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尉婷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地處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門戶城市崇左市,該校也因此被稱為“南疆國門大學”。該校的體育學院自學校升本以來的發展有目共睹。該院借助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傳承示范基地資源優勢,以民族傳統體育特色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教學為核心,以訓練比賽為推動力,以科研為提升力,大力打造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傳承與教育的示范平臺。
在“民族”的羽翼下秀出特色,秀出風格。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作為廣西十大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有自治區級珍珠球訓練基地1個,自治區陀螺訓練基地1個,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崇左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連續4年獲得廣西教育廳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資助,肩負著陀螺、珍珠球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同時,大力發展板鞋競速、高腳競速、押加、搶花炮、投繡球、毽球、蹴球、獨竹漂、龍舟、秋千及舞龍舞獅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平臺及更完善的訓練環境,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一直在努力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為高校體育改革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打造硬件基礎。其中場館建設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漸趨完善。學校擁有1個標準塑膠跑道田徑場、1座綜合體育館(內有籃球場、乒乓球室、羽毛球室、體操室、健美操室、健身館等教學訓練場地),有運動實驗實訓室2間,籃球場20個,排球場12個,羽毛球場30個,室內外乒乓球桌共60張,燈光網球場2個,體操訓練場2個,氣排球場8個,陀螺訓練場4個,繡球訓練場2個等,各類體育運動場館面積59575.33平方米(室外運動場面積51586.33平方米,室內體育館面積7989平方米)。室外場地全部鋪設丙烯酸面層,室內場地鋪設硅PU地板,場地質量大幅度提高,能夠有效降低運動損傷。
寬敞明亮的訓練場地,設計合理的設施配備,助推了體育學院成長的腳步。具體到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蹴球、毽球、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等共計15項比賽項目中,僅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就一共有139名參賽運動員參加了13個項目,意味著該院校學生運動員參加民運會比賽項目的比例高達86%以上。此外,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為本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輸出的專業教練及裁判員共計23人,真正稱得上為本屆民運會的順利舉行錦上添花。
一磚一瓦壘起高樓大廈,一點一滴鑄成不朽篇章。這一個個鮮明的數據,映射出的是一個團體為了榮譽,為了追求,為了夢想,在堅守,在拼搏,在奮斗。如果說此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一個契機,那么體育學院的這群運動健將就是在時刻準備著的“戰士”,他們在屬于自己的舞臺展露光芒,用汗水和努力給自己、給學校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為把“努力編織南疆民族體育文化搖籃”當成目標的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而言,多年來,是它成就了一屆又一屆學子的體育夢想。學院不僅把目光聚焦在設施配備的與時俱進上,還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學院的體育課程設置彰顯“以人為本”“增進身心健康”的宗旨,在體育教學中堅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毅力”等方針政策。這些足以彰顯這所民族院校的執教態度,以及從教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了督促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進一步全面增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學校規定各年級學生每年都要參加一次身體健康測試。具體測試項目為身高、體重、肺活量、視力、立定跳遠、50米跑、坐位體前屈、中長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體向上(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等。學校配備了專人負責,專項資金支持。在校生全員身體健康測試工作定于每年的4—6月進行,體育學院負責制定全校一萬多在校生的測試計劃,分院(部)逐一進行,由各院(部)輔導員協助負責,各班班長跟蹤落實到位。幾年來不斷積累測試經驗,再經過改進完善,測試工作得以扎實有效地開展。
這些看起來平實無華的敘述,實則是體育學院在人性化教育開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條件,一切從學生自身出發,實事求是,這應該就是其為何能夠鍛造出優秀學子的原因之一吧。
把民族體育文化滲入到每一位學子的身心,把民族體育文化信仰傳遞到每一位學子的心中,讓文化熏陶得以博大,讓情懷得以張揚,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力求讓每一位學子都得到全面發展。用品質收獲修養,用堅韌贏得榮譽,用專注打造品牌。多年來,體育學院不斷建設發展,為廣大學子創造了一個可以盡情施展的舞臺,有了這個跳板,無異于為學子添上一雙騰飛的翅膀。一切輝煌源于百折不撓,源于堅持不懈,源于努力拼搏,而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多年來一直在堅持,并且還將持續堅持下去的,正是這份能夠為學子孕育希望的決心。
田徑場上,運動員在揮灑汗水;波光粼粼中,獨竹漂在水中來回穿梭……一路走來,少不了磕磕絆絆,然而,取得的成就是輝煌的。那些被汗水濕透了的脊梁,還能毅然決然地擔起責任和希望,那些被傷痛摧殘過的身體,依舊在執著地書寫著對民族體育的熱愛,這是民族氣節,更彰顯了民族體育的精神。也正是因為有這份執著,有這種擔當,有這個決心,一直以來,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體育學院一次又一次收獲他們實至名歸的榮譽。其中,2016年4月,在廣西“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歡樂節中獲得6個一等獎、12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2016年5月,在2016年民體杯全國陀螺比賽中獲得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017年8月6日—10日,高腳競速全國邀請賽在湖北省恩施市舉行,此次大賽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和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辦,利川市人民政府承辦,共有來自全國12個省份9所高校的250余名隊員參加。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高腳競速隊在比賽中獲得4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的成績……
一串串鮮明的數據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數據見證了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在民族體育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正是這所坐落于祖國西南邊陲的民族院校,用堅韌不拔的體育情懷培育出一屆又一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運動健將。選擇歸屬這里的學子,經過考驗、歷練,褪去稚嫩,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穩重。如果說學校是一個教會學子成長的搖籃,那么競技場就是淬煉學子成才的舞臺。民族體育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彰顯了傳統競技的風采。
當傳統競技的魅力搭配上民族體育的活力,當傳統競技的樣式偶遇上民族體育的形式,當傳統競技的清晰骨架注入民族體育的新鮮血液,必將能夠演繹出唯美和獨特。時代在發展,民族會興盛,這所致力于“努力編織南疆民族體育文化搖籃”的民族院校一定會不斷創造出越來越多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