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出身書香世家的李清照,天資過人,父親是位博學多才之人,母親也是一位善于文學的大家閨秀。在這樣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背景中成長起來的李清照,可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在詩詞方面很有天賦,十六歲時就名揚詩壇。她是宋代婉約詞派代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詞寫得豪放飄逸,情趣盎然,超出了一般“閨秀詞”的格調。
關鍵詞:生活情趣美;畫面的動感美;筆法的傳神美
年輕時坎坷的經歷讓我偏愛李清照詞作的凄美,但當自己到了回憶的年歲,卻又喜歡上她早期寫作的幾首詞。情有獨鐘,最喜歡的要算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了。細細品賞,竟愛不釋手。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此首詞,充滿情趣,可謂是一幅絕妙的生活圖畫。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應是詞人存于心中難以忘懷的少女時代最快樂的一個生活片斷,故特用“常記”二字。讀之,生生的也讓人擁有了年輕時曾經的那種效游之樂,既給人以心靈的愉悅和慰藉,又給人以特有的藝術享受,下面就來談一談這首詞的審美價值。
1 生活的情趣美
出身書香世家的李清照,天資過人,父親李格非,是位博學多才之人,為元祐后“蘇門四學士”之一;母親王氏系出名門,也是一位善于文學的大家閨秀。在這樣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背景中成長起來的李清照,可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且在詩詞方面很有天賦。她十六歲時就能名揚詩壇,這恐怕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這首詞寫得豪放飄逸,情趣盎然,超出了一般“閨秀詞”的格調,也與她后來創作的婉約詞風不同,故被諸多版本誤為男性詞作。
“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背踝x此詞,也許不禁會生疑:歷朝歷代有多少小女子能如此閑情賞落日、劃舟野游而不醉不歸呢?“日暮”“沉醉”“晚回”如此放縱游樂之人又怎會是一個出生書香名門的少女李清照呢?
其實稍稍翻閱歷史,我們就不難知道,歷史上女性地位比較高的應是在唐代,唐代女性生活比較時尚富裕,這是被共認的事實??刹恢蚊骼韺W雖起于宋,其實宋代女性地位也不亞于唐代,真正開始落入到社會底層是明代女性?!半僦ⅰ?、“河東吼”等怕老婆的故事皆出自宋代。宋代寬松的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經濟發展,是造就宋代女子大膽開放,人才輩出的真正原因。
“岸邊兩兩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保馈兑拱霕贰鲈器龅鞖狻罚盎ㄆG艷,玉英英。羅衣金縷明。鬧蛾兒簇小蜻蜓。相呼看試燈。”(洪瑹《阮郎歸·壬辰邵武試燈夕》)從這些詞里,我們也可探知,在宋代,年輕的女子完全可以自由地出門游樂。
這就不難理解李清照這首追記年少時歡樂放縱的郊游詞了,它給我們呈現了宋代年輕女子的一種自由開放的生活狀態,效游之樂不獨屬于宋代男子。宋代的小女子同樣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效游之樂。女孩們不僅能劃舟出游,還能縱情歡飲,一醉方休,更為放縱的是竟敢大膽晚歸!因為醉而晚歸,故又誤闖藕塘,以至于“驚”飛了一灘鷗鷺。這首詞寫得是何等灑脫,何等生動,何等有情趣!年輕時的我們不也有此相似的經歷嗎?這本該屬于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情趣,不管是和男友抑或是女友在一起暢飲作樂,那個時代的女性能如此開放,如此暢快地郊游,確實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幸福。穿越歷史,再讀此詞,濃濃的生活情趣,寫得極富感染力,美美的讓人恍如也回到了年少時那游樂的情景之中。即使再過千年,這種年少時特有的生活情趣永遠是代代相通,美麗而難忘。
2 畫面的動感美
朱光潛說:“吾人時時在情趣里過活,卻很少能將情趣化為詩,因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繪的實感,如果不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沒有可見的形象。紛至沓來的意象零亂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須有情趣來融化它們,貫注它們,才內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保ā对娬摗罚├钋逭盏倪@首詞既能將“情趣化為詩”,又能將詩化的情趣“附麗到具體的意象上去”,形成了一幅幅充滿詩意和生命力的動感畫面,讓人美不勝收。
第一幅畫:沉醉溪亭。暢游完清溪,李清照和少女玩伴泊舟備酒,在臨溪的亭子里宴飲起來。郊游的歡愉心情一直延續到了亭中的暢飲,活潑開朗的少女們盡情地賞景醉飲,不知不覺日落西山,而這些少女們卻“沉醉”于快樂而忘記了回家——“不知歸路”。在這幅畫里,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青春少女那怡然忘我的嬌憨情態和豪放瀟灑的風姿。她們沉醉于溪亭周邊美麗的風景中,沉醉于杯杯醇厚的美酒中,也沉醉于自由暢快的心情中。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少女歡飲圖?。?/p>
第二幅畫:誤入荷塘。“興盡”的少女們終于才意識到要歸家了。醉意朦朧之中趁著暮色劃一葉輕舟嘻嘻哈哈往家的方向駛去,誰也沒有在意,小舟也不知歸路了,無意之中誤入了荷花塘。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還是興致使然?抑或是清香四溢的荷花吸引了少女們?一誤再誤,竟駛進了“藕花深處”!暮色中,被酒染紅了臉的少女,見到一片綠荷襯起的粉色荷花,又會是怎樣的一番驚喜和歡樂?。≌媸且蚯樯埃淳吧椋撇綋Q景,這是詩的境界,又是一幅充滿詩情的動感畫面!
