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曄
摘 要: 幼兒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在幼兒期開展感恩教育,通過多種方式讓幼兒學會感恩且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做一個真善美的人。
關鍵詞: 感恩之心 幼兒教育 愛
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把“感恩”解釋為“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1]。
幼兒感恩教育,即在幼兒園階段,讓幼兒感受到來自幼兒園、家庭及社會中所有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幫助和關愛,從而產生感激和報恩的意識,并主動地關愛和幫助他人的一種活動[2]。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公民都應具備的最基本修養和道德準則。中國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早在古代教育啟蒙讀本《三字經》里就有“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的名句,《詩經》里也有“投桃報李”之說,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處事信條……此外,《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社會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要“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了一系列精辟的論述,要求深入挖掘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時代價值,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推廣開來、弘揚起來、傳播出去[3]。因此,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是一個最佳的契機。
一、開展幼兒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吳新梅認為“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幼兒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于助人的品德,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4]。蘭軍瑞認為應“加強知恩識恩教育,加強傳統美德教育,從幼兒園和小學抓起,以感恩情境為主線,融入實踐”[5]。金菊玲認為:感恩教育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自然和諧生存的能力,是將素質教育的核心——“做人”這一目標落實到幼兒身上最佳的中介與橋梁[6]。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人道德品格最基本的元素,是一個人從幼兒階段就應該逐漸培養的良好習慣。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曾:“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人,那么孩子在情感的體驗上永遠是不完整的。”[7]
在當今社會,家庭矛盾的激化、家庭暴力的不斷增多,都跟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直接的關系。毆打、遺棄父母;兄弟姐妹間的你爭我斗;對孩子及家人實施家庭暴力;個人的諸多陋習及家長重智育輕德育的做法等,都說明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一個人思想及其家庭的重要性,影響下一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如果修正不好,給幼兒帶來的將是一生的噩夢。
因此,感恩教育不論對個人品格的完善還是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以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為前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才能擁有快樂而自信的人生。其次,家園合力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促進幼兒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的培養。再次,幼兒園加大宣傳力度、指導,鼓勵家長自主學習,修正不足,把“孝道”真正落實于家庭和長輩中,讓“感恩”之花綻放,給孩子溫暖而美好的生活,為他一生能健康成長而努力。
二、開展幼兒感恩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我們已經認識到開展幼兒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就要分析幼兒感恩教育現狀和存在問題,從而探索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的感恩教育有效途徑和方法,完善幼兒感恩教育的培養歷程。
(一)我園家長對感恩教育的現狀調查
1.設計問卷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園感恩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活動開展前利用“問卷星”面向全體家長進行了一次初期的問卷調查。從分析目前感恩教育的實施情況,確定本次調查問卷的切入點,以求獲得最真實、最直接的材料。問卷主要從家庭結構、父母情況、對感恩教育的認識、對開展感恩教育的意義等方面進行調查,目的是了解目前我園家長對感恩教育的認識程度、支持程度及意見和建議等,明確反映我園幼兒的感恩教育現狀。
2.樣本分析
我園以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家長問卷法、訪談法和幼兒個案跟蹤法以確保研究的效度和信度。為了保證問卷調查的真實性,我們利用“問卷星”對問卷進行了數據分析,目的是從不同層面反映家庭對待感恩教育的態度。家長調查問卷顯示:
表1 您對目前社會上的感恩教育狀況是否滿意?( ) [單選題]
表2 您是否有意識地采取某些措施培養孩子的感恩教育?( ) [單選題]
表3 您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 [多選題]
表4 您覺得孩子缺乏感恩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 [多選題]
表5 您認為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 [單選題]
分析:從抽取的樣本看,大部分家長都非常重視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活動,在家庭中都能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感恩行為,都能以實際行動為幼兒樹立榜樣,并且認為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幼兒園的各項工作都離不開家長支持與配合,在得到家長的認可后,我園著手組建團隊、豐富教育資源和游戲材料,全體上下共同加入感恩教育大行動中,為幼兒感恩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當前我園感恩教育的實踐研究
感恩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個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8];感恩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的認可,并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9]。由此可見,感恩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因此,我園結合《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家長問卷調查及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等,通過環境創設、主題活動、節日活動、親子活動、一日生活等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教育游戲活動,對幼兒的情感和健康人格加以培養。
1.環境創設浸潤感恩文化
《指南》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創設支持其身心發展的環境[10]。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包括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等多個資源[11]。其中,物質環境對幼兒具有最直接的影響,為此,我園開展感恩教育的首要條件是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使幼兒園的整體環境盈溢著濃厚的感恩氣息。老師們借助班級主題墻、區角;幼兒園宣傳欄、走廊、大廳、戶外、微信公眾號等教育元素,圍繞“感恩”主題精心設計,通過張貼通俗易懂的感恩畫報;班級、家庭開展感恩活動的照片、視頻、感恩標語等,以營造濃厚的感恩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
