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從一定程度上對債權人的利益予以了保護,但在我國《公司法》中,對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規定過于原則化,只是為司法審判環節認定公司人格被濫用設置了法律依據,而對于在執行程序中能否直接適用該制度及具體操作方面沒有明確規定。本文從民事執行程序的角度出發,對直接在執行程序中適用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可行性進行分析,討論在執行程序中適用該制度應當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公司法人格否認;執行程序;適用
一、問題提出
公司法人格否認,又稱“揭開公司面紗”,其創設的宗旨在于避免公司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保護公司債權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以實現法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之目的。我國現行《公司法》第20條第3款、第60條分別對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后果,從實體法上為我國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確立和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但在上述兩個法律條文中,對于公司人格濫用的規定較為原則化,只是為在司法審判環節中認定公司人格是否被濫用提供了適用的參考依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出現債務人公司的控制股東為逃避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而在執行階段實施濫用公司獨立人格行為的情形,或是在債權人提起訴訟時仍未發現,但在執行程序中公司獨立人格被濫用的情形才被揭露的情況。此時,查明證據與事實的審判環節早已結束,而我們的法律對于能否在執行程序中直接認定公司獨立人格被濫用以及具體操作沒有明確規定,導致當前司法審判實踐中也存在著不同的處理結果。在這樣一個后果下,債權人的利益無法得到及時的保障與救濟。
二、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在執行程序中適用的可行性
(一)立法目的——維護權益之實現
從我國《公司法》確立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初衷來看,該制度設立的目的在于通過正當的審判程序,在特定條件下否認公司獨立人格,使濫用者承擔無限責任,實現股東與公司之間責任的再分配,從而保護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實現社會公正與公平。在司法審判實踐中,債權人發現股東濫用法人人格并在本訴中直接請求否認公司法人人格而追究股東責任的還只是少數,往往是在執行階段,通過對被執行公司的調查和財務審計,才可能發現存在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惡意逃避債務和嚴重侵害債權人利益的情況。因此,在執行程序中適用人格否認制度是符合設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立法目的的。
(二)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八十條規定,被執行人無財產清償債務,如果其開辦單位對其開辦時投入的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可以裁定變更或追加其開辦單位為被執行人,在注冊資金不實或抽逃注冊資金的范圍內,對申請執行人承擔責任;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人民法院可對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作出裁定。根據上述規定,結合公司法第二十條、第六十四條,我們可以得出:在民事案件的執行中,當公司作為被執行人時,如果其股東或其他實際控制人存在有虛假出資或者抽逃出資等濫用公司獨立人格之行為而導致公司無法清償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的情形時,人民法院對于執行程序中需要進行裁定解決的事項,可不必再經過實體審理,直接裁定變更或者追加公司股東或其他投資主體為被執行人,此為在執行程序中直接適用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法律基礎。
(三)實現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
執行程序的目的是保障審判程序中所確認的私權關系得以順利實現,而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執行程序中適用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債權人權利的順利實現。將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置于強制執行程序之中,能迅速糾正濫用公司獨立人格的行為,盡快實現債權人的利益。同時,債權人與公司的法律關系早已在審判程序中予以確認,其實體權利義務也在判決當中作出了具體規定,因此,在執行程序中直接引入人格否認制度,能有效地避免當事人重復起訴,節約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和有限的司法資源。
三、在執行程序中適用人格否認制度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堅持依法適用
在處理公司人格被濫用的案件中,有些濫用行為很難在法律規定中找到相應的具體規定,法官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因此,在執行程序中對公司獨立人格是否被股東濫用作出認定時,要嚴格按照公司法對人格否認制度的規定進行,要緊緊抓住其實質條件。即:實際控制關系的存在、控制所達到的程度、利用所控制公司規避執行義務,只有在這三個條件同時具備時,才能適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原則去追究公司實際控制者的責任。
(二)舉證責任分配問題
在我國民事訴訟程序中,一般的舉證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但在公司人格否認案件中,若仍然堅持一般舉證規則會給受害債權人帶來舉證難度大、訴訟負擔重的困難,導致認定公司人格被濫用無法實現。因此,根據經濟效率原則,對于在執行程序中適用人格否認制度的舉證責任分配上,可由有異議的原告承擔初步的舉證責任,而后進一步的舉證責任由公司人格濫用者、股東或被執行人承擔,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規則,股東應提交其沒有實施濫用行為的證據。
(三)債務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在公司人格否認案件中變更和追加被執行主體時,不僅要強調案件處理的效率,更要注意程序的公正,應當建立一個配套的程序性保障體系。例如可對公司人格否定案件實行專屬管轄,由債務人所在地的中級法院選配專業法官組成裁判庭對案件進行審理。其次,針對債權人濫用訴訟權利、惡意訴訟等情形,可參照《民事訴訟法》關于訴前財產保全的規定,設定訴訟保全制度,為將來可能出現的不利后果提供救濟。
四、結語
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設立,無疑是公司制度發展過程中的一項偉大發明,我國《公司法》對該項制度的確立,更為保護民事權益和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法律的制定必須明確具體,尤其是應當注重在審判程序和執行程序中設立雙重保障機制,才能使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實現其真正的目的與價值。
參考文獻:
[1]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2]劉俊海.《現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
[3]張聞欣.公司人格否認制度在執行程序中的運用[J].人民司法,2010(15).
[4]宋云明.揭開公司面紗規則在民事執行程序中的適用[J].人民司法,2011(12).
作者簡介:
于冬梅(1991.9~ ),女,漢族,江蘇沭陽人,法律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