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工業管理學校 侯衛元
自“互聯網+”指導意見被提上日程之后,其已經相繼與多個領域尋求融合發展路徑。在該視角下,檔案管理工作同樣面臨發展革新。傳統的檔案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對于檔案信息的使用需求,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數據化的處理,成為檔案工作的改革方向,也是檔案工作得以持續開展的前提條件。基于此,展開此次研究,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和突破口。
“互聯網+”時代的檔案工作面臨新的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一)檔案資源采集智能化。檔案的本體由數據信息構成,傳統的檔案內容通常是以紙質載體的方式存儲,存儲空間以及檔案信息的使用效率較低,無法滿足及時獲取和使用要求。這種信息流通層面的阻礙主要是受制于技術條件的影響。“互聯網+”時代檔案形態為數字化形態,存儲空間為云存儲,使用快捷且安全性較高,能夠為檔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便捷性的服務。并且在大的網絡環境下,檔案信息的采集也偏向智能化,避免了傳統采集方式的繁瑣問題。
(二)檔案管理科學有效。“互聯網+”時代帶來了新的技術形態,應用到檔案工作當中的技術類型包括物聯網RFID技術,依托信息感知技術所帶來的便捷性優勢建立智能檔案管理平臺,對整個檔案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系統控制,為檔案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提供條件。
(三)檔案服務的便捷性。“互聯網+”時代檔案工作的開展,開放了信息共享格局,依托數字信息的存儲完成對檔案信息的錄入和保存,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借助服務平臺,用于獲得檔案信息內容。整個過程只需要查詢、檢索便可以完成,檔案信息的服務效率與之前相比有顯著提升效果。
(一)服務快捷化。“互聯網+”時代檔案工作的改革要點中,服務快捷化是基礎。從“互聯網+”時代能夠為檔案工作帶來的優勢分析中可以發現,快捷性是互聯網時代的主要優勢之一。對于檔案信息而言,服務的快捷化能夠增強信息的流通速度,最終將檔案當中所承載的內容實現共享,完成價值轉換的過程,最終滿足社會的實際利用需求,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新時期,檔案館以及各類別檔案管理機構,可以開發數字檔案館,拓寬現有檔案信息服務的范圍,認清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圍繞“互聯網+檔案”去全面做好籌劃工作,在“互聯網+”這一輛快車道上使得檔案工作走得更遠。
(二)平臺網絡化。“互聯網+”與檔案工作的有效融合,實則是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借助網絡的巨大發展空間,尋求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革新。例如,檔案管理部門可以建立網上電子平臺,借助網絡的連通性與各個檔案館之間形成一種共享格局,完成檔案信息的相互使用。并且在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當中,也需要抓住側重點,與檔案部門形成一個對接,為平臺網絡化的具體實現提供保障。其一,建立以公眾網為核心的檔案服務平臺,依托各項服務門戶為公眾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為檔案信息的社會共享提供條件。其二,建立基于局域網的檔案服務平臺。這主要是針對館藏內容的處理和檔案工作人員的使用需求,保證與檔案工作相關的各項工作內容都能夠依托平臺來完成。其三,基于黨政網的檔案服務平臺,方便黨政機關對于檔案信息的使用需求。
(三)管理數字化。現階段,傳統的檔案信息已經逐漸轉變為數據信息,做好數字化的管理工作實則就是做好“互聯網+”時代的檔案工作。由于信息的快速流通,數字檔案已經呈現出大數據發展趨勢。做好數字信息的有效管理,要保證在錄入的階段按照統一的標準嚴格執行,為檔案信息數字化發展提供條件。在管理數字化的方向探索當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所帶來的便捷性的基礎之上,也需要有效解決安全性的問題,確保數字檔案信息的存儲、使用安全性,形成紙質檔案和數字檔案的雙重運行模式,要做好對數字檔案的備份工作,避免由于操作過程的失誤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數字檔案丟失的問題,為管理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便捷性條件,真正實現管理數字化。
(四)人才專業化。“互聯網+”時代檔案工作的改革要點主要集中在服務便捷、網絡平臺、管理優化等幾個層面,而人才專業化是保證上述內容得以實現的關鍵要素。雖然當前檔案管理工作已經實現了數字化運行,減少了人工繁雜的工作內容,但人才的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互聯網+檔案”走向的基礎內容。為滿足“互聯網+”應用到檔案工作中,需要打造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檔案工作專業人才團隊,掌握新時代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更主動地投身于檔案信息化的建設當中,適應檔案信息化的發展高度,為檔案工作的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