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化,對網絡技術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網絡保護逐步得到重視。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是近幾年來業界不斷關注的重點之一。網絡虛擬財產有別于知識財產而言,其刑法保護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本研究致力于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和刑法保護進行探討,以促進和完善我國對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原則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刑法屬性;刑法保護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于法律的意識也不斷得到增強。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和刑法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和社會所重視。而近幾年來業界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爭議不斷,觀點錯綜復雜。究竟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如何,對于其又如何實施刑法保護,筆者將重點研究刑法屬性和刑法保護兩大方面,加大對網絡虛擬財產研究的貢獻度。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研究
現業界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組成存在較大爭議,但主要對以下幾種類型給予普遍認可:收費郵箱與免費郵箱、虛擬貨幣、QQ號碼、虛擬裝備、ID號以及網絡實名等。以上幾種都屬于網絡虛擬財產,即都具有財產屬性,因此這些通過數字化和非物化的財產組織形式都可納入網絡虛擬財產的范疇之中來。從財產的角度分析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存在以下幾種:
首先,網絡虛擬財產具有價值,主要包括網絡虛擬財產的勞動價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網絡虛擬財產具有勞動價值的主要依據是其是通過人類辛苦的勞動而創造出來的,因而具備了勞動價值,且一切通過勞動所創造出來的物品無論是虛擬的或者是現實的,都值得被人們所尊敬和尊重,以為其關乎到創造者的智力成果。而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使用價值,主要體現在虛擬財產一旦被創造,就會有相關的人員去利用和使用,且證明該財產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即不同的使用者同一種產品其價值是具有差異性的,而不同的產品對于同一個使用者來說,也具有不同的價值。而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換價值,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換價值則體現在前兩者價值即勞動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基礎之上,包括網絡開發商和運營商的產品成本和產品利潤。例如在許多大型網絡游戲中存在“裝備”這一概念,游戲玩家必須通過充值金額購買虛擬幣而來獲取“裝備”,如此一來運營商便獲得一定的利潤。這就充分體現了網絡虛擬財產的交換價值。
其次,網絡虛擬財產具有相對獨立性。該屬性主要體現在網絡虛擬財產的可區分性上。比如現網絡上許多網絡游戲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自己的功能屬性,在這些網絡游戲之間一般不存在矛盾點,即它們皆是相互獨立而存在的。
最后,網絡虛擬財產還具有可支配性。網絡虛擬財產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有人類經過苦心冥想和實踐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其自身具有被人掌握、控制和管理的屬性。除此之外,網絡虛擬財產的可支配性還體現在創造者對于網絡虛擬財產具有可以獲得排他性的收益的特權。即玩家在操作一款網絡游戲時,其自身對于該款網絡游戲的開發商或者運營商是具備一定的依賴性和可支配性的;而對于其他不玩該款網絡游戲的網友來說,這種支配是絕對的且完全的。
二、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研究
1.通過司法解釋予以保護
我國《刑法》第285條明確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者采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一條款被公認為是我國第一個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刑事立法。此外,《刑法》第287條還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的罪處罰”。而對于以上兩大條款,筆者認為其實質上都只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保護,后者主要是對利用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作為工具實施傳統犯罪的概括性規定,而并不是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尚不完善。而筆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最大原因是來自于我國國民對于司法觀念的落后以及我國司法體系的僵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國家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98年3月也對網絡虛擬財產做出了司法解釋——將刑法第264條盜竊罪的“財務”的范圍對象從有體物擴展到電力、煤氣、天然氣等五體物。事實上,臺灣地區也已經有“電磁—記錄在刑法詐欺及盜竊罪章中均以動產論”的規定,這就意味著已經將網絡虛擬財產納入到了刑法保護的范疇之內了。
2.通過刑法修正案予以保護
實際上,法律解釋并不等于法律創設。因此,無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解釋多么巧妙,也始終無法代替立法的功能和取代立法的地位。所以筆者認為,直接出臺刑法修正案勢在必行,以通過刑法修正案來實現對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通過刑法修正案對網絡虛擬財產予以保護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將網絡虛擬財產納入到《刑法》分則第五章關于財產犯罪的“財產”的范疇,即將其作為搶劫、盜竊、詐騙和侵占等犯罪的犯罪對象。顯而易見,這與司法解釋的功能是基本相似的,但是進一步提供了立法的權威性,更加能夠實現對虛擬網絡財產的保護。第二、筆者建議在現有的刑法中增加一個法律條文,并創設新的罪名。同時還要對對侵犯虛擬財產罪進行規定說明,詳細明確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表現形式說明以及最必要的刑事責任說明。以此種方式來增加刑法的威懾力,并進一步增強了對侵犯網絡虛擬財產的打擊力度。
三、結語
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屬性現主要包括網絡虛擬財產的勞動價值屬性、使用價值屬性和交換價值屬性,以及網絡虛擬財產的相對獨立性和可支配性。而目前我國《刑法》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尚不完善,筆者認為可通過給予司法解釋和通過刑法修正案對網絡虛擬財產予以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項谷,朱能立.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竊取他人虛擬財產行為的刑法規制[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28(02):70-78.
[2]胡宗金.法規范視角下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J].法律適用,2017(23):52-58.
[3]孟璐.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以謙抑刑法觀為分析視角[J].法學雜志,2017,38(11):39-46.
[4]何柔霖,郭廣威.論網絡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及法律保護[J].納稅,2017(30):29-30.
作者簡介:
汪挺(1985.6~ ),男,漢族,浙江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