of in-class experimentations,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result. Therefore, we must take effective response according to relevant departments request, and enhanc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In-class experimentation; Misconception; Improvement thought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教發[2015]7號文件中指出:“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這就明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的環節包括實驗、實訓和實習。然而,現實的教學情形則是要么強調實訓,一味強化動手能力,熟練某一軟件的操作流程;要么就是強調實習,職業能力的形成完全依賴企業師傅,導致應用型本科的課內實驗進入誤區,亟待改進和完善。所以,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應該積極探討會計課程課內實驗的開展,夯實實驗的課時和內容,完善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和形成的環節,使實驗、實訓、實習有機鏈接,提高學生對既定經濟業務的會計分析和處置能力。以便學生就業后能在企業的運營和發展中,提供應有的智力支撐和技術技能。現僅就應用型本科會計課程課內實驗的誤區、弊端和應對措施談及如下:
1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教學開展的誤區及原因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學生預期社會角色從研究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的轉變,強調學生職業判斷和處置能力的培養,具備預期社會角色應有的職業素質和技術技能。一般來說,職業素質的高低決定著職業判斷能力的大小,這是因為學生只有知道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債、什么是利潤等,才能面對具體經濟業務加以區分和審定;對既定業務的技術技能水平決定著對既定經濟業務處置效率的高低。這是因為只有能夠對具體經濟業務加以區分,并依據相關要求規范的填制相關憑證,進而,規范的登記相關賬簿,才能提供完整、正確的會計信息。支撐職業素質的就是人們常說的基本知識,對于這一部分絕大多數教師都比較擅長,能夠對基本知識進行順暢的講授和提煉。支撐技術技能的就是人們常說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要領及技巧。這一部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形成至關重要,需要構建平臺或載體,運用來源或接近企業核算實際的鮮活資料進行模擬演練。對于這部分按應用型本科的教學理念和要求理應得以強化,也是應用型本科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實際教學中不論新老教師都難如人意,有的已經或正在走進誤區。
1.1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進入誤區的表現或情形
(1)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中都規定了課內實驗的課時,但沒有對應的要求。目前,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明確了實驗的課時數,但沒有明確的要求。比如只是明確了在哪一章有幾課時的實驗,但沒有明確在哪一節,即哪一節會計業務分析和處置的內容是實驗。沒有該實驗要達到什么目的,采用哪些具體資料,在什么樣的場所或氛圍內由什么樣的人指導學生完成既定的實驗。所以,就導致了教學的隨意性,任由教師自行發揮。其結果就是標明有實驗,但實際則沒有實驗,大多是把實驗的課時進行課堂講授,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沒有進行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2)教學進度表中明確了實驗的課時,但沒有對應的內容。由于教學進度表中只規定了實驗的時數,沒有對應的內容。所以,知道課程應該有實驗,但大多都是將實驗課時用作課堂講授,根本沒有開展實驗。有的即便進行了實驗,大多又是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積累隨意的開展實驗教學。表現好的到網上選擇性的下載同類學校的實驗,像以往布置作業一樣,把既定的文本資料教給學生課后完成即可。表現一般的就直接留書后的陳述性作業,不涉及會計的憑證、賬簿和報表,只是回答或確認與教材對應的會計規范。還有的連陳述性作業都閑費事,直接留單選、多選和判斷題當實驗的內容,實際是在完成量化的作業。
1.2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進入誤區的原因
(1)對實踐教學的環節把握不準。前已敘及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訓、實習三個環節。其中,實驗是理清某一業務的流程和環節,熟悉操作步驟和順序,掌握處置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對業務的流程和環節,操作步驟和順序,處置的方法和技巧沒有足夠的鋪墊,實訓是難以開展和奏效的,實習也必然是要么從頭再來,要么沒有章法的疲于應付,難以實現既定的目標。所以,相關管理部門和教師一定要明確實踐教學的環節,清楚各環節教學的重點和特征,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并使之有序鏈接,相得益彰。才能將應用能力的培養和形成落到實處。才能使畢業生具備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術技能。
(2)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檢查。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是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保證。所以,當缺乏相應管理制度的情況下,教學檢查也就難以到位和有效。所以,沒有明確課內實驗必須依規進行,則教師就可進行實驗也可不進行實驗;教學檢查沒有課內實驗的條款,則教師就可以開展實驗教學也可以不開展實驗教學。所以,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員一定要制定相應的規范,明確教學和檢查的內容和導向,這樣,實驗教學才能有聲有色的開展,且不斷地改進、提高和完善。
2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教學開展的思路及應對措施
2.1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教學開展的思路
(1)實現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的相互銜接。一般說來,每所應用型本科院校都是依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課程教學大綱;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編制課程教學進度表;依據教學進度表編制授課標準(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沒有編制)。而課程教學大綱只是規定了某一門課程理論教學和課內實驗的各自學時及其比例,一般只規定每一章需要多少課時,其中,理論教學多少課時,課內實驗多少課時,但沒有明確某一節的理論講授課時和實驗的課時。因此,教學進度表就要在課程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每一章的課時分解到章中各節,在各節中明確理論教學多少課時,課內實驗多少課時(現在絕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沒有做到)。這樣,才能避免教師自由發揮,教學內容隨意增刪,將實驗課時變成課堂講授。
(2)實現實驗教學的課時和實驗內容的一一對應。教學材料除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表外還應在此基礎上再編制課程授課標準,課程授課標準是在教學進度表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授課進度表中的每一次課在普通教室還是實訓室進行。若在普通教室教授應明確講授的內容是什么,重點所在和突破重點的方式方法以及是否有對應的作業;若在實訓室進行應明確實驗的內容是什么,實驗的步驟和方法有哪些,需要哪些實驗材料,是由任課教師指導還是企業兼職教師指導,是否要提交實驗報告等。這樣,不論有幾位老師講授同一門課,則實驗的課時都是相同的。實驗的內容都是既定的,實驗的效果都比較接近。
2.2 會計課程課內實驗教學的應對措施
(1)更新和踐行觀念,補充和完善實驗資料。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培養出具有技術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光靠理論教學的改革和深化還是遠遠不夠的的。這是因為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和方法,只是有所進步和提高。對于老師而言沒有實際工作經歷,缺少實踐經驗,因此難談操作技巧和實際工作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沒有直觀的印象和感受,沒有操作的機會和訓練就難以形成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術技能。實踐證明,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直接與企業的財務部門對接。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就會計課程課內實驗而言具體說來,就是校企合作共同編制實驗項目,使實驗項目與會計崗位技術技能匹配,而且,既來源與實際又具有典型性,既是常見業務又具有區域特點,既是對應教材的章節又和企業的核算流程相符。
(2)明確規范和要求,加強檢查和督促。檢查和督促是導向,就是指揮棒。教學管理部門重點檢查那些資料,那些資料就比較規范和齊全。當然,檢查督促要依據一定的規范進行。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制定和完善會計課程課內實驗的規范性文件,文件中要明確實驗是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不能用講授和作業來代替;實驗的時數必須與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表相符;實驗的內容必須是綜合性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不能是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判斷題;實驗的結果(實驗報告)必須有既定的參考答案,不能只有文字敘述沒有計算、憑證、賬簿和報表;實驗的檢查必須和平日學生的作業區分開來,不能用作業的次數代替實驗的完成。這樣,才能使學生就業后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的能力就會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