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東省檔案局(館) 吳曉希
鑒于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加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照片檔案應用領域更加廣泛。照片檔案具有時間感與空間感突出的特點,能夠將稍縱即逝變為永恒,具有真實與形象的畫面特征,是對傳統檔案形式的一種必要補充。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完善為照片檔案開拓了新的發展方向,使得照片檔案能夠緊跟時代發展,適應新時期整個社會的信息需求,對大規模、多元化照片的高效存儲與管理提供了契機。
照片檔案的主要社會功能是對價值性信息進行存儲,主要存在形式為光感材料與影像,是一種對歷史信息的生動記錄。照片檔案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照片、底片及文字。照片存在的基礎為底片,數字化管理的關鍵是要明確數字化方向與對象,涉及掃描對象與底片。通常,數字化照片管理借助兩種方式實現,即數碼相機翻拍以及掃描儀掃描輸入。另外,照片保存格式也彰顯多樣性,如JPEG、BMP等。除此之外,數字照片還可以被永久保存,載體一般為光盤,滿足自動播放與查詢的功能需要。結合內容,輔之以說明性文字,對后期管理十分有利。
(一)對原始照片檔案進行相應處理,力求全面性與完整性。1.結合照片特征,對照片進行編號。在編號過程中,以年度和件為單位,實現照片與底片的一一對應,盡量采用相同的編碼。一旦因為照片質量而失去使用價值,則需要及時清除。另外,對于同一內容、背景相似的照片,也可以進行適當選擇,擇優歸檔。針對事件性照片,需要結合實際內容,進行內容方面的準確排序,保證在管理期限內完成歸檔,采取適當的標準入冊。2.準確編制照片卷內目錄。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遵循行業標準,保證照片的完整性,涉及全部照片、底片以及相應的說明。照片與底片應具有一致性,照片要具有詳細與準確的文字說明,涉及照片形成的時間、所拍人物、拍攝時間、主要發生的事件、拍攝背景以及照片的拍攝者。為了滿足數字化管理的要求,要在保證照片原貌的基礎上,合理進行照片卷內目錄的編制,保持檔案自身的完整性。3.完成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傳統照片一般通過掃描儀或者數碼相機完成數字化轉化,在完成轉化后需要選擇存儲形式,存儲至計算機。在進行掃描的時候,要注意相關參數的設置,涉及分辨率以及色彩位置等。一般性照片的分辨率控制在3000dpi,以JPEG或者TIFF形式進行存儲。如照片比較重要,可以采用TIGG格式進行存儲。
(二)借助修圖軟件進行圖像的編輯與處理,有效增強原始照片的質量。對于錄入完成的照片,通常合理的存儲格式為JPEG,該格式能夠維持照片原有特質,避免失真現象。而后借助Photoshop軟件進行圖片的處理,大部分處理過程涉及色彩校對以及銳化。照片質量的快速增強可以借助自動色階以及自動對比度的調整來實現。
(三)增強錄入工作的安全性與準確性,確保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零差錯。立足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的整個過程,關鍵性工作是進行數據的準確與完整的錄入,從而形成新的數據庫。對于數據庫的構建,涉及較大工作量,需要投入較長時間成本,同時,整個工作凸顯精細化的特點,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綜合素養過關,以確保整個錄入工作的安全性、準確性與時效性,進而為照片檢索提供更大便利,對強化管理、提高數字化照片檔案利用率意義深遠。同時,因在數據庫環境下,只有遵循輸入要求,才能進行精準查詢,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檔案資源的安全性。
(一)明確照片材質,為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提供準確的依據。因照片本身在材質和特性方面存在差異,固針對不同類型應制定差異化的保護與存儲要求。照片檔案材料一般為片基與乳劑膜。基于此,在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中,要遵循相關規范,明確照片材質,以便更好地維護照片完整性,避免破壞現象的發生,同時也為破損照片的修復提供依據與支持。
(二)積極構建完善的管理規范與機制,確保數字化管理與時俱進。照片檔案的數字化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管理政策與機制,科學的管理標準十分重要。因此相關部門應針對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建立行之有效的標準與規范,為工作人員提供工作指南,切實提高工作質量,防止照片損毀、流失等現象的發生,為數字化管理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發展前景。
(三)重視開展照片檔案的鑒定與歸檔工作,保護好、拓展好數字化照片檔案的自身價值。對于照片檔案,要定期進行鑒定與歸檔。具體來說,應及時檢查照片的質量與數字化格式,避免不良問題的延宕,切實保護好、拓展好照片檔案的自身價值,同時為數字化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基于當前社會信息化技術的突飛猛進和廣泛利用,照片檔案數字化勢不可當,只有合理進行照片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才能實現照片的長久存儲,維護照片自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提高照片檔案利用率,為查閱與使用提供便利。為此,應扎實提升照片檔案數字化管理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從源頭上助力數字檔案業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