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慶市大同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服務中心 董亞坤
在精準扶貧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以及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內在要求下,當前需要加強民生檔案建設。民生檔案建設的意義在于,通過將需要幫扶的人口信息落實在案,使得城鄉養老事業中心(下文簡稱:中心)能夠及時將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使貧困人口切實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但在工作實踐中也促使筆者感知到,在民生檔案建設過程中若有疏漏,不僅無法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反而會助長社會負面輿論的傳播。目前在民生檔案建設中的疏漏主要集中在,受助人群的身份轉換認定問題,以及潛在受助人群的身份核實問題。對于前者而言,具體指向因各種原因使得自身經濟能力提升,而喪失獲得幫扶的資格;對于后者而言,則指向具備幫扶資格,但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了檔案信息遺漏。
(一)民生檔案信息更新滯后。我們不能忽視個體因主觀能動性而使自身的經濟福祉得到提升,也不能忽略因遺產繼承而使得個體的經濟實力得到加強。所有這些都表明,若是以動態的眼光來看待民生檔案信息,那么這必然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發生。個別受助人口因隱藏自身私人信息,導致中心幫扶資源出現錯配,這將極大削弱中心工作的社會公信力。但在形式要件合法的情形下,實則也為中心工作帶來了制度壁壘。
(二)民生檔案信息存在遺漏。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需要將民生工程建設惠及至全民,特別是那些困難群眾。但現實表明,困難群眾本身屬于社會弱勢群體,他們因缺乏必要的幫扶信息而無法與中心建立起有效的聯系。再者,中心因受工作重心的影響,也難以在廣大的人群中去搜尋需要受助的人口。可見,在“供求”雙方無法形成有效信息對接的情形下,民生檔案信息存在遺漏則難以避免。但我們不能由此認為這個問題是合理存在的,而是需要通過機制創新來給予解決。
(一)著力于動態核實民生檔案信息。中心在加強民生檔案建設時需要厘清其中的目的,其目的在于以公平、正義的方式來幫扶需要幫扶的人群。因此,民生檔案建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遵循公平、正義原則時,則需要以動態視角來考察已有的檔案信息,且需要定期對民生檔案信息進行核實。面對中心有限的組織資源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認為,建立起一種開放、合作的工作模式,或許是中心能夠順利完成民生檔案信息及時更新的唯一出路。
(二)著力于搭建民生幫扶信息平臺。我們不能責怪潛在受助人群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的意識淡薄,我們也不能指責他們的法律意識薄弱,我們應該首先反思自身工作是否做的到位。筆者認為,中心若以傳統姿態來面對民生檔案建設,則依然無法喚醒需要受助的人群。因此,他們所處的生態位使得他們無法獲知中心的政策安排。因此,當前需要著力于搭建民生幫扶信息平臺,并在向線上、線下同步的基礎上,來破解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民生檔案信息遺留問題。
(一)剖析當前民生檔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立論的落腳點為“加強”,這就要求需要在現有民生檔案建設的基礎上進行質量提升。為此,這就需要在剖析當前問題的基礎上,厘清“加強”的思路。筆者建議,首先對民生檔案的文本信息與電子信息進行比對,看是否形成了信息閉合。然后,對民生檔案信息進行梳理努力尋找到可疑信息,并對其進行記錄和歸類。最后,通過人員往來建立起與社區居委會、鄉鎮村委會之間的工作合作關系,使其最終落實對可疑信息的查詢。
(二)基于社會網格化管理尋求社區的協助。我國已經實施的社會網格化管理,由于農村地區已經實施了各項惠民政策,所以當前的幫扶重點應是城鎮貧困群體。中心應以人員往來、信息平臺交互等方式,與社區居委會建立起長效合作關系。為了使社區工作人員能夠勝任居民信息的核實工作,社區應設置專門崗位,而且中心應對該崗位人員進行民生檔案信息標準化方面的培訓,使其能夠合理掌握信息識別尺度。另外,中心還需要派人與社區干部共同完成對重點人口的上門訪問工作。
(三)以中心政務網站為載體加強政策宣傳。對于有資格得到幫扶,但卻未能在民生檔案登記在冊的人口,則需要中心以各種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仍然需要在社會網格化管理的框架下,發動社區干部來宣傳有關民生幫扶政策,使困難人群在社區登記個人信息。中心再根據社區所提交的人員信息表逐一進行身份核實和情況調查,最終解決民生檔案信息的遺漏問題。
民生檔案建設的意義在于,通過將需要幫扶的人口信息落實在案,使得城鄉養老事業中心能夠及時將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使貧困人口切實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具體的實施策略為:剖析當前民生檔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基于社會網格化管理尋求社區的協助、以中心政務網站為載體加強政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