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份,國務院頒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根據該方案中的規劃,計劃到2020年,我國一批學科和一批大學能夠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行列。計劃到2030年,能夠有更多的學校和更多的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行列,逐步提升我國的高等教育整體實力。到2050年,爭取更多數量的學校和學科能夠進入世界教育一流行列中,發展成為一個高等教育強國。隨著各項目標和細則的出臺,為高校今后的教育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指導思想。圖書館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信息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加快智能化建設,提升自己的服務性和功能性,拓展學科服務的能力,在“雙一流”學校和學科的建設中體現出更多的價值。
對于研究型大學的創建來說,學科建設是關鍵;不管是基礎力量多么雄厚的高校,都不可能保證自己所有的學科能夠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而一所一流的高校,必定有一個或者幾個學科在研究水平和教學水平上可以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在高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如果人才配備和經費存在不足,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準突破的學科,集中人力資源和經費,進行單獨的一流學科的創建。隨著圖書館的智能化發展,學科服務必然趨勢也是服務創新的主要方向,是廣大科研學者的需求,是傳統服務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服務的變革,是智慧圖書館發展的趨勢。
(一)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高校圖書館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以信息技術為載體,正在逐步轉型,不斷拓展和深化自己的服務類型與質量、完善服務的結構。但是到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在實踐過程中略顯吃力和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科服務跟風;2.學科服務受重視程度較低;3.學科服務的主動性不足;4.學科館員的整體素質不高。隨著學科服務發展程度的不斷加深,對館員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雖然在圖書館近年來招聘的過程中對館員的學歷要求和綜合素質水平要求都有了提高,但是由于過去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歷史遺留,大多數館員的學歷水平還是在大專或者是中專水平,多數館員不具備專業的基礎背景,在進行學科服務的過程中無法提供最專業、最全面的服務。
(二)新形勢下圖書館學科服務定位。隨著國務院所提出的“雙一流”建設目標,在新的形勢和技術條件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定位和形勢也要進行轉變。過去,圖書館是高校中重要的信息中心,今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首先要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為學科建設和高校師生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務。創新管理模式,圖書館進行創新和變革的重要方式就是信息化和數字化,通過信息化與數字化的應用與實施,轉變過去傳統的管理觀念,變革日常圖書館管理工作運行的流程,最終實現圖書館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決策支持及科研支持。進入21世紀,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和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高校對政策和科研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持續性等都較為重視。圖書館可以向進行學科建設的教師和團隊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提供社會熱點以及趨勢分析、研究領域的信息以及競爭性分析等,確保研究團隊可以隨時掌握研究領域的動態信息,對自身的研究狀況以及能力在市場中的位置和發展趨勢、前景有準確的判斷,進而提高今后的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二)知識情報服務。在學術研究工作中,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關鍵,而情報中心為學科建設和科研團隊所提供的知識情報讀物對于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社會上有很多信息情報機構可以為科研工作人員提供知識情報服務,一種是研究領域的專業機構,例如中國科學研究院的文獻中心;一種是地方性的圖書館和情報中心聯合建立的部門,例如上海情報服務平臺就是上海圖書館和情報研究所共同成立的,可以說這些部門所能夠提供的知識情報信息遠比圖書館要深遠。
(三)進行重點、特色學科文獻資源的建設。對于學校發展建設的重點學科的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上,要給予更多的考量,確定文獻收集的大概范圍之后,對學校重點發展的一流學科的資源要重點統計和收藏,對其他學科的資料進行選擇性的收集和統計,形成具有學科優勢的文獻系統。
隨著“雙一流”建設目標的提出,對圖書館的服務類型和服務深度都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圖書館必須要改革和深化自己的學科服務模式,為高校發展和學科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