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琦
摘 要:目前,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供應基地但是內部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研發技術落后附加值低,環保等諸多問題。中美貿易戰也為原料藥行業敲響了警鐘不僅要學習和遵守貿易規則,用扎實的根底和認真的態度進入國際市場,也要修煉自身加快進行產業優化升級。
關鍵詞:貿易戰;市場動態;影響;應對
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產業結構的差異、國家利益的博弈等導致矛盾和爭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任何產業都有可能成為貿易戰的犧牲品,醫藥行業并不永遠是貿易戰中的避風港。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根據“301調查”的結果,決定對一系列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高達600億美元的關稅。中國對美的一些投資并購活動也被施加了諸多的限制。其中對中國擬要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中涉及醫藥及醫療器械等行業擬加征稅率為25%。由于美方出爾反爾事態不斷升級,中方也被迫采取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貿易戰愈演愈烈,人民幣兌美元離岸匯率也在7月底突破6.9大關,此種種國際貿易形勢對我國原料藥出口影響幾何?原料藥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1 中美原料藥市場背景
1.1 中國原料藥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供應商。我國有約11000家原料藥出口企業,其中民營企業是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出口活力,國營原料藥企業出口比例在逐年下降。2017年我國原料藥出口數量高達896.15萬噸,出口額達291.17億美元,共出口至195個國家和地區。亞洲,歐洲,北美洲依舊是我國原料藥出口的3大市場,其中印度依舊保持著我國原料藥第一大客戶的位置。2017年印度進口我國原料藥金額高達44.27億美元。美國進口我國原料藥以23.84%的增長率迅猛增長,2017年進口額高達39.2億美元,其中維生素氨基酸等大類增長率超過了40%。中國原料藥領域任何行業和政策的相關變化,都會影響到全球原料藥整個市場的波動。
1.2 中國原料藥對美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原料藥需求量大,依賴性高。原料藥產業有高污染高消耗的特點,所以自2000年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藥企業已將原料藥和仿制藥的中低端環節轉移到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美國制藥企業多為制劑企業,所以在國內生產原料藥的成本較高,基本依靠從中國、印度等國家進口原料藥來供應制劑的生產需求。這也是我國原料藥產品(以化學合成原料藥為主)近年來出口大幅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現在是我國化學原料藥第二大出口國,雖然美國對我國的原料藥發起過多次貿易摩擦,但是我國對美原料藥出口依舊多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說明我國生產的原料藥在質量和價格上對美國都有強勁的吸引力。
1.3 貿易戰對我國原料藥的加稅清單
此次貿易戰美國公布的加稅清單中大宗原料藥不多。我國對美出口的原料藥主要有維生素類、氨基酸類、心血管類、抗腫瘤類、抗感染類、激素類等;其中心血管類、氨基酸類、抗腫瘤類、激素類等原料藥相比十年前均有翻倍以上的增幅,氨基酸類原料藥出口額甚至增長了414%。此次美國暫擬納入的征稅名單中的有:醌類藥物、輔酶Q10、輔酶Q、含青霉素或鏈霉素藥物、瘧疾診斷試劑盒、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島素、抗過敏性反應的腎上腺素,以及疫苗、血液制品和抗抑郁藥。從我國對美國的西藥類商品出口的品類結構看,加稅清單中大宗原料藥不多,暫不足以對我國原料藥市場構成嚴重的威脅。
2 原料藥行業受貿易戰波及較小的原因
2.1 美國醫療費用高負擔重
由于美國的昂貴的醫療費用,即使有商業保險或者享有老年醫療保險和窮人醫療保險的患者也難以承擔。所以不管是奧巴馬“劫富濟貧”式的改革,還是川普多次推特喊話國際醫藥巨頭輝瑞,諾華等降低在美藥品售價,都是希望美國民眾的醫療費用有所下降。但是美國原料藥主要靠進口,如果對我國原料藥產品加征高額關稅,其本土制藥企業成本將會大增,最終買單的還是美國需用這些藥物的患者及民眾。所以從美國醫療現狀來分析,近期如火如荼的貿易戰中不太可能會對中國大宗原料藥加征高額關稅。
2.2 美國醫藥產業結構導致進口原料藥的剛性需求
美國主要生產成品藥,原料藥是成品藥生產的必需品,但由于環保原因,許多污染較重的原料藥在美國以及歐洲發達國家已經不再生產,因此原料藥其中的50%依賴進口,自產量僅占全球總量的18%。而且眾所周知中國原料藥性價比高,也是全球最具話語權的原料藥供應商,美國即使加稅原料藥產業也很難回流美國,所以不太可能在貿易戰中用原料藥這個籌碼對付中國。另外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制劑出口順差高達,制劑產品對中國原料藥的剛性需求也使美國比較難以對其限制。另外如果中國出臺反擊政策,限制進口美國藥品制劑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一記重擊。所以從產業結構來看, 中美醫藥產業高度互補雙方在原料藥領域不具備進行貿易戰的基礎。
