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宇 倪杰 樊華
對急性腦梗死病人進行早期溶栓已是被廣泛認可的治療方案,可有效迅速地恢復腦部血流,減少神經功能缺損[1]。但部分病人因治療條件限制及治療時間窗等因素而無法早期溶栓治療[2]。阿加曲班是左旋精氨酸哌啶羧酸衍生物,是目前在臨床中逐漸開始應用的抗凝藥[3]。本文對阿加曲班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病人進行分析,探討其對老年急性腦梗死病人神經功能和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5~2016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腦梗死病人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60~79歲,平均(65.93±5.48)歲;發病至就診時間為1~18 h,平均(4.90±1.32)h;合并高血壓7例、高脂血癥1例、糖尿病5例。對照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60~83歲,平均(64.74±5.23)歲;發病至就診時間為1~21 h,平均(5.04±1.45)h;合并高血壓6例、高脂血癥2例、糖尿病4例。2組病人性別、年齡、發病至就診時間及合并癥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本研究所有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或CT掃描檢查證實為急性腦梗死;(2)首次發病;(3)意識清醒,精神正常;(4)病灶區體積<10 cm3。排除標準:(1)腦出血、心源性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凝血功能障礙或血液病;(3)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4)惡性腫瘤。
1.3 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用臨床常規治療及護理方案進行干預,每天飯前口服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00 mg/片)200 mg。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阿加曲班(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918,規格:10 mg:20 mL),治療2 d內,60 mg阿加曲班用500 mL 0.9%NaCl注射液稀釋,24 h持續靜滴;治療3~5 d,10 mg阿加曲班用250 mL 0.9%NaCl注射液稀釋,3 h內靜滴完畢,2次/d,然后暫停使用阿加曲班,7 d為1療程,共治療2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實驗室檢測:治療前后采集病人空腹靜脈血5 mL,檢測凝血三項、炎癥因子和磷脂酶A2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凝血三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病人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及高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水解底物顯色法測定磷脂酶A2。所用試劑盒均購買自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遵照儀器操作步驟說明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4.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不良反應: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對病人臨床療效進行評估:病殘程度為0級,NIHSS減少≥90%,為基本痊愈;病殘程度為1~3級,NIHSS減少46%~89%,為顯著進步;NIHSS減少18%~45%,為進步;NIHSS評分減少<18%甚至增加,為無變化。(進步+顯著進步+基本痊愈)/總例數×100%為總有效率。同時,記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2組比較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的凝血三項水平比較 治療后,2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均顯著延長(P<0.05),纖維蛋白原(FIB)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2組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凝血三項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TNF-α、IL-1β、hs-CRP及磷脂酶A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的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 (P<0.05)。見表2。
2.3 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病人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3。

表2 2組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分,n=2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2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96.0%和7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2組病人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腦出血等嚴重的不良事件。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n=25)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中老年是該病的高發人群,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若急性腦梗死病人未及時得到早期有效的干預,則會對病人的預后產生嚴重不良影響,給病人、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腦梗死急性期腦血管阻塞導致血流量降低,梗死灶中心區神經細胞快速死亡,在周圍區形成缺血半暗帶[4]。但由于存在側支循環,該區域損傷的神經細胞功能仍存在一定的可逆性,在急性期有效干預搶救受損神經細胞,可減輕病人腦部受損程度[5]。
拜阿司匹林是臨床中應用較廣的治療急性腦梗死藥物,可有效用于抗凝,改善神經功能缺損[6]。阿加曲班注射液是臨床中日益廣泛應用的人工合成左旋精氨酸衍生物,其可與血凝塊中游離的凝血酶迅速結合,而產生有效的特異性抗凝作用[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凝血三項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分析認為,在采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時,可有效抑制血漿中纖維蛋白形成及血小板聚集,抑制蛋白酶 C、凝血因子等多種酶的活化,起到有效的抗凝血作用。此外,阿加曲班分子量相對較小,進入栓子內部相對容易,有效地促進纖溶,滅活凝血酶,降解纖溶蛋白,溶解血栓。
急性腦梗死發生時,常通過白細胞途徑及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產生自由基瀑式反應,增加通透性,損傷脂質膜,誘發包括細胞持續性死亡在內的連鎖反應,導致病人神經細胞出現死亡[8]。采用抗缺血治療方案干預,可改善再灌注損傷、保護腦組織、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經阿加曲班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后,NIHSS評分明顯降低,神經功能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我們分析認為,阿加曲班可有效抑制血管收縮,增大梗死區域血流量,減少病人微血管血栓的形成,減少病人腦神經損傷;同時通過抑制腦磷脂分解,激活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軸索再生,促進神經修復。
在急性腦梗死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炎癥因子在腦缺血損傷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9]。TNF-α的致炎作用可激活磷脂酶A2的活性,且呈劑量依賴性關系[10]。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1β、hs-CRP及與磷脂酶A2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阿加曲班聯合拜阿司匹林治療后,觀察組的炎癥反應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阿加曲班聯合拜阿司匹林對急性腦梗死病人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經功能,改善病人體內凝血和炎癥反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