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履行行政管理、執法監督職能的部門,實際工作中誠信、依法統計相關資料,能充分發揮信息統計、咨詢作用,提高政府的決策效果和數據公信力,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將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探討如下。
統計工作是以統計科學為指導,通過分析、調查和計算數據,得出以統計信息為結果的過程,具有宏觀概括性、現象數據性、微觀具體性、職能社會性的特征。由于基層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工作起步晚,在建立統計制度、統計資料真實性等方面上仍存在不足之處,制約著統計資料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統計機制不健全。統計機制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統計工作的主要手段,在提高統計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上具有重要作用。從實際情況看,基層單位的統計機制并不健全,應付統計工作,只追求工作進度,不追求工作質量。甚至有的統計人員業務不熟練,隨意更改統計數據,或根本不調查就填寫,影響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二)統計程序不完整。現階段的統計制度仍處于宏觀指導方面,缺乏微觀指導文件,而且未授權基層部門進行完善,導致統計程序出現各種問題,影響統計調查工作的開展。比如:未明確規定統計資料的上報時間,導致各部門的上報主體、內容存在巨大差異,加大統計執法工作難度。
(三)統計分析不到位。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不夠了解統計分析工作,缺乏對統計工作的關注和重視;數據總結、分析能力差,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調查資料;缺乏對統計信息的縱橫向分析,未凸現普通、傾向性的問題,不利于領導作出重大決策。
(四)統計行為不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統計行為的實施,使得調查對象、統計機構無法直接產生義務、權利關系,降低對統計對象的約束力。上級統計機構在布置調查任務時,多以通知的形式下發文件,這種情況下,被調查的相關人員也就得不到知情權,不利于開展統計調查工作,降低監督執行工作的權威性。
除此之外,還存在統計資料不準確的現象。現如今,國家尚未頒布和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工作相關的技術規范,各項統計指標缺乏統一、明確的標準,僅局限于向統計對象傳遞和了解信息,導致統計資料不真實、不準確的現象頻發。
(一)創新工作理念,強化統計工作的規范化。統計數據是分析判斷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基礎,在大力推行互聯網技術的新時代,必須充分認識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圍繞調整結構、保增長、擴大內需、降低產能等任務,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規范化管理。與此同時,還要創新工作理念,不能僅將統計工作局限于以往的上交報表、提供數據等方面,而是要深化數據的統計、分析,將統計數據轉變為有用的價值,推動統計工作發展。通過創新統計工作理念,規范統計數據的管理流程,不但能為政府機關提供系統、全面、準確的數據,還能為其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加快經濟發展進程。
(二)革新統計信息源。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信息、人、物、財集于一體,提高資金利用率。而大數據、云計算的問世,改善了信息傳遞技術,形成了完善、系統的資料信息庫,加快了信息數據的共享進程,為統計信息作用的發揮,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通常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來源多為統計機構的單兵作戰,社會組織、行業間的相互服務、合作機制不健全,影響著統計資料的完整性。在規范化管理統計工作的同時,有效開發、利用了龐大的環境信息,并開辟了高校、調查公司等市場資源,從而共享信息資源,推動統計信息源革新。
(三)加強對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的監測。為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統計監督作用,必須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通過統計調查區域社會的經濟現狀,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并及時上報領導機關國家法律、政策的執行情況,提高重要信息的報送頻率和統計頻率。重視調查研究,常態化監督檢查下級行政組織;深入挖掘相關資料,及時上報數據信息,客觀、直觀反映當地經濟建設狀況,發現異常后及時進行處理,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對于極有可能出現的趨勢性問題,要提前預測和預警,制定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整改,充分發揮統計部門作用。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統計工作開展中普遍存在統計機制不健全、統計分析不到位、統計程序不完整、統計行為不規范、統計資料不準確等問題,降低統計工作效率。因此,需創新統計工作理念,革新統計信息源,加強對經濟運行、社會發展的監測,從而保證統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充分發揮統計工作在社社會發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