3 對中國原料藥市場的影響
3.1 短期影響
這次貿易戰涉及的生物醫藥產品,其實對美國來說并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美國現在很介意我國高速發展的高端醫藥技術,所以對處于中低端的原料藥行業沖擊不是很大。由于原料藥品種繁多、規模大、質量高、價格低廉,在短期內是無法替代的。產業鏈與歐美發達國家互補,與印度等競爭對手也有各自的側重點。但是對一些以出口原料藥為主的中國外貿企業的業務影響會比較大。例如美國是全球維生素的進口大國,如果對中國進口的維生素征稅,會對國內企業對美出口業務產生影響,國內有許多企業如新和成,兄弟科技,廣濟等產品主要到美國的原料藥制造企業將因為征稅的提高受到沖擊,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利潤空間降低可能造成企業正常經營受阻。即使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貶值,可稍微緩解企業的出口窘境但并非長久之計。
3.2 長期影響
美國在生物醫藥及其產業化方面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生物醫藥產業美國在生物醫學和產業化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技術密集型的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美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也是美國高端產業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所以美國如此大張旗鼓的對我國開啟貿易戰,對醫藥行業部分產品加征高額關稅,都是忌憚我國高端醫藥產業的興起,以此抑制我們的產業升級及出口。所以我國醫藥行業要更加迫切的優化產業結構,加速產業升級。當然我國醫藥行業也可能在貿易戰的刺激下收獲意想不到的政策變化和技術創新,進而開創我國優質醫藥產品的進口替代新時代。我們要承認我國原料藥行業研發能力不強,一直都在做產品鏈長產品結構也比較老化的品種,從長遠來看,中國的醫藥產業升級和出口,對美原料藥出口占比較重的企業也需要持續關注風險未雨綢繆,增強自身基礎和創新能力是核心。
4 我國原料藥企業應如何應對
4.1 創新發展,增強抵抗力
美方對于我國醫藥升級的態度也充分體現了醫藥行業的重要性,我國醫藥行業升級轉型的迫切性。缺乏改進升級潛力的產品一定要果斷的放棄;有些產品長期來有潛力的可以成為可持續盈利的戰略產品,就要有針對性的對其缺點弱點進行糾正和改造,使其符合市場需求,增加其市場競爭力,也使企業在管理和技術上進行升級改造完善產業鏈,優化資源配置;特色原料藥一定要重點的去發展,國家也很重視所以在政策上也會有較多利好。工廠方面也需要認真優化生產程序減少污染。多培養和發展創新型人才,掌握和了解國際市場環境,加速辦理國際注冊和國際認證,產品線要多起來,這樣出口的產品才有競爭力。
4.2 優化原料藥產業結構
原料藥產業更偏向于低端產品制造,進入門檻比較低,市場的需求也比較大,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并獲得豐厚的利益。各地政府也為了追求GDP,提高短期政績,更愿意選擇發展支持原料藥企業進而惡性競爭浪費資源造成了產能的非理性擴張的惡性循環。這些品種集中在維生素,解熱,鎮痛,抗生素等品類。在出口方面,近年來印度原料藥的崛起使中國的價格優勢面臨巨大的挑戰,也加劇了中國原料藥出口的困境。此外,環保政策也導致原料藥成本上升,導致供應方收縮,小企業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優質企業的競爭格局不斷改善。必須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促使醫藥產業升級。
4.3 積極開拓新市場
即使美國制藥業高度依賴我的原料藥,但是面對美國將原料藥商品列入稅收清單的風險,我們的原料藥企業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以盡量減少正在進行的貿易戰造成的損失。同時,我們要關注中美貿易戰的進展,清楚了解雙方關稅變化的行業和相應產品并積極關注中國“一帶一路”核心戰略向其他非洲及歐亞國家拓展出口業務,多元化國際市場,增強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自加入WTO進行國際貿易多年,曾多次遭到美國雙反調查,陷入貿易糾紛,我們深諳國際貿易規則也有信心有魄力贏得此次貿易戰。但是美國聯合日歐形成新的貿易體系公然無視和挑釁了WTO規則和其權威性,同時破壞了中國“中日韓貿易同盟“的布局。但是這也并非美國第一次在國際上引發貿易戰,過去,日本和德國在制造業崛起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如何處理與美國的經貿摩擦的問題。因此,中國還應借鑒日德兩國在這方面的經驗教訓,保持足夠的戰略決心,妥善處理與美國的貿易關系,推動建立多邊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順利完成經濟結構轉型。
參考文獻
[1]鄭輝,張捷.中美貿易結構性失衡:基于赫克歇爾-俄林模型的分析[J].財貿研究2009(01):61-66.
[2]沈國兵.貿易統計差異與中美貿易平衡理由[J].經濟研究,2005(06):82-93.
[3]王國興.中美經濟對話:國際經濟協調新框架[J].世界經濟研究.2007(03):26-28+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