2.主題活動培養感恩情懷
在感恩環境的基礎上各班根據活動計劃和進度,逐步滲透感恩主題活動,圍繞主題活動開展或生成多個不同的游戲活動,使之呈現出有機的內在聯系,具有連續性和推進型,循序漸進地培養幼兒的感恩情懷。
根據我園教育教學工作的總體規劃及《指南》、《綱要》精神,圍繞五大主題活動開展,制定、細化、完善各年齡段的感恩教育活動內容、目標、家園共育指南等,并有效實施,目的在于讓幼兒從言行舉止中認識感恩、理解感恩,并將感恩外化為日常行為。例如:
表6 各年齡段感恩主題活動內容劃分
分析:
(1)3歲—4歲幼兒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聽說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語言與人交往。但是,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對周圍事物的關注能力都很有限。因此,針對這一階段幼兒,感恩主題主要圍繞自我和生活開展,引導他們從了解自己開始,進而了解父母和親人、了解生活中不同職業的人為我們創造的條件和便利;體驗爸爸媽媽的愛,并借助動作、表情、語言、作品等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恩之情等,培養初步的感恩意識。
(2)4歲—5歲幼兒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認知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對周圍事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由之前主要與成人交往轉向與同伴交往,同伴關系的地位逐步提升。因此,這一階段的感恩教育主題應圍繞學會關愛周圍的人與物,初步掌握文明禮儀,如與人交談的禮節、進餐禮節及公共場所的禮儀等,以及對大自然的感恩與敬畏之心,在培養感恩行為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5歲—6歲幼兒的心理活動已形成一定的系統,經過幼兒園前兩年的生活、學習與熏陶,各方面發展趨于成熟。因此,這一階段的幼兒應側重于責任感、獨立性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循序漸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將獨立的教育內容形成完整的體系,將五大領域活動交叉滲透,充分挖掘與感恩相關的知識和資源,并融入國學經典,讓幼兒多角度認識感恩、理解感恩并付諸行動。
3.節日活動表達感恩之心
法定節日是進行感恩教育活動的最佳途徑。“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母親節”、“父親節”、“七一建軍節”、“重陽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都是感恩教育開展不容錯過的好時機。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料生動、形象地向幼兒介紹節日的由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深化多節日的理解和認識,引導幼兒在特定的情境中、獨特的氛圍中學習感恩。例如:在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來臨之際,幼兒通過親手制作禮物、錄制感恩視頻、手寫感恩信件等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感恩和感謝,并通過一次次活動,讓幼兒逐漸懂得感恩應與自己的實際行動聯系起來,真正實現知情意性的一致。
4.一日生活體現感恩價值
《廣東省幼兒園一日生活指引(試行)》指出:“幼兒園一日生活是指幼兒從入園到離園的一天時間里,在幼兒園室內外各個空間里發生的全部經歷。幼兒園一日生活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12]
感恩教育蘊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通過隨機教育、過渡環節、入園離園等環節,建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據此,我園將感恩教育活動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充分發揮感恩教育的游戲價值。例如:入園離園時的禮貌教育、進餐前“感恩廣播站”的播報活動、晨間談話的感恩祝福、盥洗時間的有序謙讓、游戲中的團結合作、閱讀時間的分享活動等,不僅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更重要的是在每天的活動中明白老師、叔叔、阿姨為了每位幼兒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勞,從而學會感謝、懂得感恩,把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變為一種習慣。教師應發揮智慧,充分挖掘教育內容和價值,以在一日生活中生成的課程為著力點,努力為幼兒創造感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
三、開展幼兒感恩教育的創新性
首先,從資料的搜集發現研究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偏多,對于本課題研究涉及的家園共育下的幼兒園感恩教育游戲化課程的研究問題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學術界對于幼兒感恩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對幼兒感恩教育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方面。因此,我園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3歲—6歲幼兒為研究對象,立足幼兒生活,堅持幼兒自主參與與體驗踐行為前提,以認識自我、快樂生活、親近自然、走進社會、感恩文化為研究內容,創新活動載體,做到感恩教育與幼兒生活、節日活動、社區實踐相結合,努力增強教育實效。
其次,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加強感恩教育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因此,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應該從娃娃們抓起。創新形式,豐富內容,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從小事入手,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讓感恩教育深入幼兒的心中,讓感恩教育成為常態,構建和諧幼兒園。
最后,立足園本教研,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融入感恩教育,注重隨機教育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實現家、園的資源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充分體現園本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幼兒感恩教育也不是一兩次就有成效的,它是一項艱巨且漫長的教育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努力,以愛之名點亮幼兒的感恩之心,最終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健康發展、人格完善、品德高尚,從而優化社會風氣,推動社會和諧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現代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王律言.知恩勵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王離湘.推進文化生態建設 傳承保護非遺內在文化價值[N].中國文化報,2014-6-15.
[4]吳新梅.幼兒感恩教育初探[J].兒童發展與教育,2006(10).
[5]蘭軍瑞.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中州學刊,2006(3).
[6]金菊玲.家園攜手開展幼兒感恩教育[J].吉林教育,2008(3).
[7]高敏.感恩教育對幼兒情感提升的培養[J].中國管理科學文獻,2008(12).
[8]惠進志.當代中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9]胡虹霞.高校德育應補上感恩教育這一課[J].北京教育,2005(5).
[10]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11]張莉.三位一體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研究[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8).
[12]教育部.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Z].2016:35.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6年廣州市天河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3—6歲幼兒感恩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為:2016Y009)的階段性成果。