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北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承包經營分公司, 北京 100088)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級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高速公路建設質量備受人們的關注。由于結構差異、施工時工程質量差、材料控制不嚴等各樣因素,橋涵與路基相接部位沉降差異顯著,導致跳車現象的出現較為頻繁,不僅危及過往車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還導致公路的使用年限減少,增加了后期維護公路的費用[1]。眾多因素中,臺背回填質量不達標,導致后期沉降過大,是影響橋頭跳車現象頻繁出現的重要因素[2]。 因此,選擇有效的檢測手段,及時發現填筑質量問題,從而減輕甚至避免工后沉降,極其必要。
傳統檢驗橋涵臺背回填料壓實度的常用辦法一般有灌砂法、灌水法、沉降法、觸探法、取芯法等,但受各種影響因素,均具有一定的限制。利用瑞雷波傳播特性,并應用到橋涵臺背填筑質量檢查,是近幾年來試驗檢測技術發展的新方向[3]。本文通過具體的工程應用實例,總結分析瑞雷波法在嵩昆高速公路某涵背檢測中的實際應用效果,以供公路工程質量控制參考。
瑞雷波法是一種十分實用的工程質量檢測方法。瑞雷波是地震波中較為特殊的面波,可以通過面波在介質中傳播的性質來進行分析。瑞雷波質點通過自由表面進行傳播,運動的痕跡可以大致看作是一個逆時針轉動而形成的橢圓,兩條圓心軸的比例大約為2:3,強度會隨著深度而迅速減弱,但是水平方向就較為緩慢。瑞雷波是人們通過在地震發生過程中記錄下的,它頻率較低、速度能夠達到橫波的波速,而且速度衰減較為緩慢,它在地震波中因為其特殊性,可以容易就能測量[4]。
瑞雷波具有如下的特性:頻散性、波長不一樣,能夠穿透的深度也就不同、因為與橫波波速較為接近,可以通過測頻散曲線分層位,從而計算出每一層的波速,然后通過計算出的波速得出每一層瑞雷波波速與密度值的關系,可計算各層的壓實度值[5],這就是利用瑞雷波進行橋涵臺背填筑質量檢測的基本原理。
瑞雷波檢測方法分為釋放地震波、收集瑞雷波、信號分析這三個步驟,通過人工制造出地震波,采集信息得出地下的地層結構,根據地震波來源的不同,可以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探測,一種是穩態法,這種方法是根據頻率域的面波計算的。另一種是瞬態法,這種方法是根據時間域的面波計算的。兩種方法中,穩態法使用的時間比較長久,所以運用的十分熟練,但是它運用的設備儀器十分笨重,效率不高,在大范圍的工程項目中不適合。瞬態法的設備儀器十分輕巧,使用方便,效率較高,使用的采集系統容易上手,所以在短時間內就得到廣泛的應用。
瑞雷面波法的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激發和采集瑞雷面波信號,另一方面是從已采集的資料中,經過處理得出各種頻率面波相對應的速度VR和波長λR,并繪制其離散分布曲線,即頻散曲線,進而通過反演,得到有關表層巖土分層的地質解釋。
采用瑞雷波探測法對嵩昆高速某標段涵背填筑質量進行檢測。
瑞雷波探測的準確度受激發、接收、探測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2.1.1 震源及激發設備的選取
震源的選擇主要以滿足檢測深度為目的,同時要求考慮場地條件、操作方便等要求。目前多采用錘擊、落重、爆炸等方式產生震源。考慮到檢測的安全及可操作性,本次采用人工錘擊方式產生震源,錘越重,激發產生的波能量越強,對應的瑞雷波最大振幅越大,主頻越小,頻譜范圍變窄,干擾波或二次波振幅與主頻振幅接近,對信號分析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對于深度小于10m的臺背宜采用輕錘、面積小但剛度大的墊板;深度大于10m的臺背宜采用重錘、面積大但剛度小的墊板,本次檢測采用輕錘配合體積小、剛度大的墊板。
2.1.2 采集參數的選取
道間距、偏移、采樣間隔及采樣點數等參數對數據的采集有較大的影響,道間距影響接收信號的相位差,因此設置應合理,要保證接收信號有足夠的相位差,且易將面波與干擾波分離;偏移距影響各道接收信號能量大小,且對頻譜寬度存在影響。偏移距過大,可導致末道檢波器無法接收信號,且接收到的高頻部分減少、頻譜范圍變窄、淺部信息減弱;但偏移距過小,干擾波容易與面波疊加,且近震源的檢波器記錄信號質量差;較小的采樣間隔,重建信號將更精確地代表原始信號,采樣間隔過大易造成高頻成分丟失,但是可以提高頻率分辨率,采樣點數宜在明確采樣間隔后,根據采樣記錄長度的要求來確定,一般選擇為 1024或2048,在采樣間隔小但記錄長度大的情況下,需采用較大的采樣點數。
將采集的實際數據與檢測目的相結合,本次面波采集參數為:間距0.7m,偏2m,道數為24,點數2048,時間0.1ms,如圖1所示。

