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偉
(中交三航局興安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315)
在沿海一帶,特別是廣東珠海地區,花崗巖孤石作為常見的地質災害,由于其分布的隱蔽性,與周邊土體力學特性強烈的差異性,給工程設計、施工都帶來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孤石的存在,又多見于串狀和群體分布,給沖孔施工帶來卡鉆、偏孔等技術難題,又由于進尺慢等原因影響工期和造價。
恒天國際大廈項目擬建場地位于珠海市九洲大道南側,東鄰新昌安酒店,西、南面緊接蓮花山商住小區;擬建為一棟35層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高度180m),設置4層裙樓(±0.00以上高度20.4m),4層地下室(±0.00以下深度16.5m);建筑物類別丙類,建筑物安全等級二級,塔樓結構體系為框筒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
擬建場地原始地貌為山間凹地,場地內地層按地質年代、成因類型及巖土特征自上而下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統坡洪積層、第四系殘積層及中生代燕山期風化花崗巖。
本工程第一次詳細勘察共布置17個鉆孔,共鉆探593.81 m,其中巖石143.46 m,土層437.75 m,建筑垃圾12.6 m,在5孔8處有中風化或微風化花崗巖孤石,其中兩個鉆孔中的花崗巖孤石呈串珠狀分布。
由于孤石是原巖受風化程度較輕,大部分仍保留原花崗巖巖性的性質,特別是在本工程中遇孤石較多時,一般應避免選擇預制樁、沉管樁。考慮到強風化花崗巖頂面埋深較小,結合本工程超高層結構對建筑物沉降變形要求高且設計塔樓結構為“一樁一柱”,要求柱底最大軸力設計值18000KN,因此采用大直徑端承樁基礎。按照質量可靠、造價經濟、施工快捷的基礎選型原則綜合考慮,擬建工程選用沖孔樁基礎,以中風化花崗巖④-3或微風化花崗巖④-4為樁基礎持力層。
根據第一次勘察情況,發現擬建場地地基土軟硬不均,地層層面起伏較大,花崗巖孤石普遍發育,采用灌注樁基礎,為準確查明基巖界面,確保樁端進入設計持力層,故又進行第二次施工勘察,即在每根樁位上進行超前鉆探。本次鉆探129個鉆孔,共4469.02 m,其中巖石1584.60 m,土層2580.52 m,建筑垃圾303.90 m。根據超前鉆報告,經統計有15根樁孔徑范圍內有超過5層或者厚度達到10m以上的孤石存在,如62#樁有3層孤石12.6m厚,16#樁有6層孤石9.2m厚,48#樁有3層孤石11.3m,64#樁有9層孤石22.1m厚。
雖然每一個樁位都進行了超前鉆勘探,但僅代表鉆孔深度內的地質情況,地下地質復雜多變,且大部分樁基直徑達2m,故也無法教條的將超前鉆報告作為處理孤石的依據。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還應對每根樁的沖擊進尺做好詳細的記錄,如發現進尺突然減慢,在樁位附近能夠感受到沖孔時的震動,則立即撈取渣樣進行判斷遇到孤石。現場在每鉆進2m撈取渣樣的基礎上,加密至每0.5m撈取渣樣與超前鉆資料進行對照分析,在進入中、微風化巖層可每2小時取樣一次。現場可根據鉆孔記錄表、進尺記錄、渣樣記錄等繪制出實際地質柱狀圖,所有渣樣均用塑料袋封存,作為驗收資料保留。
在沖擊成孔過程中遇到孤石,采用常規沖進方法的可按以下步驟處理:
1.停止施工并將鉆頭提起,注意保持孔內水位和泥漿循環,泥漿面始終不低于護筒底部50cm以上,防止塌孔;
2.測量實際鉆孔深度,檢查鉆機的穩固、位移和傾斜情況,校核樁位和鋼絲繩中心是否有偏離樁心的現象,若有則進行糾偏并可回填片石;
3.對錘牙磨損情況進行檢查,磨損嚴重的可更換合金錘牙,在沖進過程中關注錘牙的磨損及時修復;
4.不同的地層中采用不同的沖程:粘土層中采用中沖程(1.0~2.0m)沖擊;在砂層中可添加小片石和粘土采用小沖程(0.5~1.0m)反復沖擊,以加強護壁效果;在孤石層和進入持力層后可更換重錘小沖程(1.0~2.0m)沖擊,每臺樁機配備一個備用錘,及時修復錘牙;
5.記錄不同樁之間的進尺速度對比,進尺異常緩慢時及時測量泥漿比重、加強排渣,與已知的超前鉆資料對比分析巖層特性,并注意其礦物成分。
對孤石的處置采用爆破方法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在沖擊成孔過程中實施水下爆破,另外一種是在沖樁前對樁身范圍內的孤石和巖層進行預爆破。前一種方案爆破時夾制作用大、炸藥消耗量大,同時存在鉆孔施工困難、成孔需加裝導管等缺點;后一種方案采用采用超前鉆鉆孔,可確保設備移動方便,靈活選擇鉆孔孔徑,便于安裝導管,鉆孔同時即可探明巖層情況,實施定點爆破,效果更佳。
1.半井孤石爆破
當樁身范圍遇部分孤石(半井)時,視孤石大小布置1~2個炮孔進行爆破。
井內半孔孤石時爆破參數設計如下:
孔徑:Φ=91~115mm;
最小抵抗線:W=0.4~0.6m;
孔距:a=0.5~0.8m;
孔深:為探明孤石厚度,鉆孔應穿透孤石;
單孔裝藥量:K=k*V=kSH,k為炸藥單耗,半井孤石按k=1.5~2.0 kg/m3選取,經試爆后優化調整,S為樁斷面積;
藥包布置位置:若為穿透孤石,藥包布置在孤石中部,若未穿透,按底部連續裝藥布置。
2.滿井巖石爆破
當樁身范圍全部為巖石時(滿井巖石),根據樁徑大小、巖層厚度及巖石可爆性等,經過藥量核算,可靈活布置1~3個炮孔進行爆破。當巖層較薄,根據計算裝藥量,單個孔可裝藥滿足破碎要求時,可在樁心位置布置單個炮孔裝藥進行爆破。若巖層較厚,單個炮孔裝藥無法滿足巖石破碎要求時,根據計算裝藥量,可布置2~3個炮孔。兩個炮孔采用直線布置,三個炮孔則采用三角形布孔,炮孔布置如下圖。

孔內孤石爆破參數設計如下:
孔徑:Φ= 91~115mm;
孔距:Φ800、Φ1000樁布置1~2孔,孔距50~60cm;Φ1200、Φ1400樁可布置2~3孔,孔距為70~80cm;Φ1600、Φ1800、Φ2000樁布置2~3孔,孔距為90~100cm;具體布置孔數視巖層厚度及預期破碎范圍,經藥量核算后確定。
孔深:為探明巖層厚度,鉆孔應盡量穿透巖層;
單孔裝藥量:K=k*V=kSH,k為炸藥單耗,滿井巖石按k=3.5~4.0 kg/m3選取,經試爆后優化調整,S為樁斷面積;
藥包布置位置:若為穿透巖層,藥包布置在巖層中部,若未穿透,按底部連續裝藥布置。
3.多層孤石爆破
根據樁超前鉆揭露的孤石情形,不同樁樁身所遇的孤石層數及厚度均不同,存在多層孤石的情況,采用一次成孔鉆透所有待爆孤石層,各巖層分別裝藥,一次起爆的方式實施爆破。各巖層之間,若不超過50cm,按連續層裝藥爆破,超過50cm時分層裝藥爆破。各樁孔鉆孔數量及裝藥量的確定,按照以上半井和滿井的情形,鉆孔數按最厚巖層爆破所需鉆孔數確定。
4.爆破器材及藥包制安
考慮在鉆孔內充滿泥水,炸藥選用防水性能好的乳化炸藥;考慮井內個別孤石較深,采用防水、防漏電處理后的電纜制作電起爆系統,以方便起爆導線連接。
當藥包深度大于30m時,應對雷管和炸藥進行耐水壓試驗,必要時對雷管和炸藥進行耐水壓保護。
