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命題提出以來,理論界就對其基本內涵、核心要義、特質以及形成歷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規律,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演進邏輯,深刻認識這條道路的內在特質及優勢,就需要對當前研究現狀進行綜合述評。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研究綜述
自黨的十七大正式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重大命題以來,理論界就圍繞這一命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據中國知網文獻數據庫顯示,截止2018年8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篇名的期刊和碩博論文就達970篇,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邏輯”為篇名的文章僅有16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優勢”為篇名的文章有6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特質”為篇名的文章僅有1篇。從相關專著來看,主要有李良棟主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辛向陽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江蘇省委統戰部主編的《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與統一戰線》(河海大學出版社,2013)等。縱觀這些論文和專著,主要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要義、邏輯意蘊、內在特征、獨特優勢、實踐路徑以及世界價值等方面的內容。
1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內涵要義
楊雪燕(2007)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主要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包心鑒(2008)以“四個民主”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內涵,即以選舉民主為主要標志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協商民主為主要標志的政治協商制度、以直接民主為主要標志的群眾自治制度、以黨內民主為主要標志的政黨政治制度。鞠成偉(2017)認為,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理論是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他們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要義、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張峰(2018)認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2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邏輯意蘊
王曉敏(2013)提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自信,需要探究其自身的邏輯蘊含。張光輝(2017)是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三個重要內容——黨的領導、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從政治穩定的邏輯進行了研究。喬耀章 鞏建青(2017)則是基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政治”理論,把現實的中國個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邏輯起點。王成(2018)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發展普遍規律,符合我國歷史變革的特殊歷程,是歷史邏輯選擇;是5000多年中華民族先進文化的延續使然,實現了中國的發展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安排的內在統一,是理論邏輯選擇;借鑒了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多年發展的實踐經驗,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巨大成功,植根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實踐,是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問題的實踐邏輯選擇。
3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本質特征
包心鑒(2008)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本質特征是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胡伯項、劉浩林(2009)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脫胎于我國特殊的政治生態系統,具有特殊的動力機制和自身特殊的演進規律。郝遙(2011)通過把它與其他性質的發展道路、與改革開放前的道路進行綜合比較,認為與既有西方政治發展模式相比,從發展方向來說,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政治發展道路;從發展動力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具有政黨推動的特點;從發展類型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后發式政治發展道路;與改革開放之前政治發展道路的相比較,其走的是一條增量改革的道路,以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推動政治發展的動力和途徑,在方式方法的選擇上較以往更具靈活性。
4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獨特優勢
莊聰生(2008)提出其既能廣泛發揚民主又能實現高度集中、既充滿生機活力又富有效率、既尊重大多數人的意愿又照顧少數人的意見;李龍強、羅文東則認為其有助于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因而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涂小雨(2015)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獨特優勢就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始終堅持社會各種力量的合作協調、始終堅持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始終堅持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
5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實踐路徑及世界價值
施雪華(2009)認為,政治發展的途徑和手段是理性借鑒、制度創新與培育公民意識。宋儉(2017)在分析新形勢下推進中國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的基本路徑的基礎上提出,以“黨主法治”模式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作為推進中國政治發展的突破口。向紅(2017)認為,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開創政治文明的光明未來,中國政治發展道路能展拓出優越于西方的制度體系,對西方民主體制具有啟示價值,可為不同國家提供借鑒參考價值。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在新時代如何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規律、如何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演進邏輯、如何深刻認識這條道路的內在特質及優勢,就成為當前我們勢必關注的一個重要命題。但從研究現狀來看,目前國內學者雖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但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作為研究對象,從其基本邏輯、特質和優勢等方面還有待進行系統性的研究,通過系統研究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是我國發展民主政治的正確道路,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條道路,是順應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的道路,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自信。
參考文獻
[1]李良棟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研究[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第1版(2013年11月1日).
[2]辛向陽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5年8月1日).
[3]宋儉等.人民民主·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M].武漢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4年5月1日).
[4]楊雪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基本內涵[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8)
[5]侯遠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概念內容及歷史考察[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2(11).
[6]王曉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邏輯蘊涵[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6).
[7]姬文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論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6(11).
作者簡介
陳愛文(1977-),男,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