圖1 現場測試布線
2.1.3 探測環境
瑞雷波探測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包括各種電干擾、振動干擾以及震源本身的干擾等,因此,在檢測時,應停止周邊施工、車輛運行,減少人員走動等。
選用上述參數對嵩昆高速某標段涵背填筑情況信號進行采集,圖 2是一個完整的面波時域信號記錄。

圖2 瑞雷波記錄
通過采集到的完整的面波時域信號,使用二維F-K方法,得出瑞雷波的頻散曲線。二維F-K域分析法能夠通過地震通道數據,對瑞雷波的相速度進行提取,而且十分的精確,這種辦法的理念方向是通過采集野外與時間和距離得出的瑞雷波記錄進行分析,根據瑞雷波是地震波中能量最大的面波,從而提取到它的頻散曲線。
通過使用幾種不一樣的算法從實測記錄信號中得出瑞雷波頻散曲線,而工程中需要的是巖土體的不同層次的速度,所以需要用瑞雷波頻散曲線變換為瑞雷波分層速度,并且計算出剪切波的速度。瑞雷波頻散曲線變換為瑞雷波分層速度的辦法多種多樣,目前最為常用的方法是運用下方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視速度VR隨深度H增大而增大時,

視速度VR隨深度H增大而減小時,

式中,Hn:第n個頻散點的深度;
Hn-1:第n-1個頻散點的深度;
VR,n:大于第n個頻散點的瑞雷波均速;
VR,n-1:大于第n-1個頻散點的瑞雷波均速;
VR,m:第Hn-Hn-1深度的瑞雷波速度;
層次是通過頻散曲線而進行區分的,頻散曲線特征通常表現為曲率、斜率以及頻散點的疏密的變化。為了保證分層速度和深度之間關系的正確,還需要通過研究地層結構,使用正演計算,得到頻散曲線與實測曲線的差異,多次修改分層結果,直到頻散曲線與實測曲線擬合最完美才停止,此時的層速度為最終解釋速度。
通過計算分析得出該涵背波速及實測壓實度,見表1,根據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規定:二級以上(包括二級)的公路需要嚴格按照設計將過渡段做好,過渡路堤的壓實度需要滿足大于96%的標準[6]。結果表明該涵背填筑質量滿足規范要求。

表1 涵背填筑質量

為了檢驗瑞雷波法對高速公路涵背填筑質量檢測效果,對該涵背灌砂法與瑞雷波檢測法獲得的壓實度進行對比分析,見表2。

表2 涵背填筑質量檢測對比
通過圖表中的數據可以知道,灌砂法和瑞雷波法在檢查涵背填筑質量時,壓實度的誤差都小于1%,這證明了瑞雷波法可以在涵背填筑質量檢查中運用。
瑞雷波檢測法與傳統的檢測方法比較,具有多方面優良的性能,而且不會破壞填筑完成的路基,可以做到無損檢測,該方法可彌補其他檢測方法的不足,具有操作簡單、快捷,高效,現場干擾小,不影響施工進度等優點,在高速公路工程檢測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 楊相如.臺涵背回填料性質對瑞雷波傳播特性的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14,31(09):37-42.
[2] 陳治伙,李林峰.橋涵臺背回填材料的評價與施工質量控制[J].福建建設科技,2011(06):21-22.
[3] 周偉,張新星.瑞雷波法在高速公路高填臺背病害檢測中的應用[J].北方交通,2014(03):88-91.
[4] 楊成林.瑞雷波法勘探原理及其應用, 物探與化探. 1989,2(06):465-468
[5] 賴思靜,楊偉, 李海平. 幾種典型面波時域信號的特征分析,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5, 25(增1):4854-4859。
[6] JTG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