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倫 岳崇倫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 廣東 廣州 510925)
鄧村車輛段選址地塊現狀為林地、山地,地勢起伏較大,東、南、北、三面環山,選址現狀標高為+35.4m~+150m。邊坡工程高程為52~128m,西、南坡面高差80m,邊坡總長約為596m,最高處邊坡共九級,安全等級為1級。從BP1~BP15段坡的錨孔測放頂排水溝及上級坡面先施工、再施工BP16~BP19段。總體的邊坡施工原則采用邊挖邊加固,即開挖一級,防護一級,不得一次開挖到底。支護高度達80m,屬于超高邊坡支護工程,技術難度高,周期長。
高邊坡開挖、刷坡、加固,打錨桿,每道施工工序必須放樣。由于該車輛段面積比較大,高邊坡高度大,所以使用全站儀坐標放樣難度大、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該車輛段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打破常規全站儀坐標放樣方法,高邊坡施工放樣方法主要采用GPS-RTK測量技術。GPS-RTK定位精度:平面:±1cm+ 1ppm;高程:±2cm+1ppm。
基準站上安置的接收機,對所有可見GPS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也稱數據鏈),實時地發送給用戶觀測站(流動站);在用戶觀測站上,GPS接收機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原理,實時地解算并顯示用戶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其定位精度可達1cm~2cm。

圖1 GPS-RTK技術的工作原理圖
3.2.1 儀器情況
南方測繪GPS銀河1系統兩套。RTK定位精度: 平面: ± 1cm+ 1ppm; 高程:±2cm+1ppm。
3.2.2 作業流程
GPS-RTK技術測量作業的效率以及效果,在實際運用GPS-RTK技術進行工程測量時,需要遵循一定的作業流程。

圖2 GPS-RTK技術測量作業流程圖
高邊坡工程應用全站儀、GPS定位儀器測設已知10個點比較效率、成本、精度等。
以廣州地鐵14號線鄧村車輛段巖土高邊坡工程施工測量為例,測區已知十個點的本地坐標,其坐標橢球為“北京-54”橢球,坐標系為廣州坐標系,中央子午線為本測區中央子午線(114:00)。已知本地施工坐標,典型高邊坡刷坡、錨桿和錨索設計坐標見表1和表2。

表1 施工放線測量記錄1

表2 施工放線測量記錄2
如表3使用全站儀主要投入測量設備,表4使用GPS投入的主要設備,表5全站儀坐標、GPS-RTK放樣的測量人員比較,表6兩種儀器設備放樣時間對比。

表3 使用全站儀主要投入測量設備

表4 使用GPS投入的主要設備

表5 全站儀坐標、GPS-RTK放樣的測量人員比較

表6 兩種儀器設備放樣時間對比
根據全站儀坐標放樣和GPS-RTK放樣數據與設計數據的對比,得出成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 全站儀坐標放樣數據與設計數據對比表

表8 GPS-RTK放樣數據與設計數據對比表
4.5.1 成本投入總結
根據表3、表4,可以分析出表明GPS-RTK放樣技術投入設備比全站儀坐標放樣投入設備少,節約了43.8%的設備投入費用;根據表5對比,表明GPS-RTK放樣技術比全站儀坐標放樣技術人員投入小,節約75%的人工費;根據表6對比,表明GPS-RTK放樣技術比全站儀坐標放樣技術效率高,提高75.7%的工作效率。所以,GPS-RTK測量技術效率高,成本低。
4.5.2 兩種儀器設備的精度總結
本次高邊坡放樣共10個點,施工合理,檢核條件嚴謹,經過對設計數據與放樣數據的比較,全站儀坐標放樣和GPS-RTK放樣都符合工程測量規范和施工設計要求。最終結果,經過對表7和表8進行對比分析,全站儀坐標放樣數據與設計數據最大誤差為 2.0cm,最小誤差為 0.5cm;GPS-RTK放樣數據與設計數據最大誤差為3.0,最小誤差為1.0cm;總之,雖然GPS-RTK放樣沒有全站儀施工放樣精度高,但是均在設計要求的 5cm以內,完全滿足建筑施工項目的需要。
該研究以廣州地鐵 14號線鄧村車輛段巖土高邊坡工程施工測量為例,運用GPS-RTK技術對高邊坡放樣測量工作進行解析,探討GPS-RTK在邊坡支護工程邊坡點放樣測量中的應用優勢。根據統計結果分析,最大平面較差為2cm,因此,認為GPS-RTK測量成果質量可信。
(1)測站間無需通視。
(2)定位精度高,沒有誤差積累。
(3)操作簡便,測量范圍廣。
(4)作業成本低。
(1)注意克服穩定性問題:由于受軌道誤差、鐘差、電離層折射和對流層折射、衛星和天氣的狀況、數據鏈的鏈接狀況以及人為等因素的影響,應用GPS-RTK測量的穩定性一般不如傳統的測量儀器。因此,在RTK實時定位的時候,要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如:作業半徑不要過大,測量時水準氣泡要嚴密居中、對中桿保持垂直,每次觀測時間不應太短,一般以5s鐘為宜等。除此之外,每次測量或者放樣前,應采用已知點校核,對比實測坐標和理論坐標,復核精度后,再對前一次RTK測量或放樣點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本次作業。
目前 RTK作業技術在工程施工測量過程中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般的工程測量,已完全可以取代全站儀而進行構筑物的準確定位。但在高精度的工程施工中,如目前高速鐵路客運專線, RTK技術在墩臺身以及橋梁上部構造的平面定位和高程定位、路基的沉降觀測、無砟軌道板的精調等方面還達不到規范要求的精度。在隧道的洞內控制測量和施工放樣中,還需要運用全站儀跟水準儀。另外,在崇山峻嶺中,特別是植被非常茂盛的地方,RTK由于受到高大山體和樹木的影響,衛星信號和數據鏈的傳輸嚴重減弱,不僅作業半徑變小,測量精度也保證不了,這在工程實踐中已有證明。如在廣從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由于高大山體和樹木的影響,采用南方測繪GPS銀河1系統實時放樣,作業半徑達不到2km,有些地方甚至1km的作業半徑也達不到,而且RTK測量一直都是浮動解,無法得到固定解。這種情況下,采用RTK技術已沒有了它的優越性。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將 RTK技術、傳統的測量技術綜合應用,保證施工精度。
[1]周建鄭.GPS測量定位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朱強.GPSRTK在工程施工放樣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水利,2009,(11):32-35.
[3]孫學延. GPS RTK 在施工放線中的應用[J].煤礦現代化,2011,(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