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在當今新形勢之下,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是國家對農村發展過程當中重大政策創新。它是鄉村振興背景之下的鄉村發展的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以及意義。在這個分析的基礎上研究了田園綜合體構成以及整體建設思路。除此之外,本文還提出了鄉村振興導向下的田園綜合體規劃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田園綜合體;規劃路徑
我國經過長期的城鎮化建設,城市發展越來越快。但是,在鄉村地區普遍存在著人口老齡化嚴重、產業層次低等問題,以致于造成了城鄉二元矛盾不斷顯現。在新形勢下,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明確提出了加強力度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進一步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田園綜合體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實踐。它已經成為了當今對城鄉差距,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1 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和意義
1.1 田園綜合體的概念
長期以來,國家有關政策文件一直指導著我國“三農”問題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在2017年明確突出:“農村合作社是支持鄉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可以讓農村充分參與以及受益,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以及循環農業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利用農村綜合改革以及綜合開發等渠道進行試點示范。”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田園綜合體是隨著農業現代化、經濟新常態以及新型城鎮化發展起來的新型的綜合開發模式。
1.2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意義
第一,田園綜合體建設可以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搭建的新平臺。它以農業生產為主,對于二三產業來說,很難得到人才以及資本等方面的傾倒。在農業產業供給側解耦股改革的形勢之下,田園綜合體是以空間創新帶動鄉村產業優化以及鏈條的延伸,進而有利用構建承載產業、融合要素的新平臺。
第二,田園綜合體建設給實現城鄉一體化提供新的載體。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和不平衡的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其中,城鄉差異比較突出。田園綜合體的特色是綜合,對要素空間聚集進行強化,利用多元的功能進行有效的整合,構建承載力強的新型鄉村發展空間。它是城鄉一體化理想的結合點,其給城鄉一體化發展帶來理論依據。
第三,田園綜合體給塑造農村生產生活帶來新模式。田園綜合體建設在對城鄉要素流動進行聯動的同時,利用積極的方式,將城市內的都市文明以及傳播到了農村地區當中,實現鄉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有機融合,給農村現代化生產生活帶來新模式。
2 田園綜合體功能的構成以及建設思路
2.1 田園綜合體功能的構成
田園綜合體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或單純的現代休閑農業園區建設,而是以農民為主體,以有機生態農業為引領,形成集“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田園社區”三大板塊融合發展的鄉村空間發展載體,其最終目標是充分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并以生態、低碳和和綠色為科學發展理念。結合田園綜合體的主體框架——生態農業+文化旅游+田園社區,以及具體規劃建設實踐,田園綜合體可以劃分為農業生產區、農業景觀區、生活居住區、休閑聚集區、綜合服務區五大功能片區。各片區之間融合互動,形成一個聯系緊密、功能多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綜合體。
2.2 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基本思路
2.2.1 生態景觀特色化
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的重點內容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景觀的塑造。
田園區以及林木區是鄉村地區常見的地理景觀。田園綜合體需要結合不同的地理空間進行有特色的利用。例如:在田園區,對經濟價值差的農用地進行土壤改良以及多遍犁耕。對不同季節農作物進行種植,建立隨著不同季節變化的大地景觀。在林木區,通過木材等對素材進行建造,并且根據地形的高差來構建林中樂園。
2.2.2 職能空間明晰化
在深入分析綜合體基地生態本底的基礎上,利用基地水陸交錯、臨河而居、田地環繞的鄉村特征,將農田、水域、村莊、道路四大鄉村要素,與未來發展需要的生產、生活、生態等空間加以融合布局,探索出城市經濟要素、文化要素向鄉村空間滲透的田園空間發展格局,重點打造農業產業生產和銷售、休閑旅游、健康養生度假、文化博覽、田園社區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空間體系。
2.2.3 產業發展融合化
通過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指導,加快促進農業價值化,努力創造農業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個產業鏈。在農業的價值化方面,要充分的發揮出當地產業資源的優勢,通過田園社區、休閑旅游以及現代農業為輔助,促進農業商業化的進程,進而使農業產業項目建設成企業化的服務型農業平臺。除此之外,讓農業發展看成是綜合體基礎性的產業。在文化旅游行業,加強現代旅游和文化創意之間的融合,通過生態自然型和多樣的旅游產品進行有效的組合,創立文化博覽、休閑農莊、民宿酒店等不一樣類型的度假旅游產品。
3 鄉村振興導為向下的田園綜合體規劃路徑
3.1 思想交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聯合
鄉村振興不但是居民個人發展的成果,還是當地地區整體上發展的根本需求。在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鄉村振興實踐當中,要積極的對每個人的實干努力和聰明才智進行吸收,將政府、企業、社會等方面的資源緊密的融合到一起,構建統一的鄉村振興思想、建設路徑以及奮斗目標。在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當中,當地居民在規劃建設團隊的積極引導之下,積極的參加到鄉村特色化的改造當中,利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緊密聯合,進一步加速田園綜合體的建設。
3.2 要素聯動:內生發展和外延發展的聯合
對于田園綜合體建設而言,其不僅僅是簡單的白紙速寫,而是綜合提升原有的地形地貌、傳統風俗以及產業基礎等方面。首先,要不斷對鄉村的內生動力進行激發,提升當地居民榮譽感、認同感,然廣大民眾全心投入到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中來,充分發揮讓地方經濟的社會潛能。除此之外,利用當地龍頭企業,通過“PPP”等新的建設模式不斷吸收高層的外部資源,進一步提升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質量,加快鄉村振興的進程。
3.3 多元統籌:五位一體和三生融合
鄉村振興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鄉村建設單純關注公共設施、房屋設施等方面建設的狹窄視角,還需要在“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的基礎上,融合文化、社會、經濟、生態、制度等方面的要素,堅持走一體化的協同發展路徑。除此之外,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之下,對田園綜合體空間結構進行優化,不但完善現代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基礎設施,提高城鄉一體化社區的管理服務。另外,對地方特色文化進行充分的發展和保護,加深農村產業結構的改革,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最后充分實現田園生活、生態以及生活有機統一的鄉村振興目的。
在新形勢之下,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能夠很好的解決城鄉不均衡和不充分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創新以及具體實踐。因此,要充分的把握田園綜合體規劃的內涵和意義,根據地方產業的資源和基礎,因地制宜的進行規劃建設。除此之外,田園綜合體是新農村建設的延伸,要在不斷確保傳統鄉村風貌和生態本底的基礎之上,不斷對農業功能、開發鄉村旅游產品、塑造特色田園風光、傳承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擴展,進一步促進鄉村各個地區從產業、生態、田園、人文等各方面要素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盧貴敏.田園綜合體試點:理念、模式與推進思路[J].地方財政研究,2017(7):8-13.
[2]趙晨.要素流動環境的重塑與鄉村積極復興——“國際慢城”高淳縣大山村的實證[J].城市規劃學刊,2013(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