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凡 李欣
航空轉運處理是指對將要進行航空運輸投送的物資進行包裝組板等操作,以使其滿足航空運輸要求、達到航空運輸適運條件的全過程。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就是將運抵基地物資驗收安檢后,直接轉運到航空組板區,進行航空集裝組板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物資接收點驗、物資安檢、站內轉運、航空集裝組板等作業環節,由此構成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如圖1所示。
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的核心功能對直達物資進行航空集裝組板,其結果就是得到航空集裝物資。下面對每個作業環節進行分析。
(1)接收點驗
物資運輸車輛到達基地后,停靠在指定的貨運站站臺。如果是整托盤物資,使用叉車駛入車廂將托盤物資從貨車中取出,放至站臺;如果是件裝物資,使用手推車將散件物資從貨車中取出。保管員對物資進行質量和數量點驗,合格的進入下一步作業,不合格的集中處理。

圖1 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
(2)物資安檢
驗收合格的物資需要進行安全檢查才能進入貨運站,整托盤物資由叉車搬運至托盤輸送線上,輸送至整托盤安檢機進行安檢。散件物資由手推車搬運至散件輸送線上,輸送至單件物資安檢機進行安檢。安檢不合格的物資進行集中處理。
(3)站內轉運
安檢合格的托盤物資直接由托盤搬運車或叉車搬運至組板臺,散件物資裝入貨箱后,經托盤搬運車或叉車搬運至組板臺。散件物資也可以直接裝入散貨拖車,由牽引車拖至組板理貨區。
(4)集裝組板
物資在組板臺進行集裝組板,整托盤物資需要先拆盤后才能進行集裝組板。組板集裝按物資堆碼的實施主體可分為人工組板和自動化組板。人工組板是組板員把物資堆碼到集裝板上的操作過程,組板時放在集裝板上的物資要碼放整齊,上下層物資之間要相互交錯、騎縫碼放,最后使用系留設備和網套把物資固定在集裝板上。自動化組板由機器人自動完成物資的組板堆碼操作。組好板的物資成為航空集裝單元物資,還需要通過尺寸檢測、稱重、打印標簽、掛簽后等待集裝板拖車移載轉運。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航空運輸時也會使用航空集裝箱,作業過程與集裝組板相似,就不再重新敘述。
綜上分析,可初步總結出各作業環節涉及的保障裝備、配套器材和作業人員,參見表1。
(1)物資航空投送轉運作業線包括直達物資預儲作業線、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預儲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集裝組板物資預儲作業線、集裝組板物資空側轉運裝機作業線、預儲航空集裝物資空側轉運裝機作業線。每條作業線一般都由多個作業環節構成,為使整個作業線按順序連續流轉,不產生閑置或堵塞,各環節作業能力應是相互匹配,也就是相同的。如果一條作業線共有n個作業環節,每個環節的作業能力用iW表示,則物資航空投送轉運作業線裝備配置的基本模型是:

表1 直達物資航空投送轉運作業裝備和作業人員

(2)本文對作業裝備的選型不作具體研究,在后續作業線裝備配置時,將按照作業需求和后勤裝備配備要求,直接給出具體的作業裝備種類。即貨運站內物資搬運叉車選用1噸蓄電池叉車;空航空集裝板搬運叉車選用3噸蓄電池叉車;空側地面轉運牽引車選用20噸內燃牽引車;貨運站內物資轉運牽引車選用10噸蓄電池牽引車。
1.約定條件
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由物資接收點驗、物資安檢、站內轉運、集裝組板四個環節構成。其中,組板集裝是該作業線的核心環節,也是制約本作業線作業能力的關鍵,也就是說該作業線的作業能力將由組板設備的作業能力限定,為此做以下約定:
(1)由于組板臺是不可分解的固定作業裝備,因此可以把組板臺作為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的基本作業單元,那么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就是指一臺組板臺配置上其他作業裝備形成的作業體系。一臺組板臺的作業能力即為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的基本能力,用單位時間內完成物資集裝組板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是板/小時。
失誤2:有的考生用問題1中的解法3的方法來解(如圖13),雖然可以構成平行四邊形,但是這里表示四邊形ABCD和△EBG的面積比較困難,.
(2)在建立配置模型時,對組板設備的具體種類不做考慮,只把它當作一種裝備。不同組板設備能力上的差異,在進行裝備配置時再考慮。
(3)物資站內轉運可以采用“叉車+托盤”和“牽引車+拖車”兩種作業方式,托盤承載為600kg。在此按叉車作業方式建立配置模型,牽引車作業方式與此類似,只是每次裝載物資重量、行駛速度不同而已。
(4)由于只有通過接收點驗、物資安檢的物資才能入站轉運、組板,因此假定接收點驗、物資安檢的能力足夠大,能滿足轉運組板的需求。
(5)對于拖車、航空集裝板(箱)、防雨薄膜、網套、系留帶等配套器材的數量不做測算,這里認為數量為無限多。
2.配置模型建立
根據模型建立約定條件,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的主要作業環節包括物資站內轉運、集裝組板,為使整個作業線順暢,不產生堵塞,這兩個環節的作業能力應是相等的,根據式(2~1)得出:

集裝組板環節的作業裝備是組板臺,組板臺作為基本作業單元,一臺組板臺的作業能力即為該條作業線的作業能力。站內轉運環節使用叉車叉取托盤進行轉運,設定叉車作業距離為S,平均作業速度為V,一次作業叉取物資重量為G,叉車基本作業周期即一次作業循環所需時間(包括叉取、升降、放下物資以及起停等時間)為t0,則單位時間內一臺叉車轉運的物資重量為:N


下面對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需要測算的裝備進行計算。假設一臺升降式機械組板臺的作業能力為2板/小時,每板物資的平均重量為2.5噸。使用1噸蓄電池叉車對物資進行站內轉運,叉車站內轉運的作業距離S為100m,根據叉車站內轉運速度不得超過5km/h的要求,這里取叉車平均行駛業速度V為5km/h,叉車的基本作業周期 t0為47s,根據公式(2~3)有:

即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理論上需配置0.45臺1噸蓄電池叉車。
物資組板時還需配置3噸蓄電池叉車,用于給組板臺搬運空集裝板,叉車的空板搬運能力應與組板臺的組板能力相等,假設一臺升降式機械組板臺的作業能力為2板/小時,叉車一次只能搬運1個空集裝板,叉車的作業距離S為50m,叉車平均作業速度V為5km/h,電瓶叉車的基本作業周期 t0為47s,根據公式(2~3),W組值取2,G取值為1,則有:

圖2 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處理轉運作業線裝備配置模型

即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理論上需要配置0.07臺3噸蓄電池叉車。
綜上所述,采用升降式組板臺組板時,一條直達物資航空轉運處理作業線實際需配置1臺1噸蓄電池叉車、1臺3噸蓄電池叉車即可,如圖2所示。如果采用其他組板方式,組板集裝作業能力不同,裝備的需求數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