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畝田一畝園,你這一畝田當不了一畝園,意思就是要栽果樹,要栽雪梨,對大家都好處。”“我們對門兩寨都沾親帶故,聽人勸得一半,一個人不要扛起麥子不換肩,都是為了你好。”……
在站街鎮坪子村,86歲的清鎮市原市委書記羅志忠老同志和65歲的清鎮市原副市長王永昌正在給村民鄧成忠講道理、做工作。
原來,坪子村在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把以前種植傳統農作物的田土改種成收益豐厚的雪梨,涉及村民163戶,土地478畝。經過鎮、村兩級的宣傳、動員,大多數村民第一時間就和村里達成了協議,但是鄧成忠等7戶村民由于各種原因,遲遲不同意拿出土地。拉家常、話親情、講政策、算經濟賬。兩位老干部的苦口婆心,終于讓鄧成忠答應拿出土地,參與雪梨種植。
在清鎮市,像羅志忠、王永昌這樣,奔波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扶貧攻堅、鄉村振興路上的老干部還很多。在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宣講十九大精神、到村民家中宣傳農業產業結構政策、進種植基地向種植戶傳授技術……老干部們退而不休,為鄉村振興、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清鎮市委離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