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近來,許多地方在為民服務中倡導“馬上辦”,這對于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效能、提升政府形象,特別是對根治懶政、惰政等“為官不為”頑疾,發揮了積極作用。誠然,“馬上辦”體現的是主動作為、履職盡責的理念。但是,“馬上辦”并不意味著為了追求速度和效率,任何事情都可以不尊重客觀規律,甚至模糊了法紀、規定的邊界。
尊重規律、遵照規程辦事,是法治社會的應有之義。對黨員干部來說,不僅要有為民服務的情懷,更應樹立規律、規則意識,遵循客觀規律,熟悉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條文和程序規定,真正做到規律、規矩了然于胸。做足“馬上辦”的功課,在作決策部署或處置急難險重任務時,就清楚哪些事情可以“馬上辦”,哪些事情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辦,哪些需要按程序辦。
“馬上辦”是工作作風,“合規矩”是工作要求,并不矛盾。強調“馬上辦”,針對的是不作為、慢作為,并非“拍腦門”,將不符合政策規定的事情也“馬上辦”;要求“合規矩”,也需要簡化程序、提高效率,擯棄審批“當關”、公章“旅行”、公文“長征”的現象。只有處理好“馬上辦”與“合規矩”的關系,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才能讓群眾不斷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