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俏
忽如一夜春風來,這一陣春風溫度有點特別。1978年1月10日,教育部發出《關于高等學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見》,決定將1977、1978兩年招收研究生合并進行,統稱為1978屆研究生。與高考不同,恢復研究生招生還徹底改變了招生規則,由不公開不統一招生改為與高考一樣,向社會公開統一招生,開創了中國同等學歷考研制度,沒有大學本科學歷的考生,可以用同等學歷名義報考,為自學成才者提供讀研途徑。報考年齡么,則放寬到40歲。
招生安排落實很快,2月完成報名,3月發放準考證,5月15日全國統一考試。而這時77級大學生進校才3個月,離1977年高考也只有5個月。所以,當時有些人是連續參加了這兩場考試的。我也是1978級研究生,走過了一段滋味特別的考研讀研歷程。
很多人“考”戶口,我更想做學問
我本科畢業于長沙鐵道學院鐵道工程系,考研時是昆明鐵路分局總工程師室的技術人員。
填報志愿時,起初我想報考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橋梁大師茅以升的研究生。1958年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設計時說:“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可是,如果考到北京,我得一輩子吃面粉了。最后,“大米戰勝了面粉”,我填的志愿是:“武漢華中工學院(注:現華中科技大學),斷裂力學方向”。?
1978年5月15日11點,考完第一科政治,我走出昆明市官渡區考場。那年的考生絕大部分是老五屆(1966—1970屆大學畢業生)。大家都歷經磨難后重返考場,彼此間難免都會有一些話說。
在武漢復試的晚上,考友們在一起聊天。?大家打趣自報工作地點。有說來自“水缸”(貴州水城鋼鐵廠),有說來自“酒缸”(甘肅酒泉鋼鐵廠),幾乎都是邊疆山溝或荒漠。當我說來自昆明時,大家一片驚愕:“你怎么放著春光不享受,來烤火爐?”昆明人稱春城,武漢則是中國三大火爐之一。我才明白,他們考研大都是為“考戶口”來的,而我則是想奔著“做學問”來的。
帶著家具去讀研,從ABC開始學英語
去報到時,我帶著兩個大床頭柜和一個圓桌奔赴武漢。行裝里還裝著鐵路內燃機車上一個20cm直徑的帶裂紋的圓形齒輪。我立志用兩年研究生學習時間,解決含裂紋機車零件的使用壽命問題。看到這個齒輪,同學都向我伸出大拇指。我放棄春城戶口到火爐武漢來讀研,已讓他們不可思議,居然還千里迢迢背來一個沉甸甸的鋼鐵大零件。
走進宿舍時,我忐忑不安。室友是否會笑話我帶著家具來讀研?但我沒遇到詫異的目光。原來,在隔壁宿舍,比我早報到的一個同學已帶來一個大柜子。沒想到還有一個和我一樣帶著家具讀研的同類。室友們聽說我把大衣柜留在昆明時,就笑著說:“你應該帶來啊,這樣我們的雜物就有地方放不會亂擺了。”
1978年研究生外語考試可以帶字典,不少沒有學過外語的考生都選考日語。因為其部分漢字意義和漢語相同,加上字典,能得不少分。但是,入讀后要求卻十分高。華中工學院一律學英語或日語,而且必須“四會”(會聽、會譯、會說、會寫),數學教材用的是英文教材。可苦了我這大學學俄語的研究生,要從ABC開始學英語。
為做碩士課題,我學會了車工
我入學時,華中工學院正雄心勃勃提出趕超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學,聘請許多世界新興學科一流學者來講學。其中有“世界生物力學之父”馮元楨。聽了馮元楨的講座,在碩士論文選題時,我選擇了“人骨斷裂力學研究”。
當時,骨頭斷裂力學研究在世界上只有10來年歷史,主要研究牛骨斷裂力,人骨斷裂力還無人研究。為查文獻,我花了一個月時間,跑了武漢三大科技圖書館查找文獻,通常在書庫一站就是一天。?
1981年5月20日,國務院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因此1978級研究生是1981年授予碩士學位。10708名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的只有8665人。?為何有2043個研究生沒有獲得碩士學位?一部分是沒來得及參加論文答辯就公派出國留學。一部分是成績原因。那時不像現在,授予碩士學位極嚴格。(來源: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