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海蘭

當遇到困難裹足不前時,不輕言放棄,而是時常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將所有的可能性都做過嘗試?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作風嚴謹的科研工作者應有的素質。——王昌濤
行將在法國巴黎舉辦的COSMETIC360科研論壇上,有一位中國生物學博士將走上國際化妝品科研論壇的講臺,面向國際國內化妝品科研專家及諸多行業內專業人士、國際知名化妝品生產廠家、品牌研發人員宣布一項由中國化妝品科研專家們主導研發的、領先國際的、全新科研成果—化妝品綠色生產新方式:生物發酵化妝品生產新科技。他就是生物發酵化妝品研發技術第一人、領航國際生物化妝品頂尖科研技術、化妝品綠色生產新科技的教授—王昌濤博士。
什么是生物發酵化妝品?什么是化妝品的綠色生產?這樣的新科技又是如何走進國際市場,并走上國際技術交流講壇的?讓我們走近王昌濤博士一解究竟。
只要你不停止思考,終究會有所收獲。
——王昌濤
科學的勝利總是屬于那些既有大膽設想,又能勇往直前的人,他們心里燃燒著探求新事物的熱情,并始終對大自然心生敬畏。王昌濤教授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2005年,王昌濤博士畢業,開始做化妝品研究。那時,北京工商大學還沒有化妝品系,只叫做“化妝品研究方向”,那里所有的老師都做這方面研究。王昌濤大學本科學的是生物技術,研究生和博士期間做的都是生物技術研究,與那些學化工出身的老師不同,王昌濤的生物技術學背景在一般人看來可能還多少是一點點劣勢,因為當時市場上的化妝品,無論國際國內,都還是以精細化工的技術為主的。但究竟自己的專業是優勢還是劣勢呢?王昌濤相信:絕對是優勢!
當時,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生物科技都還僅僅在醫療等前端應用上嶄露頭角,即使應用于化妝品,也僅僅限于原料的開發方面,而王昌濤卻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什么不能應用生物技術直接生產出真正純植物又無添加的化妝品呢?
有了這個大膽設想之后,他立即將設想付諸于行動。創建項目、擬訂計劃、搭建實驗室、實驗觀察、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組、分析數據、比照結果、查找資料、優選植物成分、更新實驗數據……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幾乎將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中。
因為他研究的課題即使在國際生物科研領域中亦沒有過先例,他就從中國傳統植物成分提取工藝中尋求靈感,并結合西方先進的蒸餾等提純技術,逐漸摸索到了提取天然植物中有效護膚成分行之有效的科學方式—生物發酵。
生物發酵是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原本生物發酵工程多是利用微生物和碳水化合物發酵生產各種工業溶劑和化工原料,但王昌濤教授卻大膽地將這種方式用在了純植物化妝品的生產中。因為前無古人,可以說,王昌濤教授這個帶有創建的設想,如果真能實現,那么就意味著:中國化妝品生產將書寫一個全新的歷史新篇章!
生物工程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領域之一,生物工程著名的五大工程包括:遺傳工程(也就是我們常能聽到的、閃爍著神秘光澤的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反應器工程,以及微生物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生化工程),而王昌濤教授所提出的“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這個大膽的設想其實是橫跨了兩大工程:微生物工程(發酵工程)和酶工程(生化工程),其高科技前沿程度可想而知,其真正實施下來的難度也可想而知。
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向來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這條研發之路上,王昌濤教授和其領導的科研小組碰了無數次壁:發酵的火候問題、不添加任何香料發酵后植物的難聞氣味問題、發酵后植物漿液的濃稠問題、顏色觀感問題、肌膚接觸的觸感質地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曾經像一座無法翻越的大山、無法逾越的鴻溝,擋在他和他所帶領的科研小組面前,讓他們日不停思、夜不能寐。
除此之外,在研發過程中,王昌濤和他的科研團隊還經常會聽到來自外部的各種不同意見和聲音,有嘲笑他們那過于大膽的設想的,也有質疑他們課題的可行性的。但是,來自課題本身的困難和來自外界的干擾聲音都沒能讓王昌濤停止腳步,他內心始終燃燒著一團火,那火種是他從童年時就已然在心底里種下的探求新事物的熱情。

做事要有敬畏感,有責任心。
——王昌濤
王昌濤出生于山東菏澤的一個小村莊,身為教師的父親為王昌濤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書香之家”的成長氛圍。他從最仰慕的偶像是提出《物種起源》的生物學家、博物學家達爾文,他最喜歡的故事是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的大科學家、物理學家牛頓的故事。而學習,對于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又肯于刻苦的他來說還真不是什么難事,從小到大數學成績都一向很好的他,順利地考上了大學,并一路過關斬將,成為生物學研究生,并成功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博士學位,華麗麗地實現了他童年的夢想!
