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資源建設的現狀。1.檔案目錄數據資源。國家檔案局對于目錄數據資源的規劃建設包括建立明清檔案目錄中心、民國檔案目錄中心和革命歷史檔案目錄中心在內的三大目錄中心,開始實施檔案目錄資源的數字化進程。比如第二歷史檔案館的民國檔案目錄中心,建立了以全國民國檔案國家總目數據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信息檢索及管理的體系,同時各個地方檔案館及高校檔案館也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目錄數據庫。但是鑒于我國的國情,很多類型的檔案資源還不能實現共享,在使用上要求用戶到館查閱,因此大多數目錄數據庫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互聯網+”是一個互聯互通的大環境,它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以用戶為核心,因此僅僅是目錄數據資源的建設遠遠無法滿足其發展的需要,更加便捷的共享才是目標。2.數字化檔案資源。目前,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按照來源可以將數字化檔案資源分為四類:一是從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公眾征集的檔案;二是重大活動中收集的檔案;三是在社交網絡以及網站上隨機生成的碎片化檔案;四是檔案館自身運作形成的檔案。即使其定性仍尚不明確,但是依然有很多的組織和企業,甚至政府都開通了移動服務、公眾號以及微博等提供分享、查閱和收集信息,以達到信息集成和共享。但是對于檔案館來說,目前為止還沒有相關的項目對碎片化的數字網絡資源進行系統化歸檔整理,也沒有相應的政策讓檔案館足夠重視這些發展。而相對于“互聯網+”整合、共享的特點,檔案館在數字化資源的建設、融合和共享中顯得比較遲滯,這樣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共享服務發展的現狀。1.數字檔案館信息資源服務。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內容既包括館藏實體檔案數字化,又包括檔案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存儲、保管、利用等全過程。主要面向檔案工作人員以及檔案利用者,其中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是數字檔案館與利用者聯系的橋梁。國家檔案局網站開通以來,全國幾乎所有的省級檔案部門和高校檔案館都已經開通了檔案信息網站,提供各類文件查詢、信息咨詢、檔案利用等服務,其中比如深圳的數字檔案館、青島的數字檔案館,開展的電子政務、跨館查閱、電子化公文處理等信息資源利用和共享方式都極大地推動了近年來我國數字檔案館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的發展。但是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數字檔案館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在實際利用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諸如資源結構、人才結構、技術結構等方面的問題。2.微信檔案館。微信檔案館簡單來說就是檔案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提供檔案宣傳、利用服務的一種方式。截止到2017年底,筆者通過微信“查找公眾號”的功能,輸入“檔案”“蘭臺”“檔案館”作為關鍵詞搜索,共得到325個公眾號,排除篩選過之后,最后實際相關的有190個,通過分析這些公眾號的數據信息,賬號認證率達到98.3%,主要提供的服務包括館情介紹、新聞公告、預約查詢、信息推送、網站關聯、網上展覽等,共享覆蓋面正在不斷拓寬。在“互聯網+”環境下,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是關鍵,在對這些公眾號的調查分析中,依然存在很多劣勢和威脅,比如說與用戶的交互性和推送消息的內容和頻率問題。
(一)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理論不夠成熟。國外的資源共享思想在20世紀70年代才進入中國,直到90年代,檔案學界才開始出現對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的研究,因此對資源共享的認識起步較晚,導致對信息資源共享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都還未成熟。我國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理論涉及的范圍很廣,但多集中于宏觀層面的研究綜述,對共享的法律法規、技術安全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匱乏;我國對國外檔案共享理論和實踐的借鑒不足,美國、英國等現已處在探索網絡檔案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階段,其共享的理論和實踐都較先進,然而,專門研究國外檔案界信息資源共享的文獻則嚴重缺乏,未形成系統的理論介紹。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需要更多的是理論的融合與實踐、跨界合作,才能實現更高的效率,因此共享理論薄弱的研究基礎將會使得檔案館共享資源建設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
(二)可共享的檔案信息資源不夠豐富。檔案資源如果不為人所利用就難以實現其價值,然而檔案的本質屬性是原始記錄性,內容直接包括了與國家機密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等事件??晒蚕淼臋n案資源不夠豐富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首先是政策不足導致的資源單一。根據1990年2月14日國家檔案局、國家保密局發布的《檔案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其中規定范圍內的檔案在特定的時間是保密的、不能公開的,在共享過程中要同時考慮到法律的約束以及用戶的需求,目前為止還沒有制定出一套規范可行的檔案信息資源開放流程。其次是檔案目錄中心及其數字化建設的滯后。目錄中心的數字化建設跟現在的“互聯網+”大環境相比顯得較為落后,使得目錄中心資源的使用價值不能最大化。再次是檔案人員思想的落后局限了資源共享。仍存在一些檔案工作者認為檔案是政府的私有財產,對本應該開放的檔案不予共享,不主動開展檔案降解密工作。最后是行政區域的割裂限制了檔案資源整合。我國政務的屬地劃塊特點,使得檔案部門之間形成越來越大的信息壁壘,導致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遭到限制。這四種情況都會導致可共享檔案資源的匱乏,使得很多檔案館的珍貴資源束之高閣,大大降低了檔案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導致共享建設緩慢,與“互聯網+”要求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相違背。
