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觀點提示:
●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真正入腦入心,成為黨員干部的精神支柱,就要加強理想信念的基礎教育,增強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力;改進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強堅定理想信念的內生動力;加大對教育者的再教育力度,增強堅定理想信念的示范引導力。
教育是人對人的一種影響性、導向性、培養性的理性活動,內蘊著目的性、方向性和價值性。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通過有效的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堅定理想信念放在突出位置上,堅持以歷久彌堅的理想信念砥礪全黨,保持黨員干部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如何更好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真正入腦入心,成為黨員干部的精神支柱,是擺在全黨面前的重要課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支撐,是黨的各級組織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育,意在幫助黨員科學認識和信仰馬克思主義。具體說,就是要幫助黨員明確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追求,懂得馬克思主義是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解放服務的,是以為人民群眾服務為政治立場的,是以全人類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價值目標,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理想的思想體系;幫助黨員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懂得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利益愿望的表達和意識形態訴求,更是一種改造世界、變革現實的實踐力量,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合理的科學內容和嚴整的科學體系;幫助黨員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開放特性,懂得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教育,意在幫助黨員干部科學運用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把理想信念落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在中國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成果。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個別詞句和某個孤立的原理在中國的運用,而是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科學方法論、基本原則運用內化于中國具體的經濟、政治、文化實際,并取得中國民族化、中國特色化的形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此。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豐富和發展,是中國共產黨為理想信念而砥礪奮進的思想碩果和理論結晶。學習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其實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使黨員干部更加深切地了解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歷史環境和歷史基礎,從而更深刻地領悟馬克思主義生生不息的內在邏輯和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
關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共產黨員理想信念堅定與否,與外部教育的教化引導密不可分。通過外部教育,可以為共產黨員明確理想信念的目標和方向,樹立堅守理想信念的楷模榜樣,但行動關鍵還是源于共產黨員內心的自覺。近年來,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黨內集中教育,注重形式創新,加大了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要看到,個別地方、個別教育者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時,還存在著教育形式單一、教育方法欠科學等問題,突出表現在一些理想信念教育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上,停留在“必須要”的生硬說教上,而缺乏“為什么要”和“反之會怎么樣”的道理解讀和理論論證。個別黨員也因此把理想信念教育當成了“形式主義”“走過場”,產生了不端正的態度,影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世界格局在變,發展格局在變。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改變傳統教育思維,在延續傳統教育精華元素之外,要緊密結合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豐富教育內容,最大限度地減少教育內容與被教育者之間的疏離感,探索創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避免以簡單的說教形式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真實、多樣、靈活的教育手段讓榜樣人物看起來更鮮活,使廣大黨員學有目標、學有可能;讓教育過程不呆板,使廣大黨員學有興趣、學有動力。當然,一次教育活動的完成并不意味著教育的結束,還需要廣大黨員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內自省”“慎其獨”。廣大黨員能否發自內心地保持對黨的情感忠誠、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是教育效果最直接、最客觀的反映。
在教育實踐環節中,教育者作為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要想教育引導他人,教育者自己必須先受教育。教育者如果臺上講馬列臺下卻信鬼神,人前講奉獻人后卻攫私利,知行不一,知行背離,廣大黨員就會“恨烏及屋”,不僅會對教育者嗤之以鼻,也會因教育者的失職而“遷怒”于教育內容本身。所以,加大對教育者的教育力度,對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起著關鍵性作用。
首先,教育者要“通曉其理”,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從事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者只有深入研究、正確認識、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本質,強化自身的理論自信和政治自覺,才能在教育過程中將理論轉化為受教育者易理解、易接受的語言,使其理念上自覺認同、行動上自覺遵從,從而實現從價值層面認知到心理層面認同的有效轉化。當前特別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用這個強大思想武器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其次,教育者要“心懷真情”,以對黨的絕對忠誠之心強化政治認同。情感認同是教育者信念形成的決定要素。作為教育者,有了牢固的情感積淀,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投入真感情,引導廣大黨員產生情感共鳴和情感認同,進而消弭灌輸教育帶來的壓迫感,進一步提升理想信念的吸引力和認同度。當前特別要落實“兩個堅決維護”的最高政治原則,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再次,教育者要“躬親以行”,帶頭堅定信念、做明白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者自身端正、躬親示范,不用下命令,被教育者自然就會跟著行動起來。所以,理想信念的教育者必須將實踐精神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始終成為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表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表率、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表率,發揮出更大的正面導向和示范作用。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內心深處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同時被激發出來、踐行下去,廣大黨員才能更忠誠地固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更自覺地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更主動地維護我們黨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真正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