為了紀念自己那些曾經為科學家傳記著迷的歲月,王昌濤還曾利用出國交流機會專程去了英國西斯敏斯特大教堂,這里既是英國歷代國王加冕的地方,也是達爾文、牛頓等很多大科學家的長眠之地。泰晤士河南岸美麗的夕陽映照著大教堂彩色玻璃的幻影,微風吹拂中,讓他不禁再次沉思人生的意義:人類在時間的長河中艱難地跋涉,而那些大科學家的功績則在于幫助人類在前行中獲得智慧的助力,并更好地感受生命本身的愉悅與幸福。
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一個科學家最讓人欽佩的品質就是誠實和謙遜,而這些在王昌濤教授的身上都體現得尤為明顯,以對“科學家“這一稱謂的討論為例,王昌濤教授介紹說,對于科學家的定義方法,大致有兩類,一類是真正的科學家,在行業內做出的重大貢獻是大家都認可的、首屈一指的。還有一類是泛化的科學家的稱謂,有聘用的、崗位制度上的。在美國就是這樣,從事科學研究的教授、科技工作者都可以稱之為科學家。而對于我們要在本文中稱他為“科學家”,他則一再謙遜地表示說自己還在路上。
正是骨子里的這份誠實和謙遜,幫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我們先從原料開始研究,做了一些添加,發現酵母菌發酵、提取、分離,作為原料添加進化妝品還不能成為生物技術生產的化妝品。后來,我們思考:能不能用生物技術直接做成化妝品
呢?這個假設之后,我們發現如果運用傳統技術又只能做成膏、丸、散、丹了。而現代化妝品的乳液、膏霜質地才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最方便使用的形態,所以我們又開始嘗試分離技術,最終,歷經種種難關,將我們的生物技術化妝品做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乳液、膏霜等形式。”
當從零開始、歷時五年“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終于獲得了成功,投注于市場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收獲時,當有記者問到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除了堅持,沒有其他的方法,因為能讓我們半途放棄的機會太多了。”以用人參成分進行生物發酵為例,有年輕的科研工作者遭遇實驗失敗心灰意冷,而他則會啟發他們:“有沒有換黨參、西洋參試一試?要知道大自然會給我們需要的一切。”
“當遇到困難裹足不前時,不輕易放棄,而是時常問問自己:我有沒有將所有的可能性都做過嘗試?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作風嚴謹的科研工作者應有的素質。”這是王昌濤時常告誡團隊的一句話,而我們則從他的那句“大自然會給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中,看到了一個科學家可貴的精神信仰。

沒有什么是堅持完成不了的。
——王昌濤
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而真正的科學家的任務,就是豐富這個令人類都能受益的知識寶庫。沒有什么能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更令人欽佩的了。王昌濤之所以能夠在“利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方面產生大膽的設想,一方面源于他從小對生物科學的熱愛,源于他對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留存下來的傳統植物精粹方式、中醫藥科學瑰寶的珍視,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強大的社會責任感。
目前國際國內消費者普遍使用的還是大量化工原料添加少量有效成分、用精細化工方式生產出來的化妝品,往往越是名貴的化妝品中添加的化工成分越多,人工香料和防腐劑的使用更是極為普遍,對于肌膚來說,雖然各國都有安全檢測為成分的安全含量把關,但因為個體耐受性等方面的差異,仍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肌膚敏感、刺激等諸多安全隱患。
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的純植物成分化妝品則從根源上規避了原材料對肌膚的刺激,為護膚做減法,將“化妝品”真正做成了“護膚品”,為肌膚健康保駕護航開啟了科學的新篇章。目前,以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妮維雅的母公司德國拜爾斯道夫集團、云南白藥集團、臺灣全麗集團等為代表的生產廠家都對生物發酵技術和概念非常認可,并已經跟王昌濤教授的科研團隊簽訂了長期合作協約,其中,云南白藥集團、臺灣全麗集團都有系列產品問世,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同,并取得了相當好的市場業績。
更值得一提的是,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全程無化工污染物,無高溫高壓,全部采用低溫低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生產過程中工人們的健康和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碳排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利用生物發酵技術生產化妝品技術的靈感養料還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古老的東方智慧,更是中國化妝品科研工作者第一次以自主科研技術走上國際舞臺的歷史光輝一刻!
