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銘
【摘 要】近幾年來,共享單車憑借其區別于有樁單車的靈活性迅速興起,成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有效緩解了“最后一公里”問題。然而企業對于共享單車資源配置還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本文探討了共享單車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單車需求量與調度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共享單車;需求量;調度模型
中圖分類號: F572;F724.59;F7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0-020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88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haring bicycl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for residents, which has effectively relieved the "last kilometre" problem. However, there are many unreasonable places in the allocation of sharing bicycles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haring bicycles resources allocation,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mand and scheduling of bicycl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some other to do further study.
【Key words】Sharing bicycles;Quantities demanded;Scheduling model
0 緒論
共享經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和資源的使用效率。隨著共享經濟的到來,共享單車經歷了2015年初入市場、2016年單車市場百花齊放、2017年行業洗牌重組形成相對穩定的格局三個階段,僅用幾年就成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共享單車的興起也伴隨著各種問題,本文針對我國城市共享單車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思考。
1 共享單車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共享單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與有樁公共單車的不同之處在于共享單車實現了隨騎隨停,租用更加方便快捷。然而,由于時空差異等因素,使得城市共享單車的資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
1.1 時空差異
同一時間段不同區域單車需求量存在差異,單車供需不平衡導致有些區域單車供不應求有些區域供大于求;同一區域不同時間段單車需求量存在差異,車輛投放量定值不合理。
1.2 過度投放
一二線城市單車投放過剩,大量的閑置單車不僅浪費資源,也提升了車輛管理難度,外加單車騎行的潮汐現象導致亂停亂放現象嚴重、車輛堆集。直到2017年下半年,上海、杭州、南京等十余所城市陸續出臺相關單車新增禁令,此現象才得以緩解,但依然存在。
1.3 損耗嚴重
車輛存在損壞、丟失、私人占用等情況,單車可用量并不等于投放量,用戶面臨有車無法騎的情況。以上海共享單車為例,截至2018年4月,上海市場上的共享單車總量在170萬輛左右,損壞單車卻超過68萬輛。
2 共享單車需求量與調度影響因素
針對以上問題,企業需結合各方因素對單車需求量進行測算,建立好調度模型,實現新車與返修車輛的精細投放與調度。影響共享單車需求量的因素多樣,共享單車在投放與調度的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點因素:
2.1 時間因素
在一天當中不同時間段以及不同的日子單車需求量不同,上下班高峰期與其余時段、節假日與工作日,共享單車需求量差異較大。
2.2 交通網絡分布
根據2017年《企鵝智庫》調查數據,從用戶的出行場景來看,高達62.9%的用戶使用共享單車完成地鐵站/車站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即在軌道交通站、公交站等交通站口附近,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較高。
2.3 人口數量
在商業區、辦公區、居民區、景區和校園等人口密集大、人口數量多的地方,人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量高。其中,人群的年齡組成、性別占比、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應納入考慮范圍。
2.4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共享單車需求量中的重要指標,不同的消費水平也會影響人們對出行工具的選擇。
2.5 天氣因素
天氣對共享單車需求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惡劣天氣如暴風雨、冰雪天氣、高溫或低溫天氣等都會大幅度降低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
2.6 其他因素
此外,道路狀況、地形、政府政策、單車入校限制等因素也會影響人們對共享單車選擇。
3 總結
影響共享單車需求量的因素多樣,有些因素難以量化,對需求量解釋能力較差,加上共享單車流動性、居民出行的波動性進一步提升了共享單車的需求評估以及調度方案設計的難度。對于共享單車需求量測算的研究,國內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可達性的車輛投放量測算[1]、基于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公交站密度的車輛投放量測算[2]等方法。
在單車調度的研究上大多針對調度路徑選擇,對于基于單車需求量的動態調度研究甚少。
對于近年興起的共享單車,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是較少,共享單車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和減輕管理與調度壓力往往采用過度投放的簡單策略,既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也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但隨著共享單車行業趨于穩定,企業開始向三四線城市進軍,這個粗暴的投放模式就不再具有可行性,對新市場共享單車需求的測算以及精細化調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周傳鈺.共享單車投放量測算和調度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8.
[2]夏蕓,玉琦彤,林子立.共享單車需求評估及調度方案設計[J].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20(0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