第三幅畫:爭渡驚鷗。風景隨心情而變化,心情的千變萬化,使風景也隨之千變萬化。少女們誤入藕塘的驚喜又因為天色愈晚而終止,暮色與花香清醒了晚歸的少女:天色暗下來了,心情不再悠閑,陡然間便著急起來——“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人重復使用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我們仿佛看到了少女們七嘴八舌嚷著如何才能劃出荷塘的迫切心情和各自盡力劃著船槳時的急切情態。此時,少女們活潑率性的舉動自然就“驚起一灘鷗鷺”。其實,荷塘深處撲楞楞被驚飛的鷗鷺,不過是詞人使用的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應該是這些忘歸少女和詞人自己。作品到此戛然而止,畫面充滿了生命的律動,給人以余味無窮之感。
三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在詞人腦海中回放,而詞人正是攝取了郊游生活中最富生命力最富情趣的片斷,把它們巧妙地剪輯在一起,給詞人自己也給我們后來之人一幅恒久的對青春時代的幸?;貞泩D。
3 筆法的傳神美
這首詞為小令,共三十三個字,卻寫得情趣盎然,意境幽遠,筆意豪放,畫面生動而豐富,可見詞骨絲毫不讓須眉。這都得力于詞人高超的傳神筆法。“詩用意要精深,下語要平淡?!笃渚钍且话牍Ψ?;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獨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領解?!保ā峨S園詩話》)這雖是首詞,但同樣“下語極其平淡”,用最少的字句,描繪出最生動的畫面,表達了豐富的思想感情,并且達到了詞與畫的自然融合——“詞中有畫”這一境界,李清照寫的是詞,卻與詩畫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如果沒有繪畫技法的巧妙運用和駕馭語言文字的高超能力,顯然無法達到如此高度“傳神”的藝術效果。
3.1 善用樸素的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給畫的傳統技藝之一,引用到詩詞創作中,就是不事雕飾和渲染,而是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文字,干凈利落地勾畫事物。李清照從小精通琴棋書畫,藝術方面的熏陶對她“詞中有畫”的藝術特色產生了很大影響。這首詞用字甚簡,詞人對郊游之樂的盡興場面沒有進行鋪敘,而是巧妙運用繪畫藝術中的白描手法,抓取了“沉醉”“晚回”“誤入”“爭渡”幾個詞,粗線條勾勒出了三個畫面,移步換景,景情同步,用傳神之筆寫出了詞人與少女玩伴們那種自由率性、盡興酣暢、欣喜驚慌的活潑形象和豐富的情感,雖不事雕琢,卻宛如一幅幅清新素雅、格調歡快的寫意畫,極富自然生動之美,讀之自然產生共鳴和無限向往之情。
3.2 講究氣脈的流動美
古詩詞非常講究“氣脈”,氣脈是詩詞的神,是詩詞創作的至高境界。哪些因素構成了詩詞氣脈的流動呢?詩詞氣脈是作者感情的充沛和聯貫,思路的暢達和流轉,語言的自然和委婉,音節的悠揚和回環等等因素的綜合表現。阿·托爾斯泰說:“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這不用多說。因為全部生活就是運動?!保ā墩Z言即思維》)詩詞的氣脈流轉,作為一種動態之美,它與動詞在詩詞中的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
李清照的這首詞很講究“氣脈”的流動之美。她持續而嫻熟地運用了動詞加修飾詞的結構形式,語言自然流暢,音韻和諧動聽,不僅塑造了生動的形象,同時給我們呈現了一幅幅充滿情趣的生活畫面。如第二句用一個動詞“醉”,并冠以“沉”字修飾,寫出了少女自由歡飲之酣暢?!俺磷怼眱稍~,又把少女的率性灑脫之態凸現得淋漓盡致。緊接著又用一個動詞“回”自然地把宴飲場景推進到另一幅畫面之中:天色已晚,游樂也有“興盡”時,于是登上小舟,操起小槳,少女們樂悠悠的回家了。詞人在動詞“回”字前又冠以“晚”字修飾,暗示了“回”的時間和原因。不料正因為“晚回”,加上之前的“沉醉”,導致少女們錯了家的方向,因而才有了“誤入”藕花深處的經歷,動詞“入”前又一次冠以“誤”字修飾。前后呼應,因果分明,氣脈自然流暢,真是神來之筆不露聲色?!罢`入”荷花深處是喜是樂?還沒等回過神來,詞人突然連用兩個動詞加修飾字的疊詞,用急促的音韻節奏,把人的動作神態心理都寫活了:“爭渡”“爭渡”,劃呀劃,怎么才能劃出荷池重新找到回家的路???這時緊接著用一個“驚”字引出另一番情景,前后兩個動詞之間形成因果關系:因天色愈晚,內心著急,故而“爭渡”,因心急慌忙,而“驚”起了已晚宿的鷗鷺。這個“驚”不加修飾字,使得前后句的節奏加快,表面看似鷗鷺被“驚”,實際是摹寫詞人和少女們內心的“驚慌”,筆法婉曲,強烈渲染了詞的情緒和氣氛,加深了意境,使詞能更具體形象、更能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人物豐富的情感。且不說這首詞在音節上的講究,單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詞雖短小卻寫得酣暢淋漓。巧用動詞,使整首詞的氣脈充滿了一種“流動美”。
作者簡介
陳玉英,高級講師,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