(三)缺乏對碎片化的數字網絡資源的整合。“互聯網+”經濟時代,各類社交媒體、自媒體、紙媒都在蓬勃發展,因此伴生出的就是數字網絡資源的碎片化現象,存在于用戶以及眾多傳播渠道中,這不僅會造成網絡資源的分散帶來的價值流失,還會導致很多能成為檔案的有價值資源的稀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推進,檔案信息資源的構成有了很大的轉變,檔案網絡資源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上面提到的檔案網絡資源的四個主要來源包括了政府部門、行政機構、社交媒體以及檔案館自身產生的各類彌散化檔案,但是在檔案館的工作發展過程中,這些資源的收集整合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傳統工作理念和方式的轉化還沒有適應現有的環境,因此目前對這些碎片化檔案網絡資源缺乏基本的集成意識,沒有具體的管理系統對其進行收集歸檔分類處理,缺少相關的政策和文件,也無法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和積極性,久而久之,碎片化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檔案館資源流失現象會更加嚴重。
(一)加強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計劃,而現今檔案信息共享理論發展的不成熟必然影響檔案工作開展,因此加強其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顯得極為重要。首先,除了對檔案信息資源內容本身的研究之外,加強在更多衍生層面的探索,比如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體系、共享政策、共享法律、共享技術、共享安全保障建設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擴大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廣度,避免更多研究內容上的失衡。其次,美國、英國的共享理論的研究客體已經擴大到網絡檔案資源上,其對實體和數字化檔案資源的共享研究已經很成熟,因此我們要結合國內的檔案資源本身的特點以及提供主體的范圍、使用客體的需求等,借鑒國外成熟的理論成果,對國外理論的深入研究,自成一套有特色的體系,加大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理論研究的深度。最后,對國內關于此領域的研究環境,可以從源頭抓起,在人才的培養時期,就應該在學校內加強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老師積極引導學生的治學態度和研究方向,同時,在學界內規范理論成果發表的限定條件,定期召開相關學術討論會提高研究熱情、交流新觀點,加強學術交流。
(二)擴大可共享的檔案信息資源的范圍?!度珖鴻n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把檔案信息化作檔案管理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把檔案的開放開發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擴大可共享的檔案信息資源的范圍和種類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檔案開放受困阻礙資源共享。完善當前《檔案法》中關于檔案信息資源共享部分的內容,同時適當制定相適應的規范,建立統一規范的授權訪問策略。其次,根據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到的,在此期間只初步建成以局域網、政務網、因特網為平臺,以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為支撐,以現有的檔案資源平臺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深檔案目錄中心以及眾多區域性數據庫與互聯網的掛接,打造一個高效的信息化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提高數據庫的公共利用率;在檔案開放共享意識上,檔案部門要把服務意識擺在正確的位置上,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禁錮。最后,為了應對我國的政務特點導致檔案資源的割裂,我們需要更多的是加強協作,因此跨區域、跨界合作將成為一個關鍵的協作模式,各區域和各系統根據自身信息資源的規模和特點,結合成不同的子系統并聯網,從而實現全國的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
(三)構建水平整合—垂直關聯—交叉共享的彌散資源整合機制?!盎ヂ摼W+”時代,用戶對檔案信息資源廣度和深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檔案部門必須得調整傳統模式,優化機制?!度珖鴻n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在主要任務和實現指標之一的“有效推進檔案資源體系建設”部分提到:要豐富和優化檔案館藏。前面提到的碎片化信息的主要來源于政府部門、行政機構、社交媒體以及檔案館自身運作產生,隨機產生,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包含海量的信息量,碎片化檔案的數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呈指數增長。因此需要構建一種碎片化數字檔案資源整合機制——水平整合、垂直關聯、交叉共享機制。“互聯網+”環境下,彌散信息資源的整合要結合信息的內容和成熟的網絡共享技術。首先,水平整合,指對來源不同但信息內容類型相同的資源進行共享。以政府部門和社交媒體為例,將政府部門和社交媒體各自產生的碎片化資源中的同一類型的信息加以整合,建立政府信息共享平臺和社交網絡資源集合平臺,也可更好地聯系行政區域間的行政、經濟、文化合作等內容。其次,垂直關聯,指把信息資源內容相似的進行整合,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全面。最后,交叉共享。水平和垂直模式不能死板地按照既定模式開展,更多的時候是交叉進行的,從而能更全面地滿足“互聯網+”對于強大的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