裝藥時將各孔炸藥計算準確后,用竹片夾住,起爆線應選用質量較好的電線進行連接,接頭處應做充分的防水處理,沿竹片綁扎牢固后,將炸藥及起爆線從導管內裝入孔底(或設計深度),再拔出導管。起出導管時,應嚴防扯斷起爆導線和拔出藥包。導管拔出后,泥將會自動將孔內填滿,無需另行堵塞。當巖層厚度過大時,為了降低爆破振動,可采用分層裝藥,各藥包自上而下進行毫秒延時爆破,每個藥包一響。分層裝藥時,中間堵塞段為50cm。
5.爆破影響
根據當地爆破專業公司經驗,孤石爆破使用單響藥量小于3kg,爆炸時直接沖擊破碎巖石和擠壓土體的影響的范圍半徑約1~2m,超過此范圍爆破能量迅速轉化為介質的振動能量,不會對周邊土體及巖體產生直接破壞,不會影響后續的沖孔施工。
由于現場爆破與沖樁及混凝土澆筑并行或交叉,雖然不會直接破壞已施工成品,但由爆破引起的土體振動,可能造成爆破樁位附近已成孔但未澆灌混凝土的樁孔發生少量塌孔。因此爆破時應盡量避免周邊近距離樁孔(約5m范圍)處于空心狀態,若無法避免,則爆破后應加強已成樁孔的檢查,若已發生塌孔,應清孔后再澆灌混凝土。
爆破地點處于市內居民區附近,爆破振動對周邊影響尤其敏感,爆破振動的控制及監測就顯得極其重要,必須通過現場振動監測進行優化,確保施工安全。爆破振動采用爆破振動測試儀進行監測,通過采集爆破時建筑物附近地面的三維振動速度及頻率,來監測其大小,并根據國標來評估其對周邊的影響程度。
遇孤石采用常規沖進法施工,進尺極度緩慢,存在軟硬不均勻、“探頭石”等情況,造成不斷糾偏,且對錘牙磨損大,操作工人一度消極怠工,按成樁30m平均需要28天/根。
而采用水下預爆破處理孤石后,再進行常規沖孔施工,能夠定點定量破壞孤石,大大提高了成樁的速度,如64#樁有9層孤石22.1m厚按常規方法沖進預計需60天以上,而經過水下預爆破處理后僅用時18天。另外在爆破全部完成后,對周邊圍護結構、建筑物的監測以及部分已澆筑的樁基進行檢測,均符合要求。水下預爆破處理孤石的方法是成功的。
在巖層風化過程中自上而下呈漸變過程,各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在水平方向上較為均勻,但由于風化球的發育,即孤石的存在,將極大的破壞其均勻性,從而給樁基施工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孤石與中風化、微風化巖層巖質極相似,沖過孤石進尺極慢造成成本增加,而如果不加區分,以孤石為持力層,將嚴重威脅上部結構的安全。
結合工程實際選擇水下預爆破處理孤石,尤其是成串的孤石層,將常規鉆進方法、地質鉆機鉆孔方法進行靈活結合并綜合采用,能夠鉆孔揭露孤石實際情況,分層裝填炸藥,精準取得爆破處理孤石的效果,從而提高樁基成孔速度,為地下施工贏得時間,也節約施工成本。
[1]楊景春,李有利.地貌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1;
[2]劉殿中.工程爆破實用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9;
[3]劉治軍,王賢能 ,莫莉.花崗巖孤石研究現狀及展望[J].廣東土木與建筑,2018(1):19~22;
[4]馮濤.武廣客運專線韶花段球狀風化花崗巖工程特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7.12;
[5]張曉,曾強,李勇,等.花崗巖孤石統計方法及其在樁基工程中的應用[J].勘測設計,2012,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