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梅
摘 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館已經逐漸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伴隨著電子設備功能的不斷完善,導致越來越少的人在圖書館進行看書、買書。這對圖書館的產業可以說是巨大的打擊。因此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確保圖書館事業的繼續發展,對圖書館的認知和功能的根本性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需要重新的認識圖書館,反思圖書館存在的誤區,以及確立圖書館的戰略轉型核心。從而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優化圖書館的用戶服務管理體系。
關鍵詞:數字化網絡;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戰略
1 圖書館的新含義
在我國,圖書館具有千百年的歷史。這也造成人們對于圖書館的定義多種多樣,但是在對圖書館進行定義時,都離不開館舍、空間、藏書、設備、人員、讀者等構成。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些要素的涵義以及關系已經出現了本質的變化。圖書館的作用也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因此如果現代的圖書館繼續保持原來的服務模式,很難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去。這就要求人們首先應該對圖書館的認知進行改變。
1)不只是一座擁有館藏的建筑。將圖書館看作是一個建筑是一種基本的認識。但人們提到圖書館時,首先想到的是圖書館是一個建筑。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人們雖然對于知識的需求是不變的,但是在獲得知識的途徑有所改變。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一些電子設備進行獲得知識,解決問題。而圖書館是依附用戶存在的,如果沒有用戶,圖書館就沒有生存的必要了。因此為了讓圖書館更好地發展,需要的不是建立宏偉的建筑,而是建立良好的服務體系和豐富的文獻資料。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現代的設備,適應時代的發展。圖書館是信息資源缺乏的產物,而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豐富且傳播速度快的時代。因此這就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機制和現代的設備,使得圖書館與用戶建立信息獲取全過程的伙伴關系。
2)不只是一個中介機構。圖書館是一個搜集、保存圖書及資料的地方,同時也是讓人們獲取知識的地方。在傳統的認知中,圖書館就像是一個中介,處于用戶和館藏支援的中介。對于印本資源而言,用戶必須親自到圖書館,在管理人員的幫助下,找到文獻。而隨著資源的數據化,甚至是完全的電子化。人們開始使用電子設備進行尋找文獻,從而會繞開圖書館,使得圖書館的中介功能喪失。現階段,在信息化越來越富有的狀態下,圖書館與圖書館員繼續堅守著中介的角色,會使得圖書館被時代拋棄。因此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必須改變對圖書館的認知,重新定義圖書館的角色。
3)不再只是一個輔助支持機構。由于圖書館起到的作用還不能和科研人員進行相提并論,圖書館人員也不是科研人員,造成圖書館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機構。其主要工作是為科研教學提高資料,這也造就了傳統圖書館的典型形象。現階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仍然需要圖書館,仍然需要可以獲取知識的地方。但在現在人們所需的圖書館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圖書館。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量的文獻、資料都進入了電子設備中。這種電子圖書館為人們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精準的服務,從而導致這種圖書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為了保障圖書館能夠繼續運營,需要圖書館員走出圖書館,走到用戶的身邊,嵌入科研活動、融入科研活動,與用戶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關系[1]。
4)圖書館員不再只是圖書館工作的人。在過去的圖書館中,圖書館員的工作是和圖書打交道,只需要了解圖書的所在位置以及圖書的借閱和售賣的情況。使得這項工作對于圖書館人員沒有較高的要求。而現在,是數據化時代。傳統的圖書館員的工作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因此對于圖書館員的要求更高。現在圖書館員的工作性質正逐漸的發生轉變,從和圖書打交道,到和用戶進行打交道,從以圖書為工作中心到一用戶為工作中心,從以資源為中心到以服務為中心。這就要求圖書館員改變對工作的認知,慢慢的融入到用戶之中,為用戶提供深度的、高附加值的服務。
2 傳統圖書館存在的誤區
傳統的圖書館是信息缺乏環境下的產物,對于推動歷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由于時代的變遷,傳統的圖書館在經營模式上已經不適合社會的需要,因此需要對反思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和誤區,并加以解決。
1)圖書館服務就是到館服務。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最大的誤區就是到館服務。這也是圖書館典型的特征。到館服務滿足了人們利用圖書館服務的需要。但是到館服務并不是圖書館服務的全部[2]。尤其是現在信息使用廣泛的情況下,到館服務已經不是人們喜歡的服務方式。這就要求傳統的圖書館創建新空間布局,提供特色的活動來吸引用戶。最重要的是,圖書館要給所有的讀者創造平等利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的機會和權利。
2)圖書館服務就是文獻服務。文獻是構成圖書館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圖書館的核心要素。在傳統圖書館中文獻服務主要就是幫助用戶找到所需的文獻和資料。現階段,不僅要準確的找到文獻所在的位置,還要對文獻的內容有所了解,將圖書館潛在的資源能力轉化為現實的服務能力。
3)圖書館服務就是滿足用戶的需求。圖書館是與用戶直接聯系的。如果沒有用戶,圖書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在服務用戶時,要滿足用戶的需要。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滿足用戶的需要不僅僅是用戶表達出的要求,因為用戶真正需求的是沒有表達出來的要求。這就要求圖書館員要耐心、細心地觀察用戶的需要,以便及時的滿足
用戶。
3 圖書館戰略轉型的核心
1)真正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圖書館理念。過去的圖書館的理念是是以圖書為中心。而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必須真正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圖書管理理念。圖書館直接與用戶相掛鉤,只有以用戶為核心,才能保證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這就要求圖書館員在進行服務時,要滿足用戶的需要,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服務上,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服務的效果。
2)切實構建圖書館的互聯網思維與模式。現階段,互聯網已經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圖書館也應該擁有互聯網思維與模式。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提升為用戶的服務能力,增強用戶的體驗效果,將圖書館服務做到極致。
3)持續打造圖書管理員的新型服務能力。圖書館員傳統的能力是采訪、分類、編目、流通、參考咨詢、館際互借、檢索查新等。但是在數據化的時代背景下,對于圖書館員的能力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變化。在現階段,圖書館員需要有出版服務能力、情報分析能力和智庫能力。出版服務能力是圖書館服務新的業務增長點,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情報分析能力是情報機構的重點能力,同時也正成為圖書館的重點能力[3],是保證服務效果的基礎。而智庫能力是圖書館新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戰略。圖書館員是圖書館的重要的組成,只有使圖書館具有新型服務能力,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從而使圖書館得到持續的
發展。
4 總結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這就要求對傳統的圖書館進行改革。不僅僅是在圖書館員的服務方面,還有人們對于圖書館的認知方面。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適應電子圖書館,通過一些電子設備可以進行快速的閱讀。并且這種閱讀模式是人們不再考慮時間和地點等問題。因此為了使傳統圖書館能更好的發展,需要令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更加的適應現代人們的閱讀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東波.“十三五”:圖書館的發展趨勢與戰略轉型[J].情報雜志,2016,35(10):76-80+159.
[2]初景利.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J].圖書與情報,2017(01):98-104.
[3]況石.淺析數字化網絡化與圖書館服務的戰略轉型[J].低碳世界,2018(06):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