我只是打開了一座寶藏的大門,我相信里面還有無窮無盡的寶藏等待著發掘。
——王昌濤
科學是綺麗漂亮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但也需要善于發現和欣賞美的眼睛,王昌濤教授無疑就擁有這樣一雙特別善于發現、欣賞科學之美的眼睛。每一種不同植物都有其獨特的品性,燕麥的爽滑、海藻的細膩……會情不自禁在研究中沉浸于大自然所饋贈的植物之美中的王昌濤教授經常對他的科研團隊說:“化妝品生物研究不光要科學的觀點,還要有一定的美的感知力。要對自己的職位心生敬畏,要始終充滿熱情,如果沒有敬畏和熱情,做不出好的化妝品。”
當“生物發酵技術”收獲了穩步市場效益后,王昌濤教授又帶領他的團隊開展了一項新的課題:美麗的“膠原蛋白”。膠原蛋在人體多種組織和器官中存在,皮膚中70%以上是由膠原蛋白組成的。在消費者傳統觀念中,總是認為小分子的膠原蛋白才能被肌膚很好地吸收,但殊不知在醫學上廣為應用的、真正對修復肌膚有效的膠原蛋白其分子量是不能小于285 kDa的,而且只有具備完整三螺旋結構的膠原才具有生物活性。
低溫下萃取、保持膠原蛋白的活性結構,傳承無添加的概念,不添加任何防腐成分,真空冷凍干燥膠原蛋白,讓美麗的膠原蛋白成為護膚品的基底,在此基礎上,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為其定制美白膠原蛋白、抗衰老膠原蛋白、保濕膠原蛋白等既成分天然無化工添加又有效的個性護膚品,對于生物科技應用于化妝品研發,他謙遜地說:“我只是打開了一座寶藏的大門,我相信里面還有無窮無盡的寶藏等待著發掘。”
秉持著為肌膚做減法,環保、綠色生產化妝品的一貫原則和理念,王昌濤教授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將繼續在生物技術生產化妝品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對話 王昌濤博士
CCR: 中國化妝品生產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王昌濤:
中國化妝品生產大概從1840年前的“紅妝”階段開始,基本上是純植物、天然成分,但局限性很大,形式上也就是以膏、丸、散、丹為主,因為沒有防腐劑,不能做成液體。后來,被以水、油、乳化劑為主要成分的現代化妝品替代,再后來,在水、油、乳化劑基礎上添加了一些保濕、美白、抗皺等功效成分,就進入了當代化妝品階段。CCR: 什么是生物發酵護膚品?
王昌濤:
生物發酵護膚品是用微生物的方法生產出來的、無添加、對環境污染的護膚品。CCR: 生物發酵護膚品技術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王昌濤:
我們也是剛剛做了三五年,還無法用發展階段來概括,如果非要說階段的話,我認為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應該還都是生物發酵護膚品研發的初級階段,但它所取得的效果和成績真的是不容小覷,可以說國際、國內各方人士都對其發展前景非常看好。CCR: 什么是化妝品的綠色生產?
王昌濤:
化妝品的綠色生產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環境污染的先進的化妝品生產方式。CCR: 中國從什么時候開始有化妝品綠色生產的概念?
王昌濤:
中國還沒有人提出過“化妝品綠色生產”的概念,因為目前為止,市場上大部分化妝品還都是通過化工方式生產,我將于2018年10月在巴黎的“法國COSMETIC360”展會上,面向國際國內的化妝品科研工作者和生產廠家等業內人士提出這個概念。CCR: 您最想跟消費者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王昌濤:
增加更多護膚知識,讓植物來解決你的護膚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