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晨
摘要:傳統新聞媒體要想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打贏翻身仗,實現新聞形式的“短小微”是關鍵,而要做好“短小微”報道,第一步是重塑意識,第二步是融合,第三步是平臺建設。
關鍵詞:短小微 重塑意識 融合 平臺建設
提倡剎長風,興短文,倡導新聞文風的改變,一直是我國傳統媒體新聞改革的方向,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新媒體的出現,給予了傳統媒體一記重拳,似乎將“短小微”這一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2018年3月4日發生俄羅斯前間諜中毒事件時,互聯網新聞門戶“網易”“新浪網”“鳳凰網”等都建立了專門的頁面,新聞里不再是滿滿的新聞列表,而是一條以時間為中軸的專題頁面,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以及后續各國政府、民眾一系列反應的鏈接都列于末尾和兩邊,每條消息長的十幾句話,短的幾句話,讓閱讀的人們一眼望去就能了解事情發生的經過,簡單明了。從這個報道中可以看出,互聯網媒體用盡一切辦法壓縮新聞生產時間,用最簡短的文字,闡述事件的核心內容。
新媒體不可戰勝?并不是。傳統媒體也有它的核心優勢:內容生產力。雖然新媒體擠占了不少傳統媒體的市場,但是很多原創性首發報道仍來自于傳統媒體。據尼爾森評級數據一項名為《在線讀者行為報告》的研究稱,對數百萬博客和社會媒體網站的分析表明,80%的鏈接都是傳統媒體;網站原創內容僅有14%,熱門新聞網站67%的新聞來源于傳統媒體;網站人員中13%的人是收集管理員,專門收集傳統媒體的新聞。不難看出,新媒體在新聞內容方面,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傳統媒體。同時,傳統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高度、深度、廣度方面是新媒體所不能比擬的。
對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的壓制,既有“天災”,更有“人禍”。簡單來說,傳統媒體長期缺乏競爭對手,讓文風偏離了“短小微”。2015年11月,南昌海昏侯墓挖掘工作正式開始,江西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派出了采訪團隊對挖掘現場進行報道。面對新媒體的壓力,這個專業采編《全省新聞聯播》的團隊在報道過程中放棄了長篇大論的分析和解讀,選擇了另一種方式進行報道,以下為報道節選的一部分:
【背景音:出來了,出來了……】
【出記者現場口述】北京時間的10點19分,我們看到信立祥老師以及楊軍正在從墓道下方走上來,邊走還在邊繼續討論著。我想一個初步的方案應該是已經確定了。(信立祥: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我們馬上回來,好不好。)信立祥老師并沒有馬上向媒體宣布什么,他和徐長青所長和楊軍隊長朝墓地外部走去,他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離開,我們還不是很清楚,我現在跟在他們的身后。【止】
在報道中,現場的時間成為了整篇報道的中軸,篇幅雖短但內容俱全,現場的錄制雖然效果略顯粗糙但反而突出了真實感和現場感。這讓傳統媒體發出的新聞具有了“短小微”的特性,頗受好評。
傳統媒體要重新做好“短小微”報道的第一步是重塑意識。在很多傳統媒體人心目中,新媒體是另外一個專業,自己難以勝任,但實際上,不少大牌新媒體人都來源于央廣、央視。目前仍然堅守傳統媒體的采編播人員需要的是不斷加強自己本身的業務學習,充分錘煉自己的業務能力,練就毒辣的眼光,這樣才能在新聞事件中提煉出核心內容,將冗長的報道不斷壓縮、刪減、精煉,形成厚實有料的“短小微”報道。
第二步是融合。新時代的采編人員,要熟悉的不僅僅是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專業。放在任何一個行業當中,固守本分都將面臨四面楚歌。報紙可以做廣播,廣播可以做電視,電視可以搭建新媒體,媒體行業的靈魂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載體和表現形式的運用而已。
談及融合,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詞:技術設備。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記者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拍攝大會的情景比比皆是,拍攝穩定器、智能眼鏡、全景相機……而其中一套“鋼鐵俠”直播設備尤為“吸睛”。這套設備是大量拍攝設備的聚合,包括手機、平板、VR設備等,現場只需一名記者即可快速實現視頻、全景、VR等內容的同步直播與錄制,通過設備后臺的云控制臺、云存儲及流媒體服務系統,記者還可以一鍵同步實現PC端、新聞客戶端及H5頁面等跨平臺視頻內容的分發與適配,讓多種媒體產品在同一平臺快速生產聚合。可以預見,未來科技將會賦予新聞越來越多的表現形式。傳統媒體從業者必須有危機感,提前應對,加強學習,把自己打造成全媒體記者。一個活躍并且充滿生命力的團隊,才是媒體轉型升級的最大資本和動力。
第三步是平臺建設。人們對于“快餐新聞”的歡迎,突出在“快”和“短”上,無論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在節目制作上,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周期,耽誤工夫耽誤事兒。這時候就需要依靠兩條腿走路,將新媒體為我所用。這種為我所用不僅僅是開設一個官方微博、微信如此簡單,需要的是融合,需要的是各個平臺之間的相互打通,需要的是各個不同部門人員之間消除心理上的壁壘,共同將彼此的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就像之前所提到的,傳統媒體的核心是我們有著專業的團隊,解決了團隊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后,要做的就是指明方向,讓媒體人共同凝聚在一起,成為一塊硬邦邦的鐵板,共同抗壓,共同前行。
如今,新聞時代或許進入了一個分水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壓力下,在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出路。在筆者看來,這場翻身仗的勝算不但有而且較大,因為傳統媒體有著新媒體沒有的,同時也能做到新媒體已經做到的。只要找準方向迎難而上,相信能夠再次迎來明媚的春天。
(作者單位:新余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