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
物資采購全過程審計就是對物資采購的九項核心業務進行監督,包括需求計劃管理、采購管理、招標采購、合同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廢舊物資管理、質量監督管理、供應商關系管理和物資督察管理,使審計監督貫穿物資采購全過程。
1 樹立全新的采購審計監督理念
1.1 從個別環節監督向供應鏈全過程監督轉變
注重完善采購監督管理鏈條,強化關鍵領域監督,突出審計重點,實行有重點、有步驟、有成效的審計全覆蓋。對采購監督的認識從過去供應鏈的一個環節向包括需求計劃、尋源采購、合同管理、質量管控、倉儲配送、供應商管理等在內的供應鏈全過程管理轉變。
1.2 從只注重招標采購向注重采購實施全過程的監督轉變
過去監督資源都集中在招標采購階段,招標前的需求計劃環節、招標后的合同及履約驗收環節未納入監督的范圍,合同簽訂及履約驗收與招標文件、中標通知書、驗收不一致,招標階段的監督沒有達到目的。推動審計監督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防范、事中管控轉變,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強化采購源頭管理和結果管理。
1.3 從以程序導向為重向程序導向與結果導向并重轉變
改變以往監督重采購過程,輕采購結果的狀況,監督重點從關注過程控制轉向及結果評價,解決程序空轉、效率低下、無人對采購結果負責等問題。把監督過程作為起點,監督結果作為落腳點,加大對采購結果的監督評價。轉變監督觀念,發揮各個部門的作用,建立協同監督機制。
2 整合采購監督資源
建立權責分明、科學規范的采購監督防線。在強化物資部門縱向監督的同時,明確界定了物資督察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法律部門在物資采購管理風險防控工作中的主要職責,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合理劃分監督權限。建立一個由“三道防線”組成的風險防控體系,物資督察、法律監督是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負責專業自我約束與審批控制;監察監督是風險管理的第二道防線,審計監督是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是對監督控制的再監督。
3 消除采購監督盲點
針對采購全過程監督空白或薄弱的重點環節,投放審計資源,靈活采用日常監察、專項監察、定期監察形式,對物資供應鏈各環節存在的風險實施管控,實現審計監督“前伸后延”。“前伸”即強化了采購需求提報和計劃執行的監督,“后延”即強化了采購結果執行與管理的監督。
3.1 加強采購需求計劃監督
一是深入研究裝備政策和采購策略。總結分析公司系統采購的主要物資類別、型號,以及在各類投資項目、各地區、各電壓等級之間的分布情況,形成公司實際固定資產裝備傾向的分析報告,對公司采購策略提出管理建議,以保持規模采購的經濟性、技改大修的兼容性以及地區間的平衡。
二是深入分析需求計劃提報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欠缺的原因。主要為設計、監理單位履職不到位,設計深度不夠,初步設計批復滯后。同時,由于物資管理系統與項目管理系統不對接,物資管理部門不能夠通過系統獲知項目采購里程碑計劃,無法對計劃提交的及時性進行考核,需求計劃提報及時性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要求強化物資采購管理信息系統基礎數據維護,加強對采購需求單位提報信息質量的管理與考核,促進規范提報工作。
3.2 加強采購結果評價
規范采購履約驗收行為,加強采購評價結果的利用,對采購預算、采購需求及采購評審形成有效反饋三是突出問題導向。對歷年采購中標單位完善中標批次、數量價格、合同簽訂、質量抽檢、到貨驗收、結算支付、違約投訴等各類信息進行審計抽查,對供應商的評標審查、駐廠監造、質量抽檢、基層單位投訴等信息進行整合評價,評價結果在投標商務評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