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工業大學圖書館 胡國強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的聚集地,它對高校的教學和學術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圖書館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高校學生可以在圖書館獲取到學習需要的文獻信息資源,拓展自己在其他領域的知識儲備,為自己以后的職業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高校圖書館的人文環境影響著圖書館對用戶的吸引力。一個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圖書館更能吸引讀者的關注。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館內的人文環境建設,從館內裝飾擺設、人員培訓、管理、活動、服務等方面改善圖書館的人文環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文化氛圍。
為了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高校圖書館還需要注意以下原則:一是環境的便利性。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在設備擺設、書架規劃、服務流程等方面作出改善,節省讀者獲取資源和使用服務的時間,適應讀者對環境便利性的要求。二是環境的舒適性。高校圖書館要規劃好館內的布局,通過空間、座椅、裝飾等的設計和擺放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并對館內的手機、飲食、談話等進行限制和管理,讓讀者可以在安靜的環境中享受閱讀的樂趣。三是環境的開放性。高校圖書館要加強館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圖書館用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四是環境的開放性。高校圖書館要盡可能地保持館內文獻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并通過閱讀推廣、新生入館教育等方式,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依托“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圖書館的空間、人員、服務等方面作出調整,營造出獨特的圖書館文化,打造出獨特的圖書館品牌,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圖書館資源,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和使用價值。
(一)體現文化理念的圖書館空間環境。圖書館空間包括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主要表現在圖書館建筑設計和館內裝飾擺設兩個方面。圖書館的建筑設計應該體現出圖書館的文化理念。暨南大學把圖書館設計成一本張開的書,體現了圖書館開放、創新、求知的文化理念,樹立了良好的圖書館形象。為了迎合不同用戶的服務環境,館內空間的設計也是圖書館人文建設的關鍵。高校圖書館可以在館內設立創客空間、咖啡廳、演播廳、展覽區、閱讀區、自修室、衛生間等區域。合理地安排館內服務區域的布局,不僅可以讓圖書館用戶享受安靜的閱讀氛圍,還可以享受到圖書館中其他活動的樂趣,增加用戶對圖書館的興趣和認同感。除了建設設計以外,圖書館的裝飾和擺設也會影響到用戶的感受。高校圖書館可以在館內合適的地方擺設一些養眼的綠色植物,還可以在墻上掛一些壁畫、閱覽指引、圖書館公告等,并定期進行更換,提高用戶的新鮮感。圖書館還可以把裝飾與閱讀推廣活動結合起來,把手工比賽、征文比賽、攝影比賽等活動中的優秀作品展示在圖書館中。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圖書館購買裝飾的費用,而且可以打造親切、熟悉的圖書館人文環境,提高圖書館的到館率。
(二)促進平等交流的圖書館服務環境。與公共圖書館相比,雖然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較為單一,但由于個體的差異,不同用戶在信息需求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對于教師而言,獲取教學相關的信息資源是他們利用圖書館的主要目的。對于學生而言,圖書館不僅需要滿足其學習的需求,還需要兼顧其職業規劃和業務愛好的發展。除此以外,一些用戶在科研方面也有一定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應該針對不同的群體提供個性化的資源與服務,例如增加不同學科的專業數據庫、購買熱門的暢銷書、開展館際互借服務等。另外,高校圖書館也要關注殘疾人群體,在館內設置專門的盲道、輪椅專區,建立平等交流的圖書館服務環境。
(三)推動和諧合作的圖書館人員環境。員工之間的關系會影響到圖書館對外服務的精神面貌,因此也是圖書館人文建設的重要環節。通過定期的入職培訓、業務指導、館員交流會、戶外活動等,不僅可以提高館員的業務技能,而且可以促進館員之間的交流,增強凝聚力,推動館員之間的和諧合作。除此以外,志愿者也是圖書館人文建設的組成部分。這些志愿者來自于學校的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志愿者不僅可以參與到圖書館日常的工作當中,還可以成為班級的通訊員或閱讀推廣代表,把圖書館的人文理念傳播出去。例如,當圖書館需要開展一個閱讀推廣活動時,可以把志愿者作為媒介,通過他們把活動的宣傳單、海報、通知等發布出去,并讓他們負責班級內的活動報名、宣傳等事宜,讓圖書館真正融入大學生的生活當中,促進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的建設。
總之,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建設是“人”與“文”的結合,即圖書館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文化環境建設,追求人員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高校圖書館要追求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和諧,通過建筑設計和館內設施傳達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其次,高校圖書館要追求服務意識與人文環境的和諧,向用戶傳達出一種積極的價值取向,為用戶營造一個能夠進行平等交流的人文環境。最后,高校圖書館要追求員工關系與人文環境的和諧。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可以在良好的工作氛圍下,為用戶提供平和、熱情